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最云南

2023-09-02 20:02 作者:胡元骏的美食空间  | 我要投稿

文字、摄影/胡元骏

普者黑

吃云南菌子的季节已近尾声,但回忆一下过往的两个月,无论是商务宴请,还是朋友聚会,我真的是为了吃菌子去了不少云南餐厅。菌子都是每日云南空运而至,除了烹饪方法与在当地有些不同,其他的我感觉和在云南吃菌子的状态别无二致。


在北京,有这种感觉,是幸福的。


如此盘点,突然发现,北京的云南餐厅真是越开越多了,而且各具特色。记得前几年和某美食评论家讨论过关于云南菜的问题,他的观点当时我是基本认可的,即云南没有好厨师,全凭极优的食材打天下。


虽说好食材其实无需什么特别的烹饪手法,简单料理就足够能呈现出食材的本味,端上桌来就是珍馐。但在云南当地,即便是高端餐厅也偶会出现好食材被拙劣的烹饪方法毁掉的情形,每每遇到也只有默默捶胸顿足的份了。


时至今日,上述观点至少在我这是彻底颠覆了。泓0871、一坐一忘、沿途四季等这些云南菜餐饮品牌不断涌现,也着实是爱云南菜的人的一大幸事,最重要的一点是,谁再说云南没好厨师,我第一个反对。


基本上,每年我至少会去两次云南采风,在我眼里,云南菜的概念是极其宽泛的,云南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因此食材的种类与烹制菜肴的方式方法相对也都呈多样性。

元阳梯田
元阳女孩

加之26个民族所吃的食物,彼此都有其特有的甚至是风格迥异的菜式味型特点,这种地域差异,包括食材上微妙的差异决定了烹饪手法即便相同,调味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我坚持认为,除非你走遍了云南,到过了云南26个民族的村寨,你才能对云南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即便这样,或许你依然无法概括它。像我去云南不下30趟了,可还是有很多地方没走到,所以我真不能说已经充分了解云南菜,其繁杂和多变化是无法概括与归纳的要结。这大概也是云南菜为什么没有独自成为一个菜系的关键点之一吧。

大理开海节
摸你黑节
临沧男孩
佤寨阿婆
泼水节
版纳村落
中缅边境橡胶林

也有很多去过云南并且爱上云南菜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总感觉去某某餐厅吃到的云南菜不正宗,某某餐厅的云南菜的做法不对。我觉得其实这也正是对云南菜不了解的一个体现,要我说,云南菜就没有正宗与否的说法,只能说某一地的特色菜肴是否地道。


在云南,要吃豆腐,必须要到石屏;吃腊排骨,非丽江莫属;吃酸辣鱼,只有洱海边;乳扇,自然逃不出大理;尝佤王宴,唯有临沧的沧源;吃酸角煮鸡,不进傣家村寨肯定不对味儿;吃漆油鸡,怒江边上才是正根儿;吃百年老字号的破酥包,那昆明就要强势出击了……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云南菜呢?从广义上说,云南菜又称滇菜,但曾和一坐一忘的老板李刚聊过此话题,按他的理解,滇菜和云南菜还不是一个概念。昆明菜可以称之为滇菜,而除去昆明的云南其他地域的菜肴菜式统一可称为云南菜。


但我觉得,这是不是还是有点主观了呢?我们暂且不去评论李刚的观点是否正确,单从一坐一忘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他至少是把自己餐厅这点事给琢磨透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最终的目的是想透过北京云南餐厅花开满路的本质,来分析一下以地域区分类别的餐饮企业的发展路径。上面提到的那些云南菜餐厅,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虽说它们都以云南菜为招牌,但他们都有各自的菜品特色,餐厅间的菜式重合度并不太高,其他菜系或其他类别的餐厅真的可以仿效一下,谁家的菜卖得好就纷纷照搬过来的时代已经行不通了,没有自己特点和特色的餐厅瞬间就会被淘汰。


这里我还特别想说一下北京的米其林与黑珍珠双料餐厅——泓0871,他们主打云南小产区鲜食料理的路径,太牛X了。像甜笋、弯葱、小刀鸭、火腿……等等云南各地的风物被一网打尽,有些食材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但吃到之后惊为天人,同时他们又在菜式创意和呈现上进行了飞跃式的探寻,既有阳春白雪的婀娜,又有下里巴人的粗矿,也难怪到上海开店一年就拿下米其林,继而又即将在深圳落脚,活该他们成功。


如此,其他菜系的餐厅可不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模式呢?说云南菜只是一个引子,如果这个引子能给餐饮人带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思路,我也知足了。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每年这个时候,当别人吐槽月饼的时候,却是我最期待它们的时候,因为有不一样的鲜花饼和云腿小酥会从云南空运而至,对了,还有泓0871研发的一个非遗小食——水酥饼,想着就口水直流了,至少水酥饼独此一家,他出难觅啊。


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在北京,其实也可以最云南。


北京,最云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