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夏风格浅记

在放弃一些东西时,选择得到的是什么,应该得到什么?得到什么又是正确的。
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
1860-1939
本文自用以梳理思绪,后续若有机会会进一步进行整理,本人并非专业出身,关于相关的历史及设计专业术语的措辞修饰可能会相对粗暴,浅显。书写此文意在记录与整理,希望能从一个风格中尽量整理出相对清晰的脉络,奈何本人水平有限,对一些设计上的思考与想法会有失偏颇,希望任何看到此文的看客,若有失误或补充指出,感激不敬。
除了对风格的记录与整理,还有个目的便是我个人希望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希望能将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但非文字说明的一些:技巧/想法/主题得以陈列出来,看看能否能够更好的运用到作图/排版/设设当中,说白话就是想办法能将这种风格特点偷到平面设计上,看看写出来后能否加以运用,这算是主要目的吧。
海报中的几何图形
在穆夏的各类海报中,人物或主体的背后装饰中,会出现典型的几何图形作为背景装饰,如同教堂彩玻璃上方的圆形,或是部分宗教画像的人物头后面的光圈类似,其既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也存在对背景的丰富。
但同时,由单个的几何图形展开平面,将外景或者说背景额外框住,

“框景是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利用门窗洞、柱间、廊下挂落、乔木枝干等组成边框,将园内景色有选择地收入其中,有如一幅画框嵌就的图画,称“框景”。框景充分利用作画构图之原理,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为前景,撷取园中众多景物中有特色的部分,摒弃散乱平淡之物组成风景画面,画面构图完整,主体突出,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此处同样,在框住的行为完成的时候,视觉焦点的移动/侧重也会完成。或者浅显一点,这种几何图形单个的平面展开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平面视觉层,不单单作为装饰元素的衬托。
个人的想法,关于人物背后的几何图案,也能经常在别的地方看到类似的处理,但相对的处理手法也过于简单,几何图案会被单纯作为图形元素被暴力的陈列在人物后方。对于穆夏作品中的几何元素,其并非单纯的纯色几何图案,往往几何图案上存在花纹重复排列,或是在几何图案的周边的精致的花纹,砖石的刻画,字母的描写,花纹的底色,动物或花卉的罗列。如同昆虫的羽翼一般高度螺旋似的花纹装饰,这些本身就在加重图内的故事性与氛围感。

其二是几何图案中的故事性,装饰给予的视觉导向,它本身不只是作为一个装饰而存在的,图形本身就是故事,画的一部分。画的本质,使其故事性,氛围性能合理的融入,这些装饰可以说是复杂,但存在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插图独有的天然亲和力

其三,(其实该放到主体环节来说的)便是主体人物与几何图形的破格效果/出框效果,超出框线的裙摆,装饰,肢体动作,除了所谓的破圈感外,对于构图本身就是一种加强三维表现,强调纵深的由里到外的表现形式,将画面中的复数几何形状不是着墨在详细的如雕塑一般的刻画上,框景的几何与破框的主体元素之间形成了空间感,感受绝不会只是单纯的平面图像。(

比如从正面观察舞台之上的人物远近关系的时候,光与反射的大小,影子的纵深,运动的轨迹,多个人(元素)的遮挡关系...都是判断的依据。

同样,画面的空间、远近、层次的感觉,在此处,这种破框也是强调纵深,层次感、立体感关系的处理方式,让人物主体能以一个动态的架势参与到画面的安排中,与其他的元素的互动。所谓的...空间深度?而且个人认为这种破框的处理十分微妙,不会说突然一只大手或者一只大脚嘎的一下给你突出画框一大半,一直维持在一个微妙的边界。

个人认为最能表现以上几点的一张图:此处给人的感觉,便是靠在城堡的窗台上,窗外漫天繁星的场景。花纹在此处不光承担了窗沿的扶手等,也连接了上半部分的框景、人物与窗台扶手,花瓶,背景的星空形成一种微妙的纵深关系,可以试着先将下半部分挡住,之后再拿开,这种纵深关系不只限于画面的内容内部,也包括了海报的构成本身。(图5)
(关于装饰纹理的考究,我认为有必要查阅下建筑相关的资料,因为此处的花纹处理我会第一时间想到类似与园林那样的处理,我需要花点时间来看看国外的建筑花纹装饰历史一类,才能对一些类似花纹的处理进行更清晰的判断)

再拿开看看是否会存在不一样的感觉
特别的时代背景导致的元素种类
在穆夏所用的装饰元素中,多见高曲线化,大弧度,类似昆虫触须一般的曲线装饰,标志性的鞭状曲线和有机形状,而装饰的种类通常以花朵,昆虫,美丽的女性居多。


穆夏的参考书中的部分装饰元素参考
在模仿其风格时,我做描绘的对象是一名手持焰形剑的法官,在想摘取元素时,我发现穆夏的风格书或历往的海报中,相关元素少的可怜。火焰,刀剑,狼群,熊,虎,荆棘,这些尖锐的,充满力量标识的元素基本不存在穆夏的作品当中,就算从早期的插画作品或后来他为朋友做的相关宗教书籍中,表现力量、尖锐,冲击力相关的处理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构图或布局来实现。而直接的描绘与刻画这些具体的象形元素则少之又少。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从 女性身体的自然曲线和美丽中汲取灵感, 在他们的作品中创造出一种明显的性感和女性魅力,在穆夏的创作生涯中,除了商业的海报,为朋友做的宗教书,早期的插画.....商业的用途仍是偏多,既然是商业用途,只有资产阶级才有办法用奢华的新艺术风格物品装满他们的家。因此,这种奢华而明显女性化的外观是特意为具有时尚愿望和丰厚收入的中产阶级女性消费者设计和营销的。这些是市场元素导致;


二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存在战争的纷乱,思想的斗争,自由的向往,政治上的,国家的困境等等这些问题,或许存在纷争,但绝算不上动荡吧,在当时的背景下,怕是这些尖锐,野蛮,力量感的元素怕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曲线与装饰
“新艺术风格最显着的特征无疑是对曲线和自然形式的巧妙运用。在大自然中,艺术家们发现了植物生命和昆虫的蜿蜒曲线,在他们的作品中激发了形式的轻盈感和感性以及运动感。该风格标志性的鞭状曲线和有机形状随处可见,从建筑和室内装饰到插图。”
图形元素复制(重复)仍然是主要的表达方式 ,但表现形式个人认为并不死板单一。花朵,树叶,鸟,松鼠,窗帘的挂饰的小装饰的重复排列。在重复的同时也刻意的进行了部分的视觉导向,让装饰本身的尖端部分或是细致的纹理将视觉导向主体部分。

且穆夏并不局限与平面的二维表达,1899内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外,也与珠宝商合作,进行过不少的一些室内设计,与珠宝上的设计。、室内设计与珠宝设计,还有一些餐具类似的草图,同样的,从草图与现存的装潢现场照片可看出,其任然保持他的独特风格:高度的曲线,精致复杂的装饰,同样,在这些元素应用的花纹上,能看到一种高度曲线化,狂野的刻画方式:插图与蜿蜒曲折的装饰配合。



中轴线
画面中,海报中会存在一条隐形/明显的中轴线。有些时候会直接以人物主体的重心线来表示,有些时候则会以其余的表现形式来承担这个中轴,
这个属于我个人想法,中轴很多时候不会完全使用居中排版那样单独的摆放一个对称图案,中轴线在各种排版当中也多有出现,居中的处理会传达庄重,权威,以及平衡感,史诗感等。画面中中轴线的出现,代表权威,代表庄重

此处的中轴应用,也同样传达了庄重,肃穆,典雅等感觉。但相反,此处的应用没有将主体很单一的,突兀的将其孤立在居中线上。但居中线任然存在,不只是主体,桅杆,墙壁,花杆也好,总有一样东西会牢固的占据画面的重心,这个占据重心的物体甚至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站立的姿势,物品的支撑,画面的布局都存在一个隐性的重心,或者说支撑点,撑着画面的重心。
蟠龙柱
这个概念是在东馆日常老师的视频里学到的,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种特征的话,这根柱子就是中轴线,人物或主体的形体是蟠龙柱,会存在有一个曲线形的变化,变化的形体会依附与这根中轴线上

该画面非常清晰的能看到中轴线,人物的形体,会作为一个弯曲的线一样,中国古代蟠龙柱一般,但别处的柱子未必存在实体,可能是隐形的,也可能不单纯是一根笔直的物体,但能明显感觉到人物形体上的变化对于主画面的中轴线的依附。与上文同样,我认为人物的姿态,形体的弯曲本身也会构成一个隐性的中轴线,并非刻画或是实体存在的,而是由人物本体带出的一根独立的中轴线,之前的画面元素则环绕左右,构成完整的画面。


人物的姿势体态作为”蟠龙柱“的盘踞画面重心
1894年,穆夏为剧中极受欢迎的法国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制作海报,那张海报算是他发家扬名的起点。

之后的其海报基本都以刻画美丽的,有格调的有鲜明特性的女性作为海报的主体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买过一个牌子的护肤霜还是什么的,它的标志便是复古的漂亮的女性,裸露的肩膀,圆润的大腿,当时便觉得好看非常。大概画风在十九世纪50-60年代,类似贝蒂小姐那样的画风)
穆夏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而新艺术运动最吸引人的特征是它对女性形式表现的痴迷(2016 克里姆特电影剧照)在当时期的作品中创造出一种明显的性感和女性魅力,充分的刻画女性的自然曲线和美丽中汲取灵感,与之对应的,只有资产阶级才有办法用奢华的艺术风格物品装满他们的家。因此,这种奢华而明显女性化的外观,是为了具有时尚愿望和丰厚收入的中产阶级女性消费者设计和营销的,那些精良除了挂在家庭墙上的复制品外,还被复制为明信片和日历,毕竟你要有钱,才买的起那些可说是增添情调的装饰品。
说回穆夏,穆夏的图像主体几乎完全专注与美丽的女性,这些图像刻画在惊人的复杂基础和美学上“令人愉悦”的的繁荣中的同时,且大多存在明确清晰的主题(四季的海报),虽然不是各个都有清晰的命题与定义,但每张海报都有一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氛围。


同时穆夏热衷与使用摄影来捕捉模特的姿势,且将其用作绘画的基础,虽然存在一些后续调整,但人物的形体,动势被很好的保留(有些会调整站姿或是细微的架势)

这里两个点我认为是穆夏的一个个人特点:在使用各种华丽,精致且复杂的装饰,对画面的描绘时依然是没有放弃对写实性、精准性的刻画,或者说穆夏能够把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效果给精准且舒服的投射到平面化中。在各类抽象的画面与图形的背景中,精致且美丽的女性依然是最夺人眼球的。同时没有因为对主体的写实刻画,而会削弱画面其他元素的氛围感、史诗感,和谐感等。这些除了得益于装饰元素本身的精美外,本身对元素的选取搭配,颜色的搭配,都是氛围的构成要素之一。
画面与图形元素本身就是一个可构想可刻画的场景,并能进行一定的人物塑造与故事氛围的陈述,画面的本身并不独立,它就是故事的本身。
结语还是得写的,之前有人和我说过,当你试着做一个东西,还是全心全力的做为好,很多东西第一次的尝试说不定就是最后一次,本文总结任然粗暴,只是浅显的将能想象到的东西排列出来,并未串联。但还是心血来朝的写下。关于穆夏,其实颜色的安排大有说道,但本人能力有限,只能暂且按下,待能清晰的表达,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完善此文,我也感觉很难受。知道大有文章,但实在难以表达。
关于穆夏的特点,我认为仍需要对比同时期的其他代表性人物,一定在某些问题上更具说服力,在陈列过程中我仍然感觉到乏力,缺乏专业知识的确带来不少困惑,但我不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就如同穆夏的整体风格,我个人比较佩服的其实是他的分寸感,破框的边界感,装饰与主体的精美度,人物形态与故事背景的叙事感,每个的感觉都刚刚好,且与其他的构成元素匹配,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惜本人认知有限,不能尽书。哪里是没意义的呢?可能今天不懂吧,我不心存侥幸的期盼未来自己有什么大领悟大突破的回望我今天的手笔,我仍希望自己不断地吃,不断的学,不断地仿,不断地做,不断的设,我希望今天自己的这一大篇可能没用的东西能构成我渺小的一部分。成为我的构成的一部分,什么都可以没意义,但没啥是真正会没意义的吧。
手少狗
2023.6.23 4:45
参考书籍:
宗教作品集LE Pater
Clio
[Alphonse MUCHA] - Émile GEBHART
Cloches de Noël et de Pâques
〔阿尔方斯·穆查〕-埃米尔·格巴特
圣诞节和复活节钟声
Documents decoratifs
1902年,风格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