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120毫米反潜大炮的97式,二战日本海军的陆上突击炮
97式中型坦克应该是二战日本最好的坦克之一,无论是底盘的可靠性还是它的升级能力,在当时的日本装甲武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同时也是被改装升级最多的型号之一。

在二战后期,日本海军部门研发了一种97式变形车,它被称为SNLF 120mm Shinhoto Chi-ha,我们就暂时称它120毫米97式吧。作为一款海军研制的坦克,120毫米97式并不同于陆军武器,它的作用也与常规坦克不同。
坦克的改动基本上只针对于炮塔等上层部分,当时日本海军要求建造一种支援型武器,以配合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行动,这种理念和突击炮类似,用来伴随步兵部队作战,用榴弹为陆战队步兵解决一些火力点等目标。

既然功能类似于突击炮,那么坦克原本的47毫米炮就不再适合了,它不仅穿甲能力无法应对盟军的中型坦克,榴弹威力也偏小,于是设计师取消了47毫米炮,换装了海军12厘米(120毫米)短管炮。
关于这门12厘米海军炮需要简单讲述一下,它并不是常规的舰炮,也不是榴弹炮之类的火炮,它是一种反潜大炮,以低初速度将炮弹发射出膛,弹道弯曲,但还不至于像迫击炮那样,弹药可设置延时引信或撞击引信,用于水面舰艇反潜作战。为了让火炮更具杀伤力,日本还研制了一种新的高爆弹,可以更好地对付掩体、工事等目标。这门火炮据说是多功能炮,它的弹药还可以执行防空作战,可能是设置更短的时间引信,让炮弹在空中爆炸吧,可是这门火炮的弹道飞行高度不怎么给力,所谓防空作战应该是一个很鸡肋的功能。

对于一款其实可以划分到轻型坦克级别的97式而言,在常规改装中如果要安装120毫米级别的坦克炮肯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120毫米97式做到了,并且是在其本就不算大的炮塔内安装这门火炮,这得益于火炮本身重量小、尺寸小,但带来的问题就是火炮初速度低、射程近,至于具体射程则不明,参考当时其他类似的反潜炮,其最大射程可能在1000~2000米,并且谈不上精度。
火炮炮口处安装了柱状的制退器,有助于降低后坐行程,炮管俯仰角度为-10°~20°,使用的炮弹重34千克,长94毫米,炮塔内另有一挺7.7毫米辅助机枪。或许是出于配重的考虑,炮塔后方增加了一个储物盒。

这款“骨骼清奇”的坦克大约生产了12辆,没有参战记录,许多人认为它的火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对轻装甲目标或者工事类目标具有不错的杀伤力,但是对于M4这类坦克则威胁很小,它的HE弹药无法从正面给出致命一击,只能通过巨大的爆炸造成一些损伤,车组很大概率只会受到一些轻伤,而且这种损伤的前提还必须是精确命中,如果只是溅射伤害,那么车组几乎可以无视。

无论如何当时日本海军确实生产出了这么个玩意儿,从当时的作战形势来看,它几乎永远无法执行伴随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行动,就算参与了实战,也可能是在某处海滩上抵御盟军的登陆作战,它可能毁于盟军的飞机空袭、战舰炮轰、坦克攻击,甚至是单兵反坦克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