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教成长路径:华为阶段、创业阶段,中西方思维差异~

2023-05-23 15:11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电影,打开世界的大门,3000部电影的时候能够看出来一些东西

人的决策受地位、利益、性格、情绪、形势的影响,不简单去评价人,而是放到场景下去理解,能预测一个人在场景下会说什么,预测某个人的剧终的命运——理解人的特质

计算机编程,计算机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工业思维

代码是操作流,程序和现代工业企业组织很相似,最佳算法、条件检验、异常处理与业务流设计异曲同工

说实话,我真的忘记自己学的C语言了。。。但好像也不重要。。。

国学

与小说和电影比起来,国学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字字珠玑,发现人和人之间的思想境界差距能那么大,对更高的人生境界向往之心

曾经也去探寻过本质、底层逻辑,但人家几句话涵盖了自己几万字,境界越高,看事情越透,抓住的规律就越能穿越时空,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化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学儒学,自省——走出全能自恋,止于至善——人生理想,认可返璞归真的平平无奇,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作为人生目标——^_^也有这种想法

找自己的竞争路径,万物可以为师——电影儒学游戏等,各领域都有助益,人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预测、可以影响其情绪——做销售的乐趣

一切都很有趣

大学走出K12的成绩圈,不是学别人规定的,学自己想学的,想办法突破资质,发育出自己的长板

能力形态模型:实践,获得认知和方法

成长选择:选国内,不出国,选本土民营,不考虑外企国企,学科上扩充范围

经济学其实就是人怎么做决策的学科——应该作为基础学科的

华为阶段

华为导师制,三位贵人,导师:专业能力强,上司:管理能力强,带批次的老师:国学功力深

入职半年猎头,一年猎头,对方公司100亿营收天花板,华为大几百亿还30%增速,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永远选后者

怎么让自己被看见,写总结心得,4卷字数越来越少,因为要说的越来越少,能用几句话把一大类事情说明白——^_^,我写文现在废话少很多了,以后肯定会更少的^_^

工作方式,永远探寻本质

拒绝形式:比如周报,觉得没有把该讲的讲明白,用周复盘来代替

思考每件事情领导想要的是什么样子,想达成什么目的,现在团队是什么水平,如果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应该做到什么水平,用拜访复盘代替拜访纪要,用规划代替计划

追求效率,要求自己团队跟同层级比起来,人数少60%成绩要一样,倒逼自己和团队去创造打法

职场升级策略,让领导升上去,把功劳和业绩都给领导

研发四年,想要自己做,找人聊了聊,发现自己不懂市场,也不懂沟通

转到销售,降职降薪,目标清晰:当别人认为你是SB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把握跟人打交道的规律,努力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上天会给条路走,有三个懂销售和为人处世的同事,建立了对销售的正确认知

做人到位,订单会来,真诚的去帮助他人,不计较荣辱得失——其实就是不争对错好坏,在有的场景就该不说——放到情境总目标下见众生,而不是自行觉得我是为你好什么的

发现牛人背后的元思维,以吃为例,实践从吃走到厨师,认知从菜品、方法从菜系,到打破边界,底层是手法和火候

能力形态模型:实践,获得认知(体系)+方法(模型),到本质思维

如何发现元思维,从事物本身,比如喜欢吃饼、土豆,抽象出来什么样的口感让自己觉得好吃,软糯、酥脆,本质元素是干湿荤素软脆,解构出来是口感反差对冲是好吃的道,元思维是反差对冲,然后来理解那些好吃的菜,再创造更多好吃的菜

到元思维层次,掌握每个学科最底层的元思维,就能理解各种新词热词

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都差不多,都是抓住了元思维的

学习的紧迫感,买书能抽出元思维,把职场当成试验,尝试书里的各种方法,构建自己的真知

另外有一件事,国学很认可,但是学科基本都是西方的教材翻译过来,试图国学为心法西学为技巧、或者融合中西,但都尝试失败,建立了中西平等思维不同的认知,分类对比

价值观,自己有什么去交换(目标),人生观,自己要去交换什么目标,世界观,自己的角色和关系

价值观差异

自我:家国社会一份子(我是起明的,身份)VS独一无二自我(我是个什么人)

学科体系: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到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文学形式赋诗词曲,偏门奇门遁甲堪舆术数VS数理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文学形式史诗小说戏剧,美学雕刻

知识体系构建:求境界(道)VS系统性结构化(思维导图)

人生观差异

目标:修身齐家平天下(成功)VS成功(修齐个人层面)/幸福(可以不成功幸福也ok)

境界:立德立功立言(极其高的自我要求,社会贡献)VS真善美智(不需要社会贡献,但需要甄别和选择自己的路)

方法论:重道轻术(对人要求高,门槛高,没有方法论,比如怎么读道德经)VS重视方法论

培养:政界高手(天赋要求,没有方法论,历代名臣辈出)VS各行业优秀中层

优势领域:定性模糊混沌VS定量精确

世界观差异

自然:天人合一(平等,不低头也不驾驭)VS征服改造(人是地球主宰)

统治者设立的意识形态:儒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VS宗教(天赋人权?)

社会规则:伦理(意识高位)VS契约(按协议来)

教育:阶级教育(士农工商,士族寒族)VS普世教育(平等)

好像中国真的是求道求高,追求个人突破,西方才会发明思维导图这种,推广的时候还是西式的好推广——中国士族时期最爱搞门槛了,句读的发明都到什么时候了。。。没有客户思维

如果双方人才互相跳出局限,相互学习优势点,就能成为综合性优势人才

从怎么学进化到了学什么,构筑自己的能力结构,发现各个领域里的共性思维——元思维(这就元思维了?感觉我也能往脸上贴金了),面对问题临时创造一套方法来解决

能力形态:实践,收获认知+方法

一切生活皆可成长,搞清楚“方法”背后的方法——创造方法,元思维,颗粒度足够小,能够构成所有万事万物——原子?

阶段的成长战略

方向上,以终为始,按长期职位要求来构建能力结构体系,如果不知道你想要的能力长什么样子,怎么设计自己的成长战略呢?

在关键点上决策依据,以长期利益为考量点,放弃短期利益,考验人性

策略,是选对“老师”,把能力学到手,把高手的能力结构为元思维,给自己后天赋能,不要学那么多,要聚焦,我就是在这里听叶教说的,一年时间,起明以外的东西不要学^_^反正我是信了^_^把叶教的东西从0-1跑通,没跑通就别追求N

跑通了的验证是,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

创业阶段

创业曲线

创业阶段的起初,觉得自己要起飞了,雄心万丈,

然后现实给了当头一棒,各种事情难以驾驭,没头苍蝇乱撞乱试,自我怀疑,忍不住算自己的机会成本

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一路跌还要摔坑里,无能崩溃绝望

重刷认知,空杯,知道自己过去认知的错误,认知-实践执行的0-1的艰难波折,再起色

技术问题、人脉问题、资金问题艰难波折,再向上

开始聚焦于增长,找到持久发展的路,开始成为一家中小型企业

创业重刷认知

知道什么是平台给的什么是自己的能力,什么是人脉什么是认识,重新理解老板的能力之强,远高于自己在大公司高管时的能力

从1-N做的再多,也不是0-1

价值观的困惑,打工时看重的人品,但创业发现无底线的人事业也能做的很大,应该是德高聚众的,但很多人忽悠也有很多“信徒”(成功学是吧),成人达己,很多极度自私的人也事业很大,但还是坚决决定不能欺骗自己

刷新认知,重新思考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的君子、搞不定小人的也不是真君子,要能够应对

创业之后认识了4位老板,学到企业经营,建立了企业经营大局观

驾驭组织“节奏感”,战略落地的核心,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创业本身就是最好的成长战略,理性和实战

要敢于放弃大部分的机会,去等战略机会,时间配置的问题

所以,怎么去看机会,看行业发展中的趋势,岗位能力并抓住——学着吧

over~



叶教成长路径:华为阶段、创业阶段,中西方思维差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