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万人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开“家长会”

感谢朋友们的观看,以下是我们整理的精华版文字实录。
越渴望什么,越容易被什么所控制
人都是这样,对于自己得不到的耿耿于怀。请提醒自己,你越渴望什么,越容易被什么所控制。你耿耿于怀的东西,最后终会让你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以至于消耗自己。
一旦陷入那种氛围中,家长们是无法自拔的,这又何尝不像教育中的“安娜”呢?
如果孩子今天考试多错了一道题,家长都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咋办咋办?”我那个时候一般不给建议,因为我特别害怕在那一刻利用了他们的焦虑。我当时就说,真没必要,孩子下次不错就行了,就算错了也没事,就两三分。
你会觉得,两三分对一辈子的影响多大啊。坦诚来说,少两三分,对一辈子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你只需要坚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读书学习,坚持自己一直成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大家不用刻意放大其中某一段的作用。
先走进孩子心里
我以前和家长不聊成绩,我会跟大家说,你今天回去陪孩子听写单词,如果你觉得孩子跟你说不进去话,那你这周末就别让他写作业了,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里放一次风筝。
你一定要先走进他心里。孩子都不听你的,不爱你,不信你了,你还让孩子痛苦地去考试、做题,那肯定是反了。
不纠结一两分的时候
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直播间有朋友说:“我的孩子没有董宇辉这样的能力,所以必须计较那一分。”这位家长,我必须要纠正这个观点了。
陆游有一句诗叫“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像刚才提到的,“我孩子退步了一两分,我让他立刻做题去弥补,难道我错了吗?”没有错,你一定是出于好心,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当你不纠结一两分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父母内心的焦虑感,怎么解决?
1、塑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家长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划拳、打麻将,你应该让孩子看到,你跟孩子是在共同成长的。比如,孩子写作业,爸妈看书。那一刻,孩子会觉得,你在陪伴他。
陪伴不是坐孩子旁边、盯着他,这叫监督。陪伴是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同样有价值的事情,让他觉得,你在跟他一起努力成长。
小时候,我跟我弟写作业时候,我的爸妈不会在旁边看电视,会出去干活。而且,注意了,他们出去之前必须有一句话,非常重要。
家长直接去忙了,孩子就会觉得:“你没管我。”所以家长需要和孩子说:“孩子,你在做你的事情,你在学习,你要成为优秀的人才。爸妈出去干活了,我们替家庭分担任务,我们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家庭努力。”
这样,孩子是不是更有一种陪伴感呢?我们在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着。
2、营造一个尊重知识,鼓励学习的氛围。
家长对书,表现出比对奢侈品更高的兴奋程度,我觉得这也很有用。
你的消费习惯会影响你的孩子,孩子会模仿你。如果你对书、对艺术品,对这些有人文色彩沉淀的东西,表现出更高的欣赏和崇拜的时候,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古代的农民说,耕读传家,一个是耕地养活自己,另一个就是读书丰富头脑。
我小时候去亲戚家过年,他们会订阅一些报刊,我爸就会问亲戚:报纸、杂志,有没有你们不看的?我给孩子带回去。我们一块去亲戚家的时候,他也会问。
幼小的我,当时心里就觉得,在一桶油、一袋米和一块肉之间,我爸选了剩在旁边角落里垫东西的书,在我幼小的心里就觉得,知识是重要的。
书香门第的本质,不一定是家长自己非得成为一代大儒。你崇尚知识,尊重知识,对书本体现出一种更高的尊敬和崇拜,都行。
3、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我们但凡给别人提建议,都很清醒,一说到自己,都很迷茫,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考试不要急于一时,一次考试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但我们一说到自己,就不冷静了。其实,家长来把正确的观念说给孩子听,是很重要的。
例如,人生是场马拉松,调节好节奏,不要绷得太紧,但是也不能太松。家长可以跟孩子达成一致:“爸爸、妈妈相信你,我们商量一下,哪一段相对紧、哪一段相对松,关键环节,我们重点关注。”
过于放大任何一段的作用,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心理压力。重视教育,不等于重视应试。教育,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就像我们在图书号总是说,希望大家买完书之后,能够亲子共读,千万不是只买一堆书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增加了负担。我们一起进步,这也是我们在图书号希望带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