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格格,终身未嫁——王敏彤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这样的论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水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吾无间然矣”。
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以往常见的几张清朝后宫佳丽的照片,嫔妃格格们的样貌实在是不敢恭维。而老北京东四三条67号院曾经的主人,被誉为“清朝最美格格”,却终身未嫁。在百十年前的封建旧时代,有勇气“剩”一辈子的女人,那可算得上是凤毛菱角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出身优越,执意退婚
完颜童记,汉名王敏彤,满洲镶黄旗人。父亲完颜立贤是同治朝直隶总督完颜重厚之孙,母亲为乾隆皇帝直系之后。这位美貌、家世、礼教具足的女子是家中的长女,她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那个时代“大家闺秀”的不俗气质与温婉的性格。
在王府度过了愉快童年的王敏彤,因为晚清的社会动荡,随外祖母和母亲前往天津。17岁时,家里人为她安排了一桩婚事,订婚的对象是爱新觉罗子弟。自幼温良恭俭的王敏彤一向听从父母之命,再加上对方出身皇族,家庭优渥,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婚后能够过上舒适的贵族生活,自然就没拒绝。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爱新觉罗氏在婚前便和一个戏子有染,闹得京城人尽皆知。这显然是出身名门,心高气傲的王敏彤无法接受的,随之解聘了这门婚事,返回京城东四三条67号祖屋定居,之后再没张罗过婚事。

因缘际会,痴情溥仪
经历了那段失败的定亲过后,待字闺中的王敏彤很快迎来了又一次的婚姻契机,这次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在与原配妻子唐怡莹离婚后,溥杰要再婚的消息便不胫而走。据传溥仪特别派妹妹蕴和亲自登门相看,双方长辈都对这门婚事十分满意,立即开始筹办婚事。但是,在日本人的阻挠下,这段天赐良缘还是被迫终止了。
两次失败的婚姻尝试,结束了王敏彤的青春,但她心中却有一个真正的追求者,那就是皇帝溥仪。论辈分,王敏彤是婉容的表妹,也就是溥仪的小姨子。在9岁的稚龄第一次见到16岁的少年溥仪,王敏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四十年过后,还有一次走进彼此生活的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接受改造特赦返回北京,婉容已经去世,文秀早就离婚,溥仪已是孑然一身,家里人想撮合二位结婚,但溥仪拒绝了这位“守旧”的小姨子。王敏彤果真守旧到底,为溥仪保留下一份忠贞,终身未嫁。1962年,溥仪选择身为护士的李淑珍结了婚,王敏彤彻夜痛哭,很难想象这时的她是多么的心灰意冷。
再后来,溥仪的另一位弟弟溥任曾经登门求婚,却被王敏彤言辞拒绝,她仍然无法放下那个在她9岁时便初见倾心的男人。除了溥仪,她此生再难有婚嫁之念。

命运多舛,晚年凄凉
晚年的大部分光景,王敏彤靠领政府给的每月300元钱生活费度日。家族后人接她去天津生活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亲戚家里也经济困难,就把她又送回了北京。有次她的表哥来看她,看到屋子里很脏、很冷,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堆放着蜂窝煤,家里破败的就像是要饭的叫花子,让人无限唏嘘。
但她并非一无所有,家中摆放着一个祖传的瓷瓶,是乾隆皇帝传下来的的古董,有人曾开价八十万,但她坚持要一百万,其实就是不想把祖宗的宝物卖掉。后来,她出人意料地把这个宝贝瓶白送给了一个从台湾来的亲戚。
2006年,王敏彤住进了养老院,但她在养老院没住满一个月就死了。可能是长年累月过着吃糠咽菜的苦日子,突然过上了衣食充足的好日子反而不能够适应,据说是因为一次吃饺子噎死了,终于离开了这个早已令她失望厌弃的人世。

最美格格,孤独终老,真是可惜!今天的我们可能已经很难理解百年前的女人,一桩金玉良缘的婚姻就是她一生最重要的价值。是的,封建时代的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独立价值,无论你出身多么高贵,始终是要去依附男人的。曾经近乎完美的王敏彤因为婚姻的蹉跎,孤独地过完了自己90年的人生,成为了如今人们关于“剩女”的饭后谈资。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以曹雪芹的诗词形容王敏彤这坎坷的人生,再贴切不过。新时代的优秀女性们,请抛弃对自己容貌的迷恋,对依附男人的幻想,生活本不应只有爱情和婚姻。脚踏实地,不断提升,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价值与热爱,最不能辜负的便是这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