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奫灿/Yunchan Lim】“超绝技巧”独奏会专访:“只想通过演奏得到认可”
摘录自《音乐期刊》(202109)/翻译 白思特
【仅供学习交流,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复制、摘抄、截图】

Q: 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以高难度著称,你为什么会把它选为独奏会的演出曲目?
A: 我很喜欢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出道舞台上弹舒曼的《狂欢节》没什么意思。其实我原本以为老师肯定会说不行,没想到他同意了,让我很惊讶。
Q: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A:我是今年五月末从第五号《鬼火》开始练习的。我不觉得在10月份登台演奏《超技》全套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还是想挑战一下。
Q: 《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 意大利游记》中的《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三首没有中场休息。
A: 原本超技第八号结束后会有一次中场休息,但是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套不能有中场休息的曲目。去年独奏会弹《旅行岁月》最后一部分《但丁读后感》的时候真的很累,这次应该会更累吧,我有点担心。
Q: 在没有中场休息的情况下,80分钟可是个不短的节目。
A: 对, 所以正在和演出场所协调迟到观众的入场时间。
Q: 从读谱到上台的过程是怎样的?
A: 我在读谱的时候会划分好区间。等到练习的时候,每天都必须背完一部分,练到完全背会为止。练习时间时长时短。
Q: 练习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办?
A: 先多听。如果曲子有我喜欢的演奏者的版本,我很快就能熟悉;但如果没有我喜欢的演奏,就比较难了。
Q: 比起乐谱,你更倾向于边听边背谱的方式吗?
A: 不仅是用耳朵背谱,还要熟悉到不看谱就能写下来。即使压力会很大,也得熟悉到能把原本的音符完整写在五线谱上,这样在舞台上才比较安全。我也会用手机录音,随时回放。
Q: 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应该会让你感到疲倦吧,你是怎么克服的?
A: 以前练着练着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干这个”,现在觉得“因为我是要上舞台的人,这种疲倦的过程是我必须要克服的”。老师说演奏时必须要有使命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有时候觉得每天练习24个小时都不太够。
Q: 你在“交响音乐节”上弹了莫扎特的第22号钢琴协奏曲。透明又细腻的音色非常特别。
A: 大概有90%的原因是艺术殿堂的钢琴很好,比起音色,我更注意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老师说在弹莫扎特第22号钢琴协奏曲的时候要想象小王子,实际上能不能想象到那种画面的差异很大。我个人觉得“交响音乐节”的协奏曲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舞台演出之一。
Q: 去年5月锦湖独奏会上半场你坐的是带靠背的椅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你会因为选择的曲目不同而更换椅子吗?
A: 平常练习的时候没坐过带靠背的椅子,不是很熟悉,彩排的时候觉得带靠背的椅子坐上去更自由一些,所以尝试了一下。中场休息的时候在老师的劝说下换回了琴凳,弹了贝多芬,不然的话真的会后悔的。从很早以前就想要做一张适合我的凳子,这下真的打算去工厂了。
Q: 观众觉得你的音乐很特别。你认为做音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A:虽然需要注意在乐句和个性等细节方面的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灵魂。不管怎么弹,要是没有感动,就是没有意义的演奏,所以不管怎样,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东西,我都会努力向观众传达。
Q: 但感动是很主观的东西。
A: 我了解的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是创造“音乐”本身的人。演奏时当然带着演奏者的个性,但在听演奏时, 演奏的尽头没有演奏者或者观众,也没有任何人站着,只有音乐留下,充实了整个空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Q: 你的老师孙敏洙对音乐有着明确的价值观。老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A: 我从2017年起跟随孙敏洙老师学习,他对我的影响很大,遇见他之前和之后简直是天差地别。遇见老师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钢琴是什么,他是通过音乐拯救我的人。上高中以后一定要去留学的想法也是在遇见孙敏洙老师之后改变的。
孙老师不是一个个地指出我的不足,而是通过stoytelling让我联想画面、产生灵感。老师让我很尊敬的一点在于,他在准备贝多芬奏鸣曲全套的时候还一如既往地认真给我上课。如果我是老师的话,我应该做不到。
Q: 有没有想对观众朋友们说的话?
A: 其实“超绝技巧”是日本人起的副标题,除了2号和10号以外,李斯特给每个作品都起了副标题,我觉得标题包含的故事和形象非常重要,希望观众比起曲子的速度,能把注意力放在联想上。罗素·谢尔曼老师说,如果想要表现好李斯特的意图,就得把超技练习曲当成一首叙事诗来演奏,孙敏洙老师也说最后四首就像贝多芬的最后三首奏鸣曲一样,是展现作曲家人生的、有深度的作品。我也非常统一老师们的看法,比起技巧,我会努力让音乐留在演奏上。
Q: 以后有参加比赛的计划吗?
A: 日本和韩国非常关注肖赛一类的比赛,我现在觉得比起在比赛中获得冠军,专辑奖项更有意义。钢琴家本杰明·格罗夫纳还有霍洛维茨都不参加国际比赛。一般的比赛里,诠释音乐的自由度会受到限制,如果没有奖金或者其他理由的话,没有必要参加。想想看,大部分的情况下,即使你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媒体也只会关注1-2年,之后就会关注下一位获奖者。作为韩国人的我作为没有国际奖项的专业演奏者活动虽然很难,但我想向着更有价值的方向前进。
Q: 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A:我不打算把注意力放在准备比赛上,只想多学曲子。比如莫扎特奏鸣曲全套。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我这个年纪弹是不是太年轻了,但巴伦博伊姆不也是在十多岁的时候弹了贝多芬奏鸣曲全套吗。我也想弹肖邦的圆舞曲全套。一共有19首,只用这个当独奏会的节目,可能不会有很多观众来吧。
Q:挑战“全套演奏”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在一旁看着孙敏洙老师弹贝多芬奏鸣曲全套的样子,觉得如果想作为音乐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也要像他一样。我还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如果有全套演奏的机会,我也想挑战专辑录制,一直成长下去,想向世界介绍我这个演奏者。
【仅供学习交流,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复制、摘抄、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