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杀到火星,中国人种菜有多野?
前几天,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着陆。
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祝融号也及时开通了微博,与广大网友报喜:
本来大家的注意力应该聚焦在宇宙的奥秘上
没想到下面评论区的画风却是:
热评前五中,有四条都在问火星能不能种菜。
可想而知大伙对种菜这事儿是有多么的上心。
那为什么火星会跟种菜扯上关系呢?
因为在之前,我国就已经尝试在太空种菜了!
2012年,神舟九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就尝试了种菜。
他们携带的种子,在太空成功发芽:
2016年,神舟十一号升空。
宇航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空间站内成功种出了生菜:
2019年,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携带了棉花、马铃薯、油菜籽等种子。
1月12日,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
这也是月球上长出的第一片嫩芽。
我国频繁在太空种菜的经历,也让大伙在嫦娥五号登月时,最关心的就是“月球能否种菜”:
而新闻联播在报道时,也特意在标题注明了“月球不能种菜”的字眼:
怕我国一众劳动人民不买账,央视甚至还特地请了个专家,专门科普月球不能种菜这档事:
没办法,大伙对种菜这事实在太上心了。
在地球种菜已经不满足了,我们还要种到太空上!
毕竟种菜在我国,群众基础实在是太深厚了。
这么说吧,我们看到一块空地,首先想的十有八九是:
“这地方拿来种菜多好啊!”
“这地方种点啥好呢?”
于是他们决定
有院子的种院子
没院子的种阳台
没阳台的上天台
反正就是要种菜
花盆能种蒜:
塑料盒能发豆芽:
饮料瓶不放过:
塑料管子不放过:
连穿过的鞋都不放过…
地砖的缝也不放过…
这就是传说中的“见缝插菜”?
2015年,一群家长陪同着自己的孩子去耶鲁大学留学。
他们看到自己门前的院子有大片空地,心里痒痒的。
第二天,他们就开始种菜了:
耶鲁大学获悉后,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还十分支持,给了留学生父母很多物资。
美国一家网站,甚至还拍了一个名叫《都市菜园》的纪录片。
专门介绍这帮在耶鲁大学里种菜的中国人。
我们对种菜的狂热,还体现在游戏中。
十年前风靡全国的《QQ农场》自不必说,我妈现在还在念叨着这个游戏:
《星露谷物语》,被中国玩家玩成了种田游戏:
如果你玩《帝国时代2》与中国组队,你的农田还能获得45食物的加成。
无他,就是种菜牛逼。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更硬核的还多着呢。
2012年,江西骨科医生王征,参加了中国南极科考。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中山站,他与科考队员们在南极搞了一个温室,种植出了有机蔬菜。
有新鲜的蔬菜吃,这可把中国科考队高兴坏了。
外国科考队员在啃罐头,而中国科考队员却能时不时吃上一顿火锅。
搞得外国科考队员们纷纷跑到中山站来蹭饭。
其中又数俄罗斯科考队蹭得最凶。
当时的中山站,不仅有新鲜的蔬菜,还有流畅的网络,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那俄罗斯科考队蹭菜蹭网之后,用什么报答我国科考队呢?
答案是他们民族的传统艺能:蒸桑拿…
原来他们到达南极后,也发挥了他们的民族天赋,建了个桑拿室。
中国人去俄罗斯那蒸桑拿;
俄罗斯人去我国那蹭菜。
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南极都挑战过了,沙漠要不要挑战一下?
一个温州商人名叫孙建省,他跑到迪拜附近的纳兹瓦沙漠里,开办了一个农场。
在凿井、引进意大利的净水技术和以色列的滴水灌溉技术后:
他硬生生把原来是一片沙漠的荒地,变成了菜园+果园。
我国强大的种菜天赋,以至于我国军队在肯尼亚种菜时,把东道主吓得不轻: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
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种菜呢?
因为我国本来就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这道题的答案选D,6000年前,半坡人已经在种白菜与芥菜了。
显然经过6000多年的传承,种菜早已刻在我们的DNA中,一见到荒地就浑身难受。
另一方面,古人其实也相当喜欢以种菜为主的“田园生活”。
我们经常看书里说一些人厌倦了官僚生活,于是他们决定「告老还乡」/「归隐田园」。
那他们回去做啥,还不是去种田种菜嘛。
“耕读传家”
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糅合下,种菜成了我们特有的一项属性。
中国人喜欢种菜,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态度。
既能在田园牧歌中积蓄力量,也能在日常劳作中寻找到诗和远方。
正如陶渊明诗云: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