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白左和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硬核社会学·会议记录】

•马写资本论时运用的核心方法论,以及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对马义的误解(具体化或简化马义的方法):
①辩证唯物主义是最核心的原则,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性哲学来指出某些普遍规律,认为此规律可以调节世界上一切东西(自然、历史、思想、社会制度)
②把此种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一般的历史场景产生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具体化的一种模式)
③历史唯物主义转移到我们现在所处的资义世界秩序和资义生产方式时产生了《资本论》所要阐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常见于部分社义国家的教材中,通过此法来建构某种特定的马义的国家理论、政党理论、艺术理论、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再现于一种类似不同学科之间的结构划分,在这种条件下《资本论》就避免不了被解读是一种狭隘的经济理论,人们由此发现我们没办法用任何实际的货币单位来计算《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也无法通过百分比计算马克思的利润率。
但此主要是因为《资本论》不仅仅是专业的经济学家手册,也不是从辩到历到政的简单的推演进程的结构。
《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首先是一种社会理论,它试图理解的是资义框架下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反对永恒的和普遍原则下的非历史的概念(最常见的对辩义的误解)
马把自己的方法理解为必须要依赖于方法论要调查的对象的(资义)来塑造的,针对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批判是作为社会理论的马义的核心
马义不是一个单一的进化树,马的著作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而许多不同思想流派的解读是不同的,对马的解读大多数时候都是特定的政治局势的后果(起伏不定),最晚近的是70-80s在欧洲大陆的重新激进化以欧陆哲学和批判理论为主的马义突破苏马(官马)的僵局的一种趋势,诉求,振兴一种更加辩证和开放的批判理论。继承了30s法克派的批判要素,受到晚近的学生和工人运动、新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运动的启发。由于社民模式在欧陆所推行的改良方案,无法实现完整的激进化(革命化),这反应了美国影响下的欧陆所呈现的一种对当时激进思想的打压。
这种思想意义:提供了非常先进的思路在晚期资义(后资义、后现代资义)针对互联网、新兴科技的一些资义基本上都是源于那个时代的理论(对马义的再辩论,不是更正或复兴),这一潮流提醒我们马义的方法论必须以它要调查的内容相关的。
随着苏马的僵化,也随着晚期资义在欧陆和美国的演变(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之后的演变),所以说现代的以批判理论为核心的欧陆的马义也要随之演变。这也是马义本人的方法论:如果我们探索一个特定的东西就要使用特定的方法论。
对于那些习惯于将某一种理论(或方法)视为可以在哪怕最不相干的现象上也起作用的人来说可能会显得非常的低效率,他们会认为说有一种万物理论,这在门外汉式的社科思维中非常常见。例:“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流俗化、凡事都有辩证的两面性、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
这是马作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要批判的。这种一般论的方法再进一步地延伸就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以及它所依托的背后的唯心主义:也就是人类思想是先于特定的物质或实践。
唯物主义强调每一种思想(知识)跟每一种方法论都要依托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才能生存(这也是马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的关键原因),如果一套理论认为有一个方法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这些方案是由纯粹的理性建构的(因此它们才能永久),根据这种理性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任何事情。可以被定义为方法论上的唯心主义。
任何的方法理解为是永恒不变的,无论这种永恒不变是生物学性的(人性论)还是经济学性的(自由市场万能论)都揭示了资义是永恒自然的世界规律的资产阶级理念。换句话说资级的经济和资级的社会科学倾向于讲资义等同于整个人类文明从而来忽略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这其实是一种统治学:他能使资义理论化为一种和所有的人类之前的时代都不同的历史的终结(如果我们将资义等同于人类文明或者资义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的某种特定的可以被理性化约的基本人性原则上的一种实践,那我们就无法改变它了——人性论)
但一种被公认为是公理的东西就会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没办法推翻。也就是马克思说的:每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与这种资产阶级观点(如人性论、自由市场论)激烈对抗时马义者会走入教条式的歧途,把一种相对的方法论(如集体主义)归于另外一个有普遍规律的体系。作为真正的马义者,方法论总是依托于特定时代、社会、地区的实际实践的。(毛实践脱离苏联指导成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性原则(白左错在哪?什么是主要矛盾?)
•马义的方法论是由资义结构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结构的特征:资义是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倾向于包容社会中的所有现象,是一个整体,不可能被简化为单纯的市场经济。事实上也没有一种概念性的市场经济存在过,安全的说法。
资义的结构是有深度的,有外部形式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表象例:工作就可以获得工资、失业的统计数据和预测;内在关系可以解释它们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特定的社会上,例:工资是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价值的对应关系、资本家投资更多的现代机器比雇佣更多工人更划算,但是资本家需要人力储备来保持工资并且在生产时需要更多的人来作为缓冲
马义方法解决为什么本质恰恰对应于表象的主要形式而不是其他形式(为什么表象要以就一种方式来反映本质),如:为什么对机器的投资和对利润的追求导向的是失业数据的波动而不是地产或者科技业的股值波动。从这方面就能给表象和本质建立特定的联系。
这种方法更原则的角度上说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资义有一个内在核心——资义商品生产和它的中心矛盾。
如果我们对这个内核无视,就会流入到左翼光谱的更虚无主义、后现代、改良的方法,福柯式的困境:我不承认任何的物质性的矛盾、不承认任何的本质。
这种否定性不是真的否定性,是一种逃避(拒绝承认有这样最核心的矛盾存在),如果承认就要根据这个东西去反推你的实践了——白左
真马义者认为本质存在,但本质不是一般性、原则性,而是历史性、社会性的。
本质必然出现,因为它在很多看似很难理解的现象中找到它的表达。从这个角度说,资义不应该被描述成是一个本质和无数的混乱的现象;而应描述成一个复杂的结构性的分支(从隐藏的根源性的本质逐渐地像一棵树一样构成社会现实的表象的许多可见的一个叶子,每一个叶子都有它的根源可以追溯)
•《资本论》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开始是因为这是资义最深处的本质,此本质不是什么超自然的东西,是我们日常当中所处理的商品(资本论的伟大之处):马克思的论证下,这些看似无害(普通)的商品被证明具有魔力(统治性),这种统治性可以让整个资义社会运行起来并趋势它走向灭亡。
但这个起点(商品二重性)不是提前给定的而是马仔细研究的结果,导致其特殊方法在概念上完全重建了资义秩序。这种独特的政经批判在方法论上是受到黑格尔主义的指导的,发展了对现实的辩证理解。
黑格尔之前康德主义认为没有本质,客观事实在一种限定的意义上是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所以康德哲学说我们要把本质从现象的观察中分离出来,二者是不可达到的相对的彼岸。
黑格尔认为本质是必须出现的(即使本质的出现对人的理性来说是具有欺骗性的,因为它存在着一种隐藏存在的本质结构的一种表象),黑格尔唯心是因为他认为现实的本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物质和历史上都是无限的。
马把黑格尔哲学颠倒了过来,定位在物质基础上,①不把资义的本质放在崇高的理性或者思想上,而是放在商品生产的普通的社会实践上(先讨论商品二重性而不是资义起源的原因)
②把这种辩证模式牢牢地锚定在了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当中,而不是将其视为永恒的或普遍的人性亦或是理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马对资义矛盾性的批判方法是一种怀疑的诠释学,逆纹理地阅读资义文本,批判性的审查主体跟秩序不经意间说了什么 。这种方法也启发了左派精神分析。
•马也不是全面否定康德,赞同康德的一些启蒙性的视角:认为人类必须从这种继承性的权威中实现自我解放。马把这种批判转向,在唯物主义方向继续激进化、革命化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倾向。
对马的理解要从马义的辩证性上来讨论
•70s马义批判理论恶果——文化理论,在这种状态下讨论本质是不被允许的。大多数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把福柯理论简化为一种反本质主义,话语为一切的本质。例:反本质主义女性主义认为性别二分不基于生物学本质。
有可取之处,但在学术界之外的发展是脱缰野马。马义视角下其作为在特定的政治和历史语境下的权宜之计,由一批以福柯为首的不愿意和社义左派完全重合的一些泛左的阵营,大事件失败后对gm的幻灭所导致的一种自我保存的方法,特别是在新自由主义胜利、苏联解体后。
是一种保存激进话语、革命话语的一种理论谋略(学术谋略),但他产生的巨大的政治后果就是西方社会的去社义化、去政经学化和被阉割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叙事和白左的叙事。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本质上是唯心主义?
本质和表象的关系?
马克思的观点对黑格尔发展:本质和表象是一样真实的,表象与其说是表象不如说是本质的表现形式,都存在,没有任何一个是纯粹的想象的造物。
例:价格和工资都是表象,但是都实实在在决定我们当下的生存形式
表象不是不存在的事物,而是具有欺骗性的实质。
表象之间存在的那种由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所决定的可以被大众立即觉察到的联系是虚幻的(例:账单上的数字),而基本的本质则表达了这些表象之间的内在的联系(真正支配他们的隐藏规律)。
想要了解完全的真相,我们就要要求一个人在理解了本质及表象的形式、以及表象的相互关系时才能做出判断。
例:工资和劳动量对应。工资的形式(表象)真实,不是假币,但掩盖了剥削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记录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关系(例:价格和通胀),试图抹去一切实在的价值和事物(例:劳动、生产、人命、资源),认为一切都是市场调配的关系,一切都是被建构的。此种思路也是所有的资本主义最终都会走向金融资本主义的原因,因为这种思路必将导向一切价值和生产的虚无化。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大的差别:唯一承认的实质是市场关系,唯一承认的实质是自由市场调配一切(这是个由理性构建出来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对实在的价值【也就是实际的劳动以及资源】的一种遮掩和去本质主义)
白左的去本质主义和西方经济学是去本质主义是完全一样的人。你。这些东西都依赖一个更深刻、更教条、死板的本质主义——对一个绝对正确的市场(白左是对话语discourse)这种理型,这种柏拉图式的ideal和概念的崇拜。这是更庸俗、有毒的唯心主义。
马义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大的差别之一:
因此马必须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中开宗明义地把生产劳动的数量视为价格的最终基础,视为一种资义结构下的一种本质和实在(不是普世的)
抽象性和具体性
•本质是抽象的,意味着它有着很少的决定属性;表象是具体的,意味着它有很多的属性,需要不断地被各种附加的条件所定义。
马义抽象概念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都是不真实的(或难以理解的),它的意思是某项东西只有几个有限的决定因素(是简单的)。也许不易理解,但是它意味着在不考虑那么多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被确定或定义。
拉丁语中抽象的意思是抽离,也就是抽出或者取消某些东西,当进行抽象的时候人们会忽略很多具体的方面以便专注于一些一般的、简单的和本质的东西;具体则反过来是具有许多决定因素和属性的事物,是复杂、独特、特殊的。与一般的事物相反,因为一般的事物更多的是许多事物的共同标准。如:人类作为生物学物种的一个本质是其最普遍的特征,也必须是一些只有很少的非常简单的决定因素的事物。例:女性生育、靠有组织的劳动生活、通过符号交流,人类作为生物学的物种本质永远不会是头发或肤色等特征;
一般的商品只有很少的决定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满足人具体的需求并且是为了抽象劳动的交换而生产的),但是每一种具体的商品都拥有更多的属性如某项材质、某种技术、某种程度的不同的外观,与具体的特定劳动的结果有关。
正如本质和表象(本质出现的形式)一样真实,抽象也和具体一样真实。(前提是你所做出的抽象是合理的)
•什么样的抽象是合理的呢?
抽象意味着抽离,在我们的日常思考中我们都可以随时抽离现实的任何方面,以达到或多或少有用的思想抽象,而一些这样的抽象概念则与现实生活中的过程相对应。
例:商品价值在现实的交换实践当中被确定时,不同的具体特征就被忽略了。如外观、颜色、应用领域都被记入了商品的具体使用价值之中,在资义社会中,这些都被抽象为商品的货币价值。为了把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相互联系起来,人类不得不把他们的各种劳动等同于抽象的人类劳动。
然而马克思认为这种抽象是资义的欺骗性表象,必须塑造新的抽象形式,开发一种新的劳动价值观才能够跳脱出资义的统治思想:只有当我们从不同种类的劳动的实际不平等中抽象出来,把它们还原成它们的共同特征——作为人类劳动能力的支出。
抽象的劳动能力的支出才能实现不同种类领导完全意义上的平等。
•商品所有者不需要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情(即抽象)以使这些经济过程发挥作用,因此他们在思考之前就已经行动了,这是一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无意识的抽象——我们不需要分析每一个产品而仅仅需要支付它的抽象性也就是金钱。
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社会实践必须忽略一系列的具体性并将不同的实体等同起来(无论人们是否同意)构成了社会的规律性。只要人们知道自己无法改造这些社会规则,这些社会规律性就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也是资本主义律法生成的原因(意识形态),它在只有深入到资义思想的最底层(经济批判)才能够抹去和重构这些结构的压制,从而指出变革的潜力。
(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大量的理论指导而不仅仅是实践的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尤其是经济理论)相对较少,因为它们没有社义革命的穿透力和效力、烈度,所以资级革命仅仅是取代封建制度(或是中国帝制)的替代性阶级社会:没有实现真正的激进性,也没有对真正的抽象进行分析,对神权和封建制度挑战。
•因为这些抽象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而不仅在理论家的概念里,因此这些抽象也被称为“真实的抽象”,与真实抽象相对的可讨论的是“形式抽象”(仅为思想的构建,并不对应于社会中任何降低复杂性的实际实践,例:抽象的劳动和价值等形式概念可以被用来描述几乎所有的社会、一个研究人员能够在头脑中计算人们在不同产品中投入多少劳动时间并将它们相互比较)
只要这种抽象未在社会中被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完成(不是社会当中交换产品的实际基础),仍然仅仅是形式。
从形式的的抽象走向真实的抽象,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否则我们就会永远停留在形式的抽象。例:我们现在仍可计算前现代部落社会中的劳动产品或者人工制品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实际上在当时并不调节交换和生产(真正意义上来说并不存在于这些社会中),只有在资义从封建社会当中突破时,那些价值才作为一种真正的抽象存在,而为了突破这种价值、实现下一个时代的真正的抽象必须通过实践从资义当中脱离出来。资义它传递的一种自我性的批判(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内在本质是矛盾的,这将引起越来越多的破坏性的危机而提醒每一个资义的主体它的短暂性。
•马义总结了资义发展的内在规律,表明了这些规律并不像它们通常表现出的那么稳定和不可动摇。马理论是对个人和集体阶级经验的系统总结,既包括对资义律法的力量性的分析,也包括了对他们的脆弱性和可功破性分析。
对资义经济强制机制的真正革命性破坏并不会主动、自动的遵循马义理论,而必须建立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每一个工人的实践)上。
•在这种变革中人们才能真正创造生产、共享生产和共享生活的形式,这些形式将不再是像现在的金钱和资本盲目地统治他们,而是能够使人类共同发展他们的世界。
资本论的历史性和逻辑
(对马克思《资本论》新型的研究方法:inquiry and presentation--dr.Fork Derek)
•基本出发点:我们首先都知道的是资义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结构,这种欺骗性结构的总体性如何理解?
马义认为①一个人只有分析广泛的表象才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
②我们必须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些本质恰恰以特定的表象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如:超市商品的价格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商品价值会以这些价格的形式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dr.dreck认为马写资本论分为两个阶段
①inquiry(探究):是从表面形式到深层本质的一层近路
②presentation(呈现):从本质再回到表面形式的一种方法——遵循从抽象到最具体的逻辑路径
如:马写资本论从最抽象的商品开始通过货币和资本的具体化来继续向上达到不同资本之间的竞争
•呈现的方式必须在形式上不同于探究的方式,探究必需详细地利用材料,分析其不同的发展形式,并追踪其内在联系。只有当此项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够恰当地呈现真实的事物的运动轨迹,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能够让主体-事物的生命在观念当中得到反应,那么我们面前就拥有了一个准先验的结构
•因此,马的辩证法在基础上不仅不同于黑格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相反的:
黑把思维过程转化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外在表象)
马认为理念是反应在人们头脑当中的并转化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复杂的现实常导致人们产生各种虚幻的想法并诱使常识得出看似自证其事的错误结论,因此探究阶段必须从一大堆的事实开始;而呈现阶段则以大致相同的事实、相同的现象结束。
而现在这些现象和事实已经可以被我们理解为是由隐藏的基本关系构成的总体中的一个个瞬间
因此尽管《资本论》的开端完全是抽象的,但马不是从玩弄那些远离具体现实的抽象概念开始的
辩证法和资义的内在矛盾
抽象的层次。资本论经常被误解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们认为资本论列出的各种抽象类别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具体的公司的,而资本论前两卷的主要概念是一般资本,不仅是一群个体资本家,而是那些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抽象、一般的规则,支配和决定着我们周围的具体现实的表面上的一些可以被感知
•通过相互竞争,个体资本的运动有时候与一般资本的运动是完全不同的。
例:超额剩余价值对个别资本和一般资本的意义完全不同
资本必须被认为是深藏于社会机体当中的骨架,决定人们必须以何种形式工作、生活而思考。资本的本质是统治的权力
•资本是一个抽象概念,具象化必须通过不同资本之间的竞争来实现
马提出资义所有抽象层面在其根本基础上来说都是矛盾的,资义大多经济范畴或类别都被证明具有二重性。
资义世界最简单的细胞——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种矛盾贯穿了所有更深层次的抽象,表现为商品和货币之间的矛盾、劳动过剩和价值增长过剩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之间的阶级矛盾
正是资义二重性矛盾迫使它不停的发展使资义成为一种独特的动态的生产方式、同时陷入日益严重的危机。为超越资本逻辑和商品生产内部矛盾的社会的出现打开了缺口。
由此注定资义批判不只是经济而是政治
•为什么辩证法的传统对于马义政治经济批判
马义辩证法是资义内部矛盾发展的逻辑形式的抽象表达,通过辩证法我们才能够理解资本的本质核心是如何推动社会并呈现其变化的形态的
马前辩证法已经拥有了漫长的哲学传统,直到黑格尔把该方法构建为一种纯粹的思想形式以期投射到整个宇宙的每一个思想抽象中,因此他处处可以看到矛盾的统一体(正反综合体):矛盾的运动导致了他们的综合,在这种综合里原来的矛盾被扬弃了,扬弃是辩证法的发动机。
黑格尔把这种动力定位于在非历史的思想或者精神的层面,马让这一种辩证形式在历史、语境中重新站立起来,并将这种概念与资义现实联系起来。
正是资义的残酷现实让我们在社会中不得不以辩证的方式来思考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所选定的特定工具。因此辩证法不是普世的、可以分析任何事物的方法,必须严密地结合特定的社会现实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远离此原则。若辩证法能指向自然,说明人们认识自然本身都受制于社会经验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