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羽翼已丰,飞傲M15简评


飞傲M15算是国产HIFI圈里近来非常热门的一款机型。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强烈追捧。今天就聊聊这台新一代的国产神机。
飞傲的砖头其实早年给玩家的印象定位得比较死,就是当一个不错的转盘来玩,性价比不俗。后来推出M系列,做起了"水桶机"的口号,在产品定价的区间里,一直也是行业里性价比上佳的选择。而且在产品方面的进步速度也是玩家们肉眼可见的蹿升着。到了上代M11PRO的时候,已经让我体验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质的飞跃。而此次M15带给我的,仍惊喜满满。



飞傲的包装其实一直做的比较朴素,印象中用个天地盖的包装已经算下本了。而M15的包装简直就是下了血本再放血。采用北美进口胡桃实木木盒包装,开箱既有仪式感,在整个飞傲的M系列里是无二的存在,彰显了旗舰机的地位。
实物上手的感觉也对得起他旗舰的地位。机身每一根线条都做了全覆盖的倒角处理,以及屏幕玻璃材质与机身金属材质的过渡处结合的很到位。正反双面采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面板,高屏占比的设计也很主流,上方音量旋钮的阻尼感也很顺滑到位。目之所及,还真的是没有什么让我感到不爽的地方。握持状态容易误触的机身侧边的按键,也做了波动式的键锁。



基本功能和配置我不多介绍了, M15比较独特是在侧面的按键中多加了一颗自定义按键。一键收藏、一键切换滤波器、一键切换模式等等,随你使用习惯的喜好可以自行设置。算是交互上一个有点新意的设计。
作为一款售价近9K的HIFI神砖,我们自然话不多说,聊声音。


调音这个东西其实很主观,都是个人喜好来的。我一直比较偏好飞傲这种类似白开水的调音。但是之前也聊过,白开水的调音其实更需要注重一个平衡性。他需要设备有一个很好的素质来打底,与此同时还不能让声音单纯的体现高素质而显得让声音太素、太生硬。自从M11PRO,已经颠覆了我对以前播放器的印象。M11PRO的声音已经开始变得水润、富有玉的温润感。而M15无疑是在M11PRO的此基础上从素质到听感的又一次大提升。




素质上M15和M11PRO算的上是一耳朵的差距,差距到甚至不需要做AB。M15的声音是在整体上各方面的压制性提升。他声底要更为干净,背景的黑化给人的感觉更为深邃,这会凸显所有声音的立体感。整个的声场更规整且自然,声音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并且结相更鲜活生动。瞬态方面也更加的收放自如。低频深沉,下潜很棒,力量感更足;中频饱满、没渲染、不抢眼,但是干净、耐听、自然不突兀;高频延展性很好,尤其是很多和声的细节是我在M11PRO上听不到的却能感受的更为明显,直白但不刺激,齿音控制非常好。

此前我曾经比过,飞傲的调音是白开水,M11PRO有了温润如玉的感觉,再往上可能就是像当初听ED9那种葡萄酒质感的味道。M15就有了那么点酒味。质地温润、气味浓郁,但又回味自然。难得的就是这份自然的回味。调音可以将素质和听感二者之间的平衡调节到位,追求的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这份自然。
在驱动力方面我觉得飞傲在M15上终于做了一个我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出了大耳模式。毕竟作为一个便携式的设备,国砖的产生本不应该仅仅是为了那些难以驱动的小耳塞。我们都知道耳机单元尺寸很大程度决定了他的能力上限。同样可随身的设备里,大耳却是一直被忽视的。而国砖这种体积的设备完全应该具有一定驱动大耳的能力。另外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听感自然度的玩家,我个人也是比较倾向于PO口的素质,并不太喜欢用平衡口。所以我的耳机也都是3.5插头。M15的大耳模式搭配拜亚的T90、舒尔的1840这样的耳机,我觉得表现的令我非常满意。相比耳塞,大耳的单元我个人认为可以更好的展现出M15的声场潜力和声音的自然状态。尤其相对舒缓的曲目,搭配上M15自带的滤波模式,非常让我沉醉。如果你喜欢很刺激的东西,那可能就要另行选择搭配的耳机了。比如我搭配了封闭式的ED8,尝试听了一些类似林肯公园或者霉霉的LIVE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只是感觉听这类的东西,多少有点浪费了这播放器的素质。

拓展方面的可玩性上,算是中规中矩。比如充当DAC的时候,低延迟方面做的很好。没有同行其他一些类似产品上出现的音画不同步的情况。另外M15还可以另行搭配一个DOCK底座,这种类似的设计也是圈里常见的思路了。

M15的声音其实比我听过的几乎所有的国外品牌的万元级砖头都要好,包括金砖之流。这里当然也夹杂着我个人对调音的偏好问题。但骨子里其实我仍然是个倔强且守旧的人,单纯从声音出发,我依然不觉得他会好过一些台式CD。也许他的技术更好,也许他更客观的测出来的数据更好,但我依然觉得在音乐的流畅性上和我钟爱的一些好CD机比,还是缺了一些难以名状的东西。只是我觉着作为一个便携式的播放器,M15确实足够突出。纵然他有着一个接近9K的售价,依然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飞傲的这只木桶,也终于到了羽翼渐丰的这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