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过度上涨 红烧肉自由危险了?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猪价过度上涨 红烧肉自由危险了?
最贵的是细排骨,高达49.98元/斤。连冻排骨都要39.98元/斤。工作人员说,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基本上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有时候一天不止一块。
最近“二哥”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身价再次飙升。
10月19日,据国家发改委监测,10月10日至10月14日一周,36个大中城市瘦肉周零售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40%以上,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控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应稳价格工作方案》确定的一级涨幅过大预警区间。
猪肉永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有网友开玩笑说:不知不觉,我的红烧肉就危险了。值得注意的是,中秋、国庆刚过,明明是消费淡季,为什么猪肉价格却一路飙升?
猪价暴涨。


“一斤五花肉要30多元。为什么猪肉这么贵?”在北京一家连锁超市的猪肉摊位前,一位顾客感叹道。
在这家超市,《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猪肉的价格几乎都是以“2”开头,瘦前后腿15.5元/斤,尖背带皮25.98元/斤,里脊肉31.98元/斤,五花肉带皮33.98元/斤,优质排骨39.98元/斤...
画
猪价又“飞上天”了。俞源摄
其中最贵的是优质排骨,价格高达49.98元/斤。即使是冻排骨,价格也是39.98元/斤。
工作人员说,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基本上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有时候一天不止一块。

其实猪价上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生猪网数据显示,今年生猪价格在3月21日跌至11.78元/公斤的低点,随后重回上行通道。
第三季度,尤其是进入10月份后,上涨势头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上涨36.1%,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
截至10月20日,生猪价格达到28.59元/公斤,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最近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
对于猪价,参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的分析研判的专家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之前的历次“猪周期”生猪均价最高在每公斤21元左右。即使考虑到近年来成本上涨的因素,目前的价格也已经处于过高的水平。
受猪价上涨影响,已经亏损半年的生猪养殖企业也一改之前的颓势,9月份销售收入激增。
据统计,a股市场已公布数据的16家猪企,9月份生猪产量约1025.53万头,销售收入合计243.05亿元。其中,牧原“猪毛”销量和营收排名第一,分别为446.2万头和119.59亿元,同比增长44.6%和180.2%。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9月份,大部分猪企生猪销售均价在23元/公斤以上,最高为26.81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大多在12元/公斤左右。
养猪户不愿意卖
本质上,猪价的变化反映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我国猪肉需求总体稳定,所以猪肉价格的走势主要由供给决定。
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行业调研会上,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上涨明显。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在玩后市,出现了超压、惜售、二次育肥等非理性行为,减少了市场供给。
一般来说,猪肉价格上涨会带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但为什么他们会捂盘惜售?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惜售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投机行为,赌的是未来价格会上涨。“再过两个月,春节消费旺季就要来了,这也是一年中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重新充杠肯定赶不上,农民选择压杠。"
砖头农业大数据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进一步分析,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猪肉消费旺季。一方面,秋冬季气温下降,带动居民日常消费猪肉增加。另一方面,秋冬季节也是我国传统食品生产的旺季,各类肉类加工需求旺盛,尤其是香肠等食品的加工,进一步刺激猪肉消费。
据林国发观察,国庆节前后,有些200多斤的猪要宰杀。结果被一些养殖户两次育肥,养到300多斤。“这是把猪当牛养!”

“这背后是对利润,尤其是超额利润的追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2018年之前,养殖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赚的是辛苦钱。但在上一个猪周期,很多养殖企业利润丰厚,养一头猪利润超过1000元成为常态。因此,企业希望进一步获利。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养一头猪的利润早已超过1000元。
10月20日,卓创资讯发布的生猪市场周度分析报告指出,仔猪自养利润和育肥理论利润逐月上涨。卓资讯监测,全国自营利润平均为1641.87元/头,环比上涨119.48元/头。仔猪平均育肥利润1566.91元/头,环比上涨118.22元/头。
调控
面对不断上涨的猪价,宏观调控不断加码。
10月19日,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显示,国家将于近日下达今年第六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下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自10月15日起,北京开始将猪肉纳入政府储备。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猪肉储备计划量为600吨。该市有两家企业的24家连锁超市和576个零售点。
画

北京开始将猪肉纳入政府储备。俞源摄
10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一家社区超市看到,红色横幅上印着“北京市政府储备肉投放点”的标语。与鲜肉相比,储备肉的价格确实要低很多。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后腿瘦肉15.99元/斤,一级五花肉21.90元/斤,脊骨20.50元/斤。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治标。李国祥说,增加生产和供应是稳定猪肉价格的根本策略。“养殖主体,尤其是规模养殖企业,应该加快出栏速度。”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NDRC)表示,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NDRC物价部门加强与部分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沟通协调,建议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跟风育肥生猪,促进生猪价格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不故意涨价,不串通涨价。
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最近生猪价格上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增加出栏量,积极配合保供稳价工作,促进生猪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希望还表示,公司作为养殖龙头企业,将在节前节后增加生猪出栏量,保证生猪稳定供应。第四季度生猪月度存栏量有望继续增加。
多管齐下,猪肉价格终于“平静”下来。中国生猪网数据显示,10月25日生猪价格为28.15元/公斤,低于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
稳定生产才能稳定猪价。
我们国家对猪肉价格高度关注的背后,是猪肉价格不仅影响红烧肉的自由,也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画
图/图Bug创意
冯永辉指出,猪肉价格对中国的CPI篮子有很大影响。一方面,猪肉是中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2021年猪肉约占中国肉类产量的60%。所以猪肉在CPI篮子商品中的权重很高。另一方面,与其他商品相比,猪肉价格波动较大。而且猪肉价格的上涨对畜禽产品等其他替代品的价格上涨有传导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3%,为2020年5月以来最高。食品价格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6.0%,涨幅比上月扩大13.6个百分点。
林国发分析认为,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鼓励农民尽快走出市场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避免“人畜争食”。
随着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饲料已经成为人类食物资源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尽管中国的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在6亿吨以上,但进口量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6亿吨,粮食总产量和进口量合计8.5亿吨,创历史新高。
“进口粮食主要是大豆、玉米、小麦,主要用于弥补饲料粮缺口。猪的体重越大,饲料消耗越大,会加剧我国饲料粮的短缺。”林国发分析道。
为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猪肉储备政府调控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价格保障供应稳定工作方案》。该方案将以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的重要作用为关键抓手,对生猪和猪肉价格“提”和“降”并重,以稳供保价,以稳供促供。
李国祥还补充道,政府主管部门在引导养殖企业生产的同时,应进一步规范大型养殖企业的销售行为,防止企业为追求超额利润而破坏市场秩序。
冯永辉认为,避免猪价波动的根本途径是保证生猪产能的稳定。制约产能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生猪养殖水平不够高。“规模不高,导致供需衔接不畅。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抢购、分散’。”
资料显示,我国散户数量占生猪主力的99%以上,生猪出栏量占总量的近一半。
“未来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价格高的时候支持不了,价格低的时候就收紧,保持政策稳定。”冯永辉指出。






近期以来,“二师兄”站上风口,身价再度“飙涨”。
10月19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10日至10月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
国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猪肉的身影。有网友戏谑:不知不觉间,我的红烧肉自由危险了。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刚过中秋与国庆,明明处于消费淡季,可猪肉价格为何大涨?
猪价飙升
“一斤五花肉要30多元,猪肉怎么这么贵了?”在北京某连锁超市的猪肉摊前,一位顾客感叹道。
在这家超市里,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猪肉价格几乎都是“2”开头,前后腿瘦肉15.5元/斤,带皮后尖25.98元/斤,里脊31.98元/斤,带皮五花33.98元/斤,优质腔排39.98元/斤……

猪价再度“飞上天”。图/余源摄
其中最贵的要数精品肋排,价格高达49.98元/斤,即便是冻肋排,价格也达39.98元/斤。
工作人员表示,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基本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有时候一天就涨一块多。
事实上,猪价涨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今年生猪价格在3月21日降至11.78元/公斤的低点后便重回上行通道。
三季度尤其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上涨势头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上涨36.1%,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降态势。
截至10月20日,生猪价格到达到28.59元/公斤,创下今年新高,最近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
对于猪价,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分析研判的专家指出,从历史数据看,2019年前历次“猪周期”生猪平均价格最高点为每公斤21元左右,即使考虑近年来成本上升因素,目前价格也已经处于过高水平。
受猪价上涨影响,亏损了大半年的生猪养殖企业也一改此前颓势,9月销售收入纷纷迎来大涨。
据统计,A股市场中已公布数据的16家猪企9月生猪出栏量合计约1025.53万头,销售收入合计243.05亿元。其中,“猪茅”牧原股份销量及收入稳居第一,分别为446.2万头和119.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和180.2%。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9月多数猪企的生猪销售均价在23元/公斤以上,最高达26.81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则多在12元/公斤上下。
养猪户惜售
从本质上讲,猪价变动反映的是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我国猪肉需求总体稳定,因此猪肉价格走势主要由供给决定。
在发改委此前组织的业内研判会上,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明显上涨,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减少市场供应量。
通常来说,猪肉价格上涨会带动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但为何会舍不得卖呢?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惜售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投机行为,赌的是未来价格还将上涨。“再有两个月,春节消费旺季就将到来,这也是一年中猪肉价格的高点。重新补栏肯定赶不上了,所以养殖户选择压栏。”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进一步分析道,每年11月到次年1月,都是猪肉的消费旺季。一方面,秋冬季气温下降,带动居民日常饮食猪肉消费增加。另一方面,秋冬季也是我国传统食品生产旺季,各类肉食加工需求旺盛,尤其是腊肠腊肉等食品加工,进一步刺激着猪肉消费。
据林国发观察,国庆节前后,有些猪本来200多斤就要出栏屠宰,结果被一些养殖户进行二次育肥,养到300多斤。“这是把猪当牛养!”
“这背后都是对于利润尤其是超额的利润的追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2018年以前,养殖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赚的都是辛苦钱。但在上一轮猪周期中,不少养殖企业获利颇丰,养一头猪的利润超过1000元成为常态,因此企业希望进一步攫取利润。
中国新闻周刊查阅数据得知,眼下养一头猪,获利早已超过1000元。
10月20日,卓创资讯发布的生猪市场周度分析报告指出,当周自繁自养盈利与仔猪育肥理论出栏盈利环比上涨。卓创资讯监测全国自繁自养盈利平均为1641.87元/头,环比上涨119.48元/头。仔猪育肥盈利平均为1566.91元/头,环比上涨118.22元/头。
调控加码
面对不断走高的猪价,宏观调控正在不断加码。
10月19日,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消息显示,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自10月15日起,北京开始投放政府储备猪肉。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储备猪肉计划投放量为600吨,全市共有24家连锁超市和两家企业零售网点共计576家门店在售。

北京市开始投放政府储备猪肉。图/余源摄
10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一家社区超市内看到,大红条幅上印着“北京市政府储备肉投放点”的宣传语。相较于鲜肉,储备肉的价格确实低了不少。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后腿瘦肉15.99元/斤,一级五花肉21.90元/斤,通脊20.50元/斤。
治标的同时还得治本。李国祥表示,增加生产供给,才是平抑猪肉价格的根本之策。“养殖主体、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应加快出栏力度。”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表示,针对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加强与部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沟通协调,建议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促进生猪价格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不得故意压栏抬价,更不得串通涨价。
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主动加大出栏量,积极配合保供稳价工作,促进生猪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新希望也表示,公司作为养殖龙头企业,将于节日前后加大生猪出栏量,保障生猪的稳定供应,四季度各月出栏量预计也将继续提升。
多管齐下后,猪肉价格也终于“冷静”下来。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10月25日生猪价格为28.15元/公斤,较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有所下滑。
稳产能才能稳猪价
我国高度关注猪肉价格的背后,是猪肉价格不仅影响红烧肉自由,也关系民众切身利益。

图/图虫创意
冯永辉指出,猪肉价格对我国CPI篮子影响很大。一方面,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2021年我国肉类产量中猪肉约占60%。因此猪肉在CPI篮子商品中的权重高。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商品,猪肉价格波动较大。而且猪肉价格的提升,对其他畜禽产品等替代品的价格提升也有传导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3%,创2020年5月来新高。而食品价格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6.0%,涨幅比上月扩大13.6个百分点。
林国发分析,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国家鼓励养殖户尽快出栏还有一层深意,就是避免“人畜争粮”。

随着畜牧业,尤其是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饲料已成为人类粮食资源主要的竞争者之一。尽管我国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在6亿吨以上,但进口量同样维持高位。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6亿吨,粮食产量与进口量总和共8.5亿吨,创历史新高。
“进口粮食以大豆、玉米和小麦为主,主要就是用于弥补饲料粮缺口。生猪体重越大,饲料消耗量也越大,这会加剧我国饲料用粮的紧张。”林国发分析道。
为了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 http://mip.wlchinahf.com/21-0-0-1.html 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将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李国祥还补充道,政府主管部门在引导养殖企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大型养殖企业的销售行为,避免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而损害市场秩序。
冯永辉则认为,避免猪价大起大落的根本还是保障生猪产能稳定。而制约产能稳定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水平还不够高。“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供求衔接不够好,一有风吹草动容易‘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数据显示,全国散户数量占养猪主体的99%以上,其出栏生猪的数量约占总体的近一半。
“未来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不能价格高的时候就支持,价格低的时候就收紧,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冯永辉指出。
转载于: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210/31913.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746408.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sf1080319.html
http://cn.wlchinahc.com/news/sitemaps.php
http://mz.wlchinahnzz.com/21-0-1746408-1.html
http://hangqing.wlchinahc.com/x868269.html
http://mip.wlchinahf.com/21-0-1080319-1.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itemaps.php
http://www.wlchinajn.com/mobile/news/slh1168369.html
http://cn.wlchinahc.com/news/wfmy66547.html
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719505.html
http://m.ffsy56.com/21-0-1719505-1.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sitemaps.php
http://cn.wlchinahf.com/mobile/news/sf654552.html
http://toutiao.wlchinahf.com/wlzc799629.html
http://cn.wlchinahc.com/mobile/news/wfmy66547.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f65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