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瑞石)|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艺术家简介】

杜平(瑞石),字琦璋、璋草、瑞石。1960年4月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院,中国国家画院龙瑞课题班,中国画学会访问学者。
曾任中国画创作院院委、张复兴助教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继教学院中国画理论与创作研究班班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杜平工作室导师,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雷锋研究会雷锋画院画家,北京中韩书画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鉴赏】
《与杜平老师一起写生》
文:郜峰
五一节刚过,我随画友葛鹰去山东荣成写生,共九天时间,在烟台南站换车时认识了杜平老师,后来才知他是这次写生活动的核心人物。

天下第二泉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太行山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他坐在小凳上对景写生。他的“对景”有点特别,并不是依葫芦画瓢,刻意摹仿自然,如八大山人临摹《兰亭序》,“我用我法”,没有较深的写生实践经验积累、对于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包括娴熟的山水画技法的综合性运用,是根本难以驾驭得了的。
他边画边讲,如果不开口,只是闷着头自顾儿在画,你根本不知道他这样画妙处在哪里。幸好他开口了,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授人以渔。让你明白其中起承转合的构成意图,他认为画面处理结构是很重要的,包括物与物之间、物体内部的处理,以及整体构思与面对景物之间的转换关系等,都得考虑清楚。忠实于眼中景物的同时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范文正公祠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皖南春雨 於查济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他像一位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员一样,在卡纸上挥运自如,胸有成竹,同时调兵遣将,随机布局,运用一个个细节处理,把控画面内在的逻辑关系。
他认为画山水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笔墨关系,找画面大的关系、抓典型景观特征、处理丰富的小结构,外加自己的笔墨修养与情趣个性等等。画画如下棋,看他走笔布白完全是一种审美享受,顷刻之间峰回路转,或气韵氤氲在纸上呈现出来。

牧雲庵写生記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太行山写生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我们较多的是在下塌的画家村周围蹲点,对那一块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比较有感性认识,容易投入。随后又到水库遗址、海滨有大佛的神山、渔港大码头等地展开活动。基本上一天一个目标,找有特征的地方停下来画画。写生间隙也没有停过,在驻地摆开笔墨纸砚,切磋交流,练习整理。

苏州平江路闲雅苑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虞薇山先生祠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杜平先生外出写生不画的时候,其实一直像-个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充分打开自已的思路,把神经末梢伸向无限阔广的宇宙空间、周遭的一切变化与排列组合,可套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天人合一。
杜平沉浸在写生快乐之中,外出活动一个连着一个,又像老农一样在耕地里连续作战,大江南北一路撒下辛勤的汗水,写生要勤,也不能二天捕鱼,三天晒网,这样方能保持良好的手感。趁手热画最好。

雨中查济 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牧雲庵写生稿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另外浓厚的艺术氛围也很重要。他说,你们现在画得都挺好,但一回去肯定退步。这犹如盛衰兴败的黄钟定律,不幸言中。
杜平先生更像一位涵养很深,学富五车的儒者,长期浸泡在京城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里,与张世简、孙菊生、王挥春、邢少臣等过从甚密,后来又从师龙瑞,张复兴进行系统学习。这大概就是艺术氛围的重要,应该沉浸其中,他本人就是浓郁艺术氛围的制造者,人脉气场为众多熟悉他的同道中人自叹不如,平时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豪爽通透,交际广泛,思路十分活跃与灵动。他以杜平工作室名义开展的写生活动,带有课堂教学性质,他本人是一位人民大学的特聘教授,擅长教学,因此与他一起外出写生,可以得到现场指导,看他画也就等于上课,他桃李满天下,朋友遍地有,在写生的过程不断有学生、师友,应邀赶来,加盟其中,为写生活动增加了不少片花花絮,其气正识见更令人钦佩。

查济写生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无锡惠山古镇写生稿 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荣城石岛写生归来后,杜平老师又因我之邀请来无锡参加胡雨人研究所组织的儿童节漫画展开幕活动,在堰桥实验小学笔会上,给小朋友示范山水画创作。他有个愿意,以后有机会给这些小朋友讲解传统山水画。

牧雲庵 瑞石杜平画 卡纸60x60cm

太行山写生 癸卯瑞石杜平画 卡纸30x60cm
杜平老师在临摹上也下过苦功,很喜欢董其昌的作品,但他不希望学生写生时不动脑筋照抄照搬现成的皴法,而是在忠实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有自己活的画法。

今日查济 癸卯瑞石杜平画 纸本46x70cm
从今年春天始杜平老师以杜平工作室的名义,组织参加了四场写生活动,历时两个月从皖南查济、山东石岛牧云庵,到太行山河南山西一段,再到江苏无锡惠山古镇、寄畅园、天下第二泉,苏州平江路、耦园等风景园林、民居宅院、渔场菜地,一站挨着一站,每次平均十多天,期间返京稍事休整数次,风尘赴赴,洒下了辛勤汗水,他深入感受当地风土人情,认真纪录每一个生动的印象记忆,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一批扎实生动的写生稿。他对艺术创作虔诚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友,起到以身垂范的作用。
皖南的风火挡墙、南北兼容的徽派建筑,山东石岛的北方大佛、带着海潮气息的渔村码头,太行的雄伟气势、丰富的山石结构,苏锡的庭院的秀丽精致,亭台楼阁、假石草木,无不触动他敏锐的视觉盛宴,外部世界与内心波动的相应契合,为当代山水画创作产生提供有价值的参照系数。他积累了大量新鲜素材与表现经验,也为今后自已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
此15幅作品为杜平(瑞石)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