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起你,内心有一种安静的温柔,好想抱抱你啊~

2020-04-06 22:31 作者:一诗一文  | 我要投稿


一诗一文 每一天的诗歌和梦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过

《归》

文/Hlove王雅荟

列车一路向东,

从黄昏驶向黑夜,

路过村庄和白杨,

飞驰中 变得模糊,

分不清是因为风 还是你。

映在玻璃上的影子,

单薄成一页纸张,

书写着关于炊烟,

和麦田的生长。

我伸手触摸,

掌心的温度,

连玻璃都变脸红,

窗外的灯火,

摇曳,像你眨动的眼睛。

《组诗》文/adam-wang

《安静》

所有植物都喜欢黎明

一切的窗都开向绿色

及微风下的绿叶

几只小狗咬着黄昏

好多的人都追着季节

年轮的鞭子抽打着

那些锻炼的人 急匆匆

证明着自己还活着

喜欢在春天里安静下来

心里想着远方的人

安静地坐着

看天 看云 看花

在眼前慢慢红过

《春雨》

春雨如果再连绵

那钓三文鱼的河水都丰满

水深了 不能站在河里面

能看到大鱼跃出水面

和我与天鹅打招呼

说还要再见

再见时不要太晚

只是等水平静之后

天色变蓝

等鱼有空

我也清闲

咱们跟天鹅挥手

向晚鱼与我回家

推杯换盏

《喜欢》

好喜欢开车跑长长的路途

舒缓的音乐

伴着发动机的声音

在心底 若有 若无

仿佛回到认识你的当初

石榴花开满你背后的山丘

年轻翠绿承受着细雨的弹珠

伴随着我们走了这一路

时不时想起你精致的鼻子

和看我时眼里的水雾

以后不要分离

喜欢牵着你的手

绕着宁静的花园散步

夜色动情而且宽舒

《随笔》

世上唯一不挣钱,却也心甘情愿且从不苟且做的事就是读书了。人世光阴短暂,只有书中日月长。

我总觉得文人气质,或者说文字气质是有传承的,这种气质也许本源于道儒墨或者其他哪一家,千年百年地冲泄下来,虽然细微处有了分别,但总归是同出一脉。

例如诗经里写过苍茫的蒹葭水雾,汉乐府写江南之泽,到后来洪波涌起,萧条江上。烟笼寒水。斜晖脉脉……挑挑拣拣,都是和水(或者说,代表江南气息的水)的有关的脉络。这是一种,可以浩渺宏大,但更多时候意蕴深长、平和自然的质感。在我的划分里,这样的气质最早可能是在蒋捷身上有了明显的痕迹。

读蒋词,荆溪阻雪,少年游,秋声,还有最著名的听雨,都清白得像一泓秋水,汪汪澈澈的。到近代,这种意蕴深厚的气息,就腾腾地流露在极其多人身上了。真的很奇怪,水像某种纽带或者说密码,二十世纪的作家(尤其是以散文见长的几位)都逃不开这种意象。其中,沈从文和汪曾祺尤甚。汪曾祺早年是很有锋芒的人,那时候他大概还没想到自己最后在国人心里会是温吞平实的老人作家形象。二十来岁的他文字里还很有一些少年的傲慢,非常锋利,剑走偏锋的削薄的美。也许是年代动荡容易洗刷人的骨骼,说不清楚他在什么时候对苍生有了柔软的不忍。这种不忍没有让他走上同鲁迅一样披坚执锐以笔为矛的荆棘路,反而让他成了一潭供给芦苇飘荡和野鹤生长的深水。是的,一大面蒸腾着水汽的柔软湿地,即使其下藏着尖锐的巨石,也很不为人所知。

他善于回忆生命的浮光掠影,并以此构造幽默感和快乐,只是仔细去翻,你我都容易知道那背后有很深的悲伤。像“风吹着庄稼的宽大的叶片,沙拉,沙拉。"沙拉,沙拉,这样的声音,这样的静默,这样的温柔,这就是水的气息。

说来说去,到底是什么样的气息呢?说不上来,可能要引用“上善若水"的老话,所以很重要的是,写下文字的人本身要具有的,柔软和仁慈的心肠。

——Summer

你每点下一个赞,我的心上就多开出一朵花来。

作者 |原创诗文|Hlove王雅荟/adam-wang/Summer(感谢美文佳作)

图|徐绡如( 图来源于堆糖侵删感恩美图美字)


想起你,内心有一种安静的温柔,好想抱抱你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