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知胜之道:五胜策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高手的成长
为将者,应当知晓战略与战术。凡战者,关系到国之存亡,不可不察也。军争之战,犹如商海竞争,作为卓越领导者,立场明确,因地制宜,必须知晓“知胜之道”的五胜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郭朝刚指出:企业组织的战略,必然是在战术行动之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策略。战前先求胜,取胜必须充分筹谋五个基本面。 知胜之道的五胜谋略
孙子兵法作为兵家圣经,在其《谋略篇》中有关于知胜之道的阐述,值得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学以致用。 孙子兵法有云,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朝刚释义:所以,能够预见战争胜利的有五种基本情况: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这五条,就是将帅可以预见胜利的策略。 如上五点,说明了为将帅者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五个基本面。作为卓越的领导者, 一定要在战略实施之前对于全局有一个全面的调查,形成系统的认知,料敌致胜关键是在于事前的筹划,排兵布阵之前做好五项准备。 1、事前预判: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凡战之前,为将者必然是勤于料敌之实情,基于双方时势、实力等综合因素,提前做出一个预判。胜算大者,则积极性更高,必然是先算胜而后取胜的。如果没有任何谋划,没有胜利的必然信心与策略,则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企业管理,也如战争一般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影响着各级各层的生活。管理如开车,试想我们如果没有事前的方向预判,在左右拐弯与继续前行之时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开车需要提前预判,优秀的管理亦如此。 领导者在制定事前全局系统的战略之时,必须知晓天时地利,能够做到人和为贵。实施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对于组织的发展与业务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出选择与放弃,在选择道路上就可以取得胜利,这就是事前预判的关键所在。 2、兵力强弱:识众寡之用者胜。 高层管理者,作为组织的领导,在定战略之后,必然是持续带团队,抓好各项管理工作。组织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的多寡,这将是组织实现战略制胜的重要因素。 兵力的强弱,人才的多少,这将影响到战略的实现,结局的胜利与否都离不开为将帅的人力部署,如何高效地事前排兵布阵,选择何种打法这将影响到最终的胜利进度。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攻守之道,在人不在兵。为将帅者,应当知晓人才、兵力的不同,因人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打法。“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五条用兵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因人而异、灵活应变。 3、共同愿景:上下同欲者胜。 作为一个组织,与一般群体的关键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因为具有共同的信仰、愿景,五湖四海的人才聚焦在一起,同心同德一路向前,可以攻艰克难,玉汝于成。 为将之要,在于将兵同仇敌忾,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聚人才而用之,集众人之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作为卓越的领导者,身系组织的生死存亡关键所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能够赋能与激励众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愿景目标,针对不同需求的人才调动其积极性,可以分类有序地给予先后满足需求,就一定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4、充分准备:以虞待不虞者胜。 为将者,应当谨记:不打无准备之仗!以快打慢,以有准备而攻击无准备的,能够取得胜利,这将是毫无悬念的事了。 在中外的战争案例中,就有着许多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事前做足准备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是的,只有准备着胜利,就一定想方设法地去奋斗,结局往往会取胜的。反之,没有事前准备,或者事前没有充分准备的一方,往往会是被有准备的一方打的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地败北而逃了。 准备非常重要!不论是领导者制定一项战略、策略,还是培训师课前收集资料、制作课件,都将需要做足、做细准备的功课。所以,我们做事之前需要调查研究,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才会实现预定的目标。 5、能将自主: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孙子兵法有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此句并不是强调不遵君命,而是重点关注出征在外的将帅应当因地制宜,善于根据敌情现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法与打法,而不是一味地刻舟求剑般地死守君令。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能力超群、敢于担当的有指挥才能的领导者、管理者,针对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组织最高层应当约法三章、善于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就一定可以获得更多的胜利。反之,如果一味地纸上谈兵、横加阻塞、画蛇添足,其结果不言自明。 结语
总结可知,为将帅者与高层领导者具有同样的道理,其角色职责相当,的确应当在事前积极做好各项调查与谋划,真正做到“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 卓越领导者,必须在事前既了解对方各方面的情况,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这样才不会置身于危险中,知晓并熟练运用“五胜之道”,唯有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
“三高人才”: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
新时代人才兴则组织兴,组织兴则社会兴!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特别是“三高”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瓶颈。
人才:泛指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所谓高人,一般指的是“三高”人才。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是各类组织中的精英人物、行业翘楚。
“三高人才”:是什么?
所谓的“三高人才”,一般指的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
三高人才位于各类人才金字塔的顶尖部位,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高级职称人才、具有国家一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高级技师人才。
这类顶尖人才通常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核心关键作用。本文将从三高人才的特点、意义、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三高人才的特点
1、高学历:高学历是三高人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中高端者具备博士学历学位,他们在知识储备和学术造诣方面表现出色,经过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的学习和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2、高职称:高职称是三高人才的另一特点。大多数是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创新类人才;一般指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导师等;他们不仅具备出色的专业资格,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高技能:高技能是三高人才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具备国家一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他们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双重优势,能够攻坚克难地解决本专业的难题与挑战,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
“三高人才”:为什么?
“三高人才”,具有高超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资格,在各自行业领域“专精特新”方面有所研究突破与创新,具备时代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能够做出卓越的贡献,创新非凡的价值!
二、培养三高人才的意义1、促进组织高速发展: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三高人才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2、提升国家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拥有大量的三高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
三、三高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三高人才培养体系,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培养资源不足: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部分地区三高人才培养资源不足现象的出现。这些地区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严重制约了三高人才的培养。
3.用人机制不合理:部分企业在招聘时过分注重学历、资历等方面,而忽视了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导致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三高人才”:干什么?
“三高人才”,在各行各业身处核心关键部位,能够独当一面,富有创新地履行职责,担当使命,成长为行业专家、职业导师、团队教练、组织的领导!
“三高人才”,在企业组织中具体体现在如下三类高端人才队伍:
1、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高层领导干部等。
2、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培训师、科研人员、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营销师等。
3、高水平技能人才:数控高级技师等具备国家一级职业资格的各类专业的高级技师。
如何高效地解决当前在“三高人才”中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从以下四方面来突破!积极行动起来,不拘一格降人才!
某高校引进“三高人才”的待遇一览表
四、解决方法
1、完善培养体系。
为进一步优化三高人才培养体系,政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规范课程设置,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确保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三高人才。
2、优化资源配置。
国家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等,集中优势资源、分类施策,应当加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三高人才培养资源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派遣优秀教师等方式,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3、创新用人机制。
各行业企业应摒弃过分注重学历、资历的用人观念,积极发掘和培养具有潜力和实际能力的人才,为三高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给予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持续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三高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提高我国三高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高水平人才。
综上所述,三高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只有加强对三高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和全方位支持,提升三高人才的待遇与价值,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高手的成长:读好书、识高人、做实事、悟思想,开新局
高手的成长之路,必然经历读书做事,反省感悟,这是一条漫漫修炼的征途。从职业规划的起点,经历一番勤学善思,其中识高人是一个关键助推器,以此来指点和影响高手的创新思想,开拓出崭新的事业局面。
郭老师指出:高手的成长,离不开“读好书、识高人、做实事”,凡经历皆是修行,及时反省总结,就会悟思想,可以开新局。
读好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人们自出来以来,大多数人差别并不太大。即使先天稍有不足,哪怕只是中人之下者,通过读书也可以增知长见。有哲人曾言:成功等于1%的灵感+99%的汗水。现代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最重要方式,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等社会名流,无不是经历漫长的学校教育阶段。进入职场,仍然接受社会大学的学习与磨练,参加各类职业培训,也离不开各类教材书本。读书,虽然不是唯一道路,但是仍然是一条通往光明的康庄大道。善读书者,增加知识,增长智慧,内心具有一道光,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名智者交流。
人生无涯,而知也无涯。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需要去远行。人类的知识信息纷繁复杂,犹如满天星辰,我们需要根据自我兴趣,选择适合的书,去阅读与思考。读书之时,犹如走进作者的心田,与其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交流,感受作者的言行,领悟智者的思想,增加文化的觉悟。
识高人
好读书者,常以书为伴,倘若遇到人生困惑、读书疑难之际,自我设限而无法自拔之时,能够识得高人则是犹如及时雨一般,如能得到高人指点,则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高人的出现,犹如书生在黑暗之中前行,偶遇光明之烛。高人的一席谈话,往往令人感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人之高,高在三处:品德修养高、思想境界高、知识能力高。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因此,高手者,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
做实事
世上事有千千万,奋斗路上做实事。
空谈误人,实干兴邦。高手者,必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身边的小事、实事开始做起,逐渐提升做事的效率,追求做事的效果。
所谓实事,正是脚踏实地做一些接地气的务实之事。既可以成人之美,又可以修身养性。高手者,必须在事上磨,不论好事、坏事,皆是修炼内心的觉知省察功夫。事来顺应,事去不恋。带着一颗善心来,为人处事合于道。
悟思想
读书、高人、做事,这是高手成长的三个必须经历的修炼阶段。真正能够区分高手的显著标志,不是做事的能力高低,而在于思想境界的维度层级不同。
人之立世,生存与发展,依靠不仅仅是食物与水、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同时人之所以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的思想深度不同。许多时候,我们需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奇思妙想,哲思践行。高手的思想境界提升,必须从读书与做事的基本层面上跃迁到心理感悟,思想的升华上来。能够善于总结做事的流程、读书的心得,结合高人的指点,博采众长形成自我的创新认知,唯有经历思想的洗礼,抓住事物的核心关键的突破口,寻求万事万物的规律之道。
开新局
平庸之人,大多自我设限,犹如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之上的天空。正是井蛙不可语于海一般,怎知大海的宽广辽阔、风光秀丽。这是一种典型的局中人思维,深陷其中犹如温水㵭青蛙,浑然不觉,自始至终而无法开悟。
上兵代谋,其次代交,其次代兵,其下攻城。善作善成者,正是源于运筹帷幄之中的奇思良谋。真正的高手,关键是一个善于取势做局之人。知己知彼,善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制定适宜的战略规划,做好相应的部署,通过专业分工的团队协作来实现预定的目标。
综上,高手者善始勤作,善作善成,必须加自我的修炼:从读好书、识高人、做实事,渐修顿悟,在悟思想和开新局方面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