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捷克斯洛伐克国产坦克计划——TVP坦克
坦克世界中,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线上,有两辆以TVP开头的车,分别是TVP T50和TVP VTU。两辆车,一个令人爱不释手,一个令人避之不及。
作为一辆坑车之王,TVP VTU在WOT圈子里面一直是赫赫有名(当然,是以坑出名的)。纸糊装甲、几乎开炮必亮的隐蔽、还有几门8级房根本不够看的炮:白板短88不用说,在T-34/100上能点出来的100炮和D-10T没啥区别,105炮单发伤害是上来了,但是精度堪忧,飞天锄地时常发生,就连WG都承认他的炮不咋地(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本人没用过长88,在此不作评价)
作为一辆10级弹夹银币车,TVP T50恐怖的爆发力令各路重坦打怵。短装填1.5秒,四发弹夹,跑重坦屁股后面,随机挑选一位幸运观众,砰砰砰砰四发出去就放你1280血。而且机动出众,60km/h的极速让这车成为了偷跑首选。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长装填略长,而且纸糊装甲(183和4005炮膛里的碎甲已经饥渴难耐了),炮精度不太好,移动射击弹道十分奇葩,加上中坦里面垫底的穿深(银币弹248,金币弹310),这车的缺点真是令人一言难尽,玩不好的人会被虐爆。

那么TVP这个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呢?
1945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正式脱离纳粹德国的统治。那么捷克斯洛伐克就想了,既然成为了一个主权国家,那么国防力量肯定不能忽视。在这个背景下,捷克斯洛伐克高层就开始规划捷陆军的发展方向。
二战中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战术令捷克斯洛伐克感受到了坦克的强大威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在1945年10月的总参谋部会议上,参谋长博胡米尔·博切克(Bohumil Boček)提出国产主战坦克的指标要求,命名为TVP(捷克语:Tank všeobecného použití,即“主战坦克”)。坦克的具体要求有:以苏联T-34/85为蓝本设计;重量不得超过33吨;车组5人(二战味很浓的设计);主炮口径为85mm或100mm;******;车体正面装甲60mm、侧面40mm(好吧现实中也很纸,要知道苏联于1944年生产的T-54原型车车体正面装甲100mm。侧面最薄处也有90mm);水平地面压强不得超过0.5kg/平方厘米(约合50000Pa[50000N/平方米],如果按照车重33吨,g=10N/kg算,那么履带接地面积至少是6.6平方米),发动机为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至少50km/h(比T-54原型车[43.5km/h]快一点)。
接下参谋长博切克的计划的捷克军事研究院(捷克语:Vojenský technický ústav,简称就是游戏中车名的后三个字母VTU[下文称研究院为VTU],估计WG当初对这辆破车的名字的设想是TVP坦克捷克军事研究院研发型号),当然VTU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指标(人家只是个研究院怎么生产坦克),后续设计和生产交给了有关公司。然而总参谋部的意图只是去仿照T-34/85让VTU设计一款坦克,换句话说就是制造捷式T-34/85(就像中国59式的生产历程一样,只不过我们的眼光更高,看上了T-54A而不是T-34/85)。当然总参谋部的命令谁敢不从?VTU一开始也按照命令去设计了。他们选择了85mm S-53火炮和100mm D-10T火炮(怪不得游戏里TVP VTU那门炮手感那么像D-10T),还有苏联经典的倾斜装甲设计。



众所周知,捷克斯洛伐克的重工业实力雄厚,德国很多著名的坦克(坦歼)——比如追猎者和虎王——捷克斯洛伐克都接触过,这也就导致TVP生产时难免混入德系血统。果然,经过各大工厂一改再改,1946年3月设计完成的图纸中,TVP变成了三国混血——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苏联的技术在这辆车上都有体现。但是再往细里说,苏系血统已经很少了,只剩下了倾斜装甲和发动机舱后置两个设计(明明是按照苏联T-34/85改造的,最后却开始逐渐德化,怎么感觉那么奇怪),增多的反而是德系血统,比如裙甲和履带,车体正面的设计也和德国四号战车如出一辙,甚至车体机枪和悬挂都是参照德国LT-vz.38身上相应的部分设计的。设计师们甚至打算安装火焰喷射器,当然最终这个想法没有实现。
当然上面只说了车体,如果论炮塔那就彻底跟苏联八竿子打不着了。TVP的炮塔很像德国黑豹坦克的炮塔,安装了德国88mm L56火炮(就是虎式上那门人尽皆知的88炮)。结果1945年12月军方又下了新指标,要求TVP的火炮必须具有在3000m距离上击穿100mm厚垂直均质装甲的能力,而这么一来原先的88炮就不合格了,必须采用德国105mm Flak39高射炮(应该是游戏里那门105的现实出处)。这无异于放设计师的鸽子。说好的用苏联85和100的炮,过了几个月又要改成88炮,现在又要用105,你家鸽子不要钱啊!但是总参谋部命令谁敢不从?人家让你改你就得改,谁叫你官还没大到压住总参谋部呢!于是原先的88炮就被扔进垃圾桶,设计师们转而研究105炮。

几周后,新TVP图纸被交到斯柯达公司和CKD公司进行下一步设计和评估。(CKD缺少资料,就不作解释了)然而在对这辆坦克进行评估后,斯柯达公司的设计师很快发现,在30-33吨的重量下研发安装105mm炮的具有德系血统的T-34/85(实际上此时这辆车和T-34/85的相同点已经很少了)简直是天方夜谭,坦克的重量只有放宽到40吨才有可能达到参谋部指标。
斯柯达公司就原先的TVP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设计,也就是后来的斯柯达T 40。斯柯达在动力上的改进主要有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扭杆悬挂方式(至于有多先进,从豹2、M1艾布拉姆斯、99式、T系列战后款都在使用这种悬挂方式就可见一斑了),使用了一台700马力的风冷柴油发动机,预期最高公路时速达到了50km/h。而在火力上,斯柯达采用了更人性化的设计:舍弃105炮,加大炮塔,仍然采用原88炮(为什么说更人性化?毕竟火炮要考虑到后座距离和炮弹重量、体积,而炮塔小炮大就意味着乘员操作空间小,从而导致战斗效率的降低。而斯柯达加大炮塔并使用原88炮就是在尽量增大操作空间以保证战斗效率,毕竟炮再好,战斗效率低了也会限制坦克的威力)。如果客观分析,那么斯柯达的设计还真不错,毕竟捷克斯洛伐克高层本来就想要一辆火力增强版的T-34/85。谁知高层又放了一次鸽子,要求这辆坦克的火力要达到德国虎王坦克的标准(本身这个计划就有点难以实现,毕竟虎王上安装的KwK 43 L71型88mm火炮一发炮弹[弹头加发射药]就重达20kg,炮重量超过30吨,给一辆中坦安装一门类似的炮,真是个好活),这波奇葩操作给斯柯达搞懵了,他们设计的T 40当然就不合格了,于是又一个计划进了垃圾桶。而CKD设计也不合格,TVP研发一度陷入僵局。



TVP坦克在1948-1949缺少记录(这段时间捷克斯洛伐克忙着搞高射炮呢),直到1949年1月,捷高层才向斯柯达和CKD公司下达新指标。斯柯达的设计被称作181B工程T50,CKD的设计被称作181A工程T51(应该就是游戏中10级车TVP T50名字的来历)。新的指标提出,坦克的重量最大40吨,防护性能不变,但要安装AK 1坦克炮,坦克总长最大6.5米,宽最大3.2米,高最大2.8米。军方要求两家公司在1949年9月底之前交付一台1:1的木制模型车,并在1950年3月底前交付原型车的生产图纸。

然而,在1:1的木制模型车运抵军方后,捷高层又拒绝采用这种坦克,理由是坦克太高太重,还是T-34/85合乎他们的口味。同年11月24日和12月2日,斯柯达与CKD公司接连设计新方案,但依然连续被军方所拒。估计斯柯达和CKD的心一定很累,我费劲扒力给你搞出了综合虎王的火力和T-34/85的机动性的坦克,结果你就以车高车重不合格的理由给我打回来了,搁这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但是谁让你官没人家大压不住人家,军方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一肚子气也得吞了好好干。
最终斯柯达和CKD展开合作,双方的合作设计被定名为T-50/51,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两家工厂的原型车使用了不同的发动机,且CKD的方案中,负重轮比斯柯达的方案少一对。在1950年1月14召开的会议上,两家公司和捷高层最终在坦克的外形和发动机舱的大小上达成共识,捷高层也允许斯柯达公司生产一个铸造炮塔模型以供研究。为最大化降低车高,设计师采用了先前的小型炮塔而非斯柯达人性化考虑的大炮塔,在动力方面,由于实用的大马力发动机还未诞生,他们考虑安装苏联的V-2发动机(又开始苏化了),然而最终并没有实行。

在1950年2月15日,捷高层让两家公司分别建造两台原型车用于测试,斯柯达安装AHK型16缸发动机,CKD安装AXK型16缸发动机。CKD设计了发动机空气滤清器,斯柯达则直接采用了黑豹上的设计。两家公司在1950年2月27日召开的会议上承诺在1952年4月底前交付两台原型车,然而斯柯达和CKD都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大批量生产新坦克。不能量产,交付原型车有个鬼用处,放军队里展览?
既然量产能力都没,而且当时T-34/85坦克已经在国内实现量产,TVP坦克项目最终于1950年3月彻底废除,只留下了发动机进行相关方面的后续研究。但是坦克终归是要有的,要不然国防怎么办?1955年,第一辆T-54坦克运抵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就开始大批量生产T-54,而自己的TVP坦克早就扔进仓库吃灰了。更讽刺的是,这两款苏联坦克让捷克斯洛伐克在冷战期间拿到了坦克出口大国的荣誉。最终捷克斯洛伐克自己的TVP坦克计划被封存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直到坦克世界推出TVP线,从尘埃中扒拉出这个鲜为人知的计划,重新向世人宣示TVP坦克的前世今生。
(资料来自网络)
(这是本人第一次写军事类文章,如有错误和不足还请指正)
(最后国产59镇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