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病理学学习复盘、经验分享和网课推荐

2022-06-29 21:56 作者:草野无闻  | 我要投稿

考完病理一周有余,得益于焦土政策,我们采用网上选择题考试,免去了较多的烦忧。

晚上伦理的论文毫无头绪,磨磨蹭蹭到现在,写一写东西,算是对病理学本科学习的复盘

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上承组胚解剖,下开内科诊断,学完病理学,半只脚就已经踏入了临床学科的学习了,说的厉害一点,病理学完,就算是半个医生了。

作为考研科目过年的时候有看过一些老师的课程,因为用得是高教版的课程所以两本课本来回倒,耗费了我不少的经历,也算是一个经验教训吧。就是尽量不要使用两个版本的教材,手表定律表明,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是不可取的,同样的,最好使用一个版本的教材。

开始时跟的汤以恒和徐琦,都听过一些,作为一个初学者而言,这两个讲的其实都不算太友好,讲课时难免牵涉到后面各论的名词,让初学者很苦恼。

所以对于没有任何病理学学习经历的推荐吉林大学的网课,年代久远,但是能拔脓就是好膏药,暂且用着吧,讲总论的李玉林就不用说了,绝对大佬,不过自古大佬只讲一点点,后面的王医术思路清晰,李一雷的肿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不太适合应试。因为只听了总论,后面的不宜做出评价。总的说来,质量很高,听总论很推荐。

学校开学后我偶然听过小亮的病理学,很应试,总论讲的内容和各论,甚至内外科的内容都串得很灵活,但是因为使用手写笔记,很容易听进去,内容都用白字黑子写出来也不会因为没听过专业名词而劝退,后面总论的内容都跟着小亮走过一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我学总论是的最直接的感受。接受了大量闻所未闻的概念和名词,而且没有具体例子的支撑,这是所有学科总论的基本特点,所以学总论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逻辑绝对清晰的老师来带着你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总论的知识在各论的学习中会被反复地呈现。

后面各论开始讲授的时候学期已经过半,时间开始紧张,加之也换了新的老师,比之前的老师授课水平高很多,谢天谢地终于遇上讲课还行的老师了。网课就没有怎么听了。上网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倍速,基本上都是一闪而过,其实这样现在回想起来很不好,信息在大脑中形成记忆需要一定时间,两倍速甚至更高的播放速度可能导致知识只是在脑中过了一下,记忆的效果并不好,以后听回放1.5倍速就差不多了。

后面恢复线下上课的时候因为有的时候老师上课节奏慢,所以开始做笔记,其实说白了就是抄写老师的课件,因为老师有点时候可能讲白搭或者讲的知识点我已经明白了,就开始抄ppt打发时间,其实效果还行,以后要是碰见啰嗦的老师就抄笔记就成。

各论的学习内容很少,和别的学校相比我们应为赶着要下院,所以课时缩减了很多,这对我们考试来说当然是好事,我巴不得考点越少越好。但是这样降下来就有些丧失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学习经验:

注重总论,翻来覆去地看,学各论的时候注意联系,又不懂的及时回头看总论

学各论最好的过程是从病因和解剖、组织学基础出发推到病理变化,再到临床病理联系、预后。能听自己本科老师讲师最好的,比较细致,过程能讲的明白,考研课程讲的相对着急,要是那句话听漏了,或者前面总论基础不好,很容易就蒙圈了,最后只是只是听着那些老师念PPT,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是最可怕的

注意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复习,学的时候请把组织学的课本放在旁边或者准备一本电子版教材。只有懂了正常的才能知道病理情况下哪些地方病变了,发生病变的是那种组织细胞。

下面总结了网课的推荐,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仅供参考

总论:小亮老师或者吉林大学(时间多看小亮,不够看吉林)

各论:徐琦病理(搭配配套讲义效果更佳)(其实各论学习还是以自学为主,不断练习总论,然后融会贯通,针对考研的课听起来可能会吃力一些,所以这边其实不太推荐本科看徐琦)

考试周速刷考点:汤以恒执业医师辅导(侧重临床,不太讲病理变化,但是本科将此作为考试重点,应特别重视此区别,主要学习他教的记忆技巧和口诀,每个考点的题眼)

病理学学习复盘、经验分享和网课推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