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欣欣向荣今是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
【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今译】我家境清贫,耕种所获不能自给自足。家中孩子多,有几个幼小的孩子,米瓮中经常没有存粮,自己缺乏经营生计的本领。
亲友故旧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也有点动心了,但苦于找不到谋求一官半职的门路。
恰逢王室多事,征战频繁,各地州郡长官都爱惜人才广施惠爱为德。我的叔父(指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我贫苦,遂加引荐,于是我被任为小县之令。
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战乱未息,我心里也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收益归主管官吏)俸禄之田里的收成,足够我酿酒,所以就请求任彭泽县令这个官职。
到任不多几日,就眷恋田园,很怀念家乡故里,怀乡,而有了辞官归田的心愿。
为什么呢?因为我本性坦率自然,无法勉强造作。饥寒虽关紧要,饥饿寒冷虽然急迫,但违背本心,却身心都更加痛苦,心身交病。
我虽然也曾出任,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依常习做官,那都是为了口腹(嘴巴肚子)的需要,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于是我怅然若失,心情激荡,深感有愧于平生喜好自然的志向。
但我还是希望等到田里收获以后再收拾行装,星夜离开,连夜走掉。
不久,程氏妹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县),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心情急于去奔丧,于是我自动放弃官位,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
从八月到冬季,自仲秋到入冬,我在任八十余日,任职一共八十多天。
因上述事情而信笔为文,写了这篇文章,合于归去之心,故命篇曰《归去来兮辞》。时在乙巳(405)年十一月(当时作者41岁)。
(序文交代写作此文的原因,陶渊明迫于生计,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作者以坦诚的态度说明自己之所以就任彭泽令,是为生计所迫;而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
归去吧!离开彭泽回家吧,家中的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为了温饱已使自己的心志屈从于形体,让心灵去做躯体的仆役,为谋生而出来做官了,那怎么又郁郁不快而独自惆怅悲伤呢?
我明悟到过去出仕的错误虽然已不可挽回,但未来之事却还来得及弥补,尚可重新安排。我确实是迷失了道路,好在还不算太远,我现在已认识到如今所做的(归去)正确,而以前出仕(做官)却是不对的。
归舟飘荡,在水面上轻快地前行,清风阵阵,吹拂着衣裳,衣袂翩翩。我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的远近,只恨黎明时分天色朦胧,怨天亮得太慢。
远远看见自家简陋的茅舍,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我又是高兴,又是奔跑。(作者既喜又急,归心似箭的心情)。
家僮上前来欢迎,小孩子们站在门边等候。只见庭院里的小径已经荒芜了,院里长了杂草,却喜松菊(松树和菊花)依旧长在那里。我牵着孩子进入屋里,那里已摆上斟满酒的杯盏,清酿溢满了酒樽。我拿起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随意观看庭院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不禁喜形于色;我的身体倚靠着南面的窗户,寄寓自己的傲然自得的心情,并觉察到住在这简朴的小屋倒也易于身心安宁,可以使人感到安适。(写到达家园后的欢乐情状)。
我每日在园中散步,天天到院子里走走,久而趣味自生,成为一种乐趣,;小园虽有一道荆门,却时常关闭(言极少交游)。我拄着手杖或游玩,出去走走;或憩息,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眺望远山。白云漫不经心地飘出山坳,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向山林中飞还,返回故巢;太阳将要落山了,在茫茫的暮色中,我依然抚着孤松徘徊着不愿离开,流连忘返。
归去吧!请让我谢绝官场交游。既然世俗已与我乖违相悖,我还要出游离家远行,追求什么,有什么可求?
我喜欢和亲友谈谈情趣相投的知心话,乐于以抚琴读书来消愁解闷。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到庄西的地里耕耘田亩,农活要忙个不休。或驾着一辆有布篷的小车,或划着一艘孤独的小船,有时经过曲折幽深淙淙溪流的山沟,有时沿着高低不平崎岖的山路翻过苍翠的山丘。草木长得欣欣向荣,山泉开始涓涓奔流。大地逢春,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的生机勃勃,世间万物又迎来繁荣滋长好时节;感叹自己年老,此生将休,生命已快到尽头。(写回家后生活在农村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者与亲友谈心,或者以琴书消愁,或者到田园中劳作,或者徜徉于山水之间,身体得到了休息,精神得到了寄托,心情得到愉悦)
唉,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中又能有几时?人一辈子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任由心意任性而行?心神不定奔走终日,还想到哪里去找归宿?富贵荣华本非我愿,仙境也难企及。我只盼望在春天的美好天气里,孤游独往,或者植杖耘耔;插了手杖,拿起农具下田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又来到清澈溪流之畔吟咏赋诗。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过此残生,走完生命的路程,乐安天命,这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总结全文,作者提出乐天知命,委托任化的人生哲理)。
【赏析】这篇赋写的是作者辞官回乡后家居生活的田园乐趣,对农村景物和劳动生活的热爱。陶渊明(365 ~ 427)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洲祭酒等职,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他虽然有济世之志,但难以施展,又禀性恬淡,率真傲岸,与浊流纵横的官场格格不入。所以,41岁时任彭泽令,当了80多天,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终于选择了弃职归隐,躬耕田亩的生活道路。
本篇赋就是反映了他放弃仕途,毅然归田这一重大的生活转折。
赋前有一篇序,叙述了出仕和归田的经过。赋中,首先写自己不愿为官而急于归隐的心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示了退出官场,不愿与恶浊的政治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
其次写抵家后欣然自得的心情,闲适生活和家乡的田园风光,他居住陋屋,自酌自饮,与山水、白云、飞鸟、琴书为伴,同亲戚和农家往来,从此摆脱官场上的烦忧,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最后直抒胸臆,决心不求富贵,随遇而安。
这篇赋抒写了作者归田以后的乐趣和心情,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的官场生活的鄙弃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乐天知名的消极隐退思想。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知道我自己过去确实迷失了道路,但好在迷失的路还不远,现在已经觉悟到今天所做所为的正确,而昨天所做所为的是错了。
“今是昨非” 现在是正确的,present are right,过去是错误的 past are wrong. 后用来形容人觉悟、悔悟过来,悔恨以前的错误。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意思是说,春天到来了,草木生气蓬勃地繁育滋长,泉水不断地潺潺流淌。
“欣欣向荣” 形容植物茂盛 full of life and vigor. 也用来比喻精神奋发昂扬 thriving . 或事业兴旺发达,flourishing,蓬勃发展的景象 a picture of prospe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