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原道今译
#写诗鬼才#
文心雕龙•原道
今译:
文章的创造应以德为大,才可以同天和地一样并生在这世间。为什么呢?您看那玄黄杂色,方圆体分,日月叠璧,是为了彰显天象,山川焕绮,是为了铺理地貌,这些东西都可以说,并写成文章。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但是这些只有人才能想得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人是世间最有灵性的动物啊!所以,天地人才是这世界上的三个最高才的事物。人名义上为五行之秀,实际上是天地之心,这心生而会言立,言立而出文明,是自然之道运行的规律啊!
旁观这世间的万般种类,所有的动物植物皆可以写文章;龙凤可以用华藻的鳞羽描绘它们的到来是呈祥显瑞的迹象,虎豹可以用鲜艳亮美的皮毛衬托它们的到来是纳福贺岁的预兆。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难道说是人为的去修饰的吗?全是自然而来的啊!看那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全是因为有形而立的体现文章啊!但凡能发声的事物都可看成文章。即使不能分辨出的事物,也能够郁结出其文采来,像我们这样的有心之士,怎么可能没有文章写出来呢!
人类文章的开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开始于太极之时,这幽暗而玄妙的道理,最早是出现在《易经》的卦象之中。从当年庖栖画八卦开始的,到后来啊,孔子写了《十翼》才算是有了文章的叫法。对于《乾》、《坤》两卦,孔子特地写了《文言》。文言的出现,是天地之间人们的善心而发!那些黄河有龙献图,从而产生出八卦;洛水有龟献书,从而酝酿出“九畴”;还有玉版上刻了金字,绿简上写着红字等有实有华的东西出现,这些是都谁讲的呢?同样的道理,是人们由心而发的美好愿望罢了。
自从鸟官人皇用鸟迹般的古字代替了结绳记事的办法,文字的作用便发挥起来。神农、伏羲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文章就无法追究了。唐尧、虞舜的时候,作品越来越多。大舜作歌,已是抒写自己的情志了;伯益和后稷的建议,也就开启了章奏的风气。夏朝兴起,事业宏伟,各种工作都上了轨道,受到歌颂,功德也更加巨大。到了商代和周代,文章逐渐发展;由于《诗经》的影响所及,好作品逐日增新。周文王被殷帝拘留的时候,写成了《易经》的《卦爻(yáo摇)辞》;它如玉石的花纹,含蓄而丰富;精确的内容,坚实而深刻。后来周公多才多艺,继续文王的事业,他自己写诗,并辑录《周颂》,对各种作品进行修改润色。到了孔子,继承过去的圣人,却又超过了他们。他整理《六经》,正如在音乐上集各种乐器声音之大成似的。他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成美妙的文字;他的教化可以远及千里之外,他的道德学问可以流传到万代之后。他写下天地间的光辉事物,启发了世人的聪明才智。
自从煫人氏以来,到商汤的后人孔子,那些玄明的圣人们创造了典籍;孔子呢,叙述了先人们的遗训,用善良的道心来表述文章,研究精妙而幽深的道理来设教。取《河图》《洛书》中的意象,用蓍草之中的数理,在龟背上推衍事物的规律。同观察上天之文及人事之间风气。希望后世之人能够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所以说,只有知道了沿圣人的规迹来写文章,学习了圣人的文彩而明白了道理,就会触类旁通而无滞无怠,日用而不匮乏。所以《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是因为按照圣人的说辞来写的文章啊!
赞曰∶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赞美的人们高兴的说:
哇!多么伟大的道理啊!
万事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需要人们用心去谨慎的观察与发现啊!
神圣的人明白了细微之处的道理,然后根据这些自然的规律设以教化不太明白的人们也去明白她。
拥有了道德的人们就拥有了仁孝,身上就会发出闪耀亮丽的光彩,照亮这世间的黑暗。
天下的士人就会争相而来献出自己的智慧来相辅,九州的君子也会纷纷而来献出自己的热血来相助。
这些以自然之道而发的素文就都会如同上天赐福的一样被人们看到的,人们就会争相来学习效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