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登龙剑的时机把握

2021-08-18 06:47 作者:凯亚哥哥  | 我要投稿

作为有多年格斗游戏经验的菜鸟,原神中不同角色使用登龙剑的手感区别让我非常好奇,在多次的实验过后,我回想起了除去“卡肉”之外的另一个经典机制——“动作取消”。

登龙剑的原理就是在角色攻击“卡肉”的停滞瞬间发送冲刺和跳跃的指令,利用这个短暂停滞来获得更长的跳跃时间以达到下落攻击的高度。但是不通角色间的手感却有很大差别,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登龙剑的本质仍然是动作取消,只不过是同时借了卡肉的光来加长了取消动作的时长(跳跃时长)。

动作取消对于玩家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冲刺跳跃来取消动作后摇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后摇这个概念,是从一个完整的动作组中拆分出来的,在格斗游戏中它会被分的更仔细:前摇——动作——攻击硬直和造成硬直帧数——后摇。如果是空挥一个动作,那么它就只有前摇、动作、后摇三个部分,击中时才会产生攻击硬直,可以等同与原神中的“卡肉”。

重点来了,在格斗游戏中,会经常用到“最速出”“第二时间出”“最晚出”这类的形容词来描述攻击动作的发生时机,其本质是讲究攻击动作中“动作”和“攻击硬直”两个部分的配合:在“前摇”之后的整个“动作”过程中,攻击都是可以触发的,但是当实际触发的时候才会产生“攻击硬直”。较早时刻触发“攻击硬直”,可以最快打击敌人,用来抢夺先机,但是较早产生的硬直不能覆盖“动作”的整个过程,即“硬直”结束之后“动作”还在持续,然后还要完成“后摇”部分,收招破绽大;较晚时刻触发“攻击硬直”,虽然不能抢占先机,但是可以通过“攻击硬直”时间来掩护“后摇”并延长此次攻击的效果,并且可以及时取消准备下一个动作

举个例子,假设你用直拳打人,“最速出”相当于拳头刚挥出去1/3就打到人了,因为惯性之后你还要完成把拳头伸直这个动作,但是对面挨了一下已经反应过来要打你了;“最晚出”相当于拳头抡直了刚好打到对面,这时候对面挨了一下正反应呢,你已经可以收拳打下一拳了。

回到原神当中来,“卡肉”对应的攻击硬直是登龙剑实现的关键,但是底层的取消逻辑是造成不通角色不同手感的原因。以雷泽、诺艾尔、重云这类第一下普攻为斜劈的角色,跳跃取消时可以发现:角色会出现攻击动作触发,半弧形特效出现,但是没有击中目标的情况。这就说明这几个角色是有比较长的“动作”过程的,不论有没有击中目标,只要过了“前摇”阶段再取消,都会完成“动作”之后再取消——表现为出现特效但是没有击中目标。然而,“卡肉”效果的出现却没有特定的顺序或时机——可以在角色右边、动作刚开始的地方,也可以在角色左边、动作快结束的地方。结合我之前说的攻击触发时机的原理,这类角色在动作开始阶段就“卡肉”的话,会因为卡肉结束后还要完成“动作”过程,导致无法在“卡肉”瞬间取消并进行跳跃登龙

这类角色在身体左侧“卡肉”的时候,更容易完成登龙剑操作。也有人指出,诺艾尔的第一段攻击非常不易完成登龙剑,但是最后一段却比较容易,观察诺艾尔最后一段动作、结合之前阐述的“动作”和“攻击硬直”的时间关系,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中缘由。另外要说明的是,原神并不是严格的格斗游戏,其中的很多数值都会有非常夸张的表现,例如诺艾尔在开启大招并攻击遗迹守卫这类大型角色时,其“卡肉”时间会大幅加长,大大降低登龙剑的操作难度。而北斗的普攻第一段是不会出现“只有特效但是没击中”的情况的,即永远可以在“卡肉”时机取消进行登龙而不会有必须走完“动作”过程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家一直认为的“登龙剑难度与角色身高相关”这一结论也许有更深层的原因——不同身高角色用的是不一样的动作模组,辛焱作为中等体型角色,因为与北斗有一样的动作模组,登龙剑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雷泽、重云、诺艾尔三位(仅讨论普攻第一下)。登龙剑的触发时机,就是要在角色动作发生“卡肉”的瞬间,取消动作并冲刺跳跃,利用“卡肉”的停滞来增加跳跃时间,同时需要注意整套操作不能与角色的“动作”过程冲突。

登龙剑的时机把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