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乱世里,他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23-08-08 08:42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诸葛亮与刘备,一直被视为古代“明君贤臣”的典范。成语“如鱼得水”,也印证了两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刘备去世后,蜀汉进入“诸葛亮时代”,朝堂军政大权尽在丞相手中。受此影响,很多人以为:诸葛亮一直是刘备集团中的二号人物。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单论地位而言,诸葛亮虽然名列前茅,却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大臣。



在劝刘备进汉中王的联名表中(见《三国志·先主传》),诸葛亮其实只排在第五。



在他之前,依次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四人。这些人中,除了马超有些名气,其他人的存在感都不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只排在第五位呢?



一、诸葛亮的奋斗史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出道以来,便担任刘备的军师,一跃成为集团中的二号人物。



但在历史上,诸葛亮在投奔刘备以后,并未被立即授予官职与任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诸葛亮都是以幕僚的身份跟在刘备身边,他与鲁肃一样,都是个“白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轻取荆州。在路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趁机占领此地。殊不知,这次献策暴露了诸葛亮在实战方面的不足。须知,曹操拥有强大骑兵,速度极快。



且不说刘备能不能在他赶来之前成功拿下易守难攻的襄阳;就算拿下了,刘备也大概率守不住。可见,诸葛亮这次献策是比较失败的。



好在,刘备并没有放弃诸葛亮。不久后,鲁肃来到荆州,他与诸葛亮一样,也是刚投奔孙权,需要办好一件大事,来证明自己。



就这样,鲁肃与诸葛亮二人一拍即合,共同促成了孙刘联盟(见《三国志·鲁肃传》)。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勠力同心,大败曹操。



得益于此,鲁肃与诸葛亮都得到了自家主公的器重。孙权把鲁肃当成重要谋士,刘备在打下江南后,也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这个官职其实不是军师,重点反倒在“中郎将”三个字上,是个不高不低的军职。好在,诸葛亮总算在刘备集团中挂上了号。



此后,每当刘备在前线作战,诸葛亮总能及时抽调州郡赋税,“足兵足食”,为其提供各种后勤补给(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渐渐地,刘备对诸葛亮越发器重;在入蜀以后,刘备便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诸葛亮。



由此可见,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在刘备心中有很大分量。这些人,也是刘备后来能顺利称王的一大主力。



二、王国构建始末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打下汉中,拥有了建立王国的实力与资本。到了这时,如何顺利地建立起一方王国,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这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就连这份“联名表”,都要仔细斟酌一番。而诸葛亮排在第五,也是各方势力博弈下的结果。



《华阳国志》中说:“豫州入蜀,荆楚人贵。”刘备曾担任过豫州牧,故而被世人称为“刘豫州”。意思是说,刘备入蜀后,荆州人就发达了。



这毋庸置疑,刘备能成功定蜀,荆州人是出了大力的。刘备率领的子弟兵,也几乎都出自荆州。如今刘备发达,这些人当然会分摊到不少利益。



然而,刘备能成功在蜀地站稳脚跟,还得到了东州人的支持。



东州不是地名,它是指刘焉、刘璋父子俩的嫡系;这个集团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南阳、三辅地区,与荆州人一样,都是外来户。



刘备打下成都与蜀汉,法正当居首功;刘备立足蜀地,黄权、吴懿也出力不小。



此外,还要算上刘备的心腹武将与一小部分愿意投诚的益州土著。这么看来,如果将整个“刘备集团”比作一个公司,那么公司在上市之后,必然要给各大股东进行分工。



以关羽、张飞为首的元老;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人;以法正为代表的东州人,都是公司的大股东,理当得到嘉奖。



因此,刘备在进入成都后,便大手笔赏赐了这些功臣。



但可惜的是,这些主要的功臣都是外来户,在益州当地没有足够的威望。如果把他们放在最前面,显然无法让蜀民对刘备产生认同感。



大家或许听说过诸葛亮、关羽,但对于一个初来乍到之人,他们绝对不会从心底里认同。



这个时候,便需要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级别的人物出面,承认刘备的汉中王。



比如庞羲与射援,他们是益州当地非常知名的长者,刘焉、刘璋执政时,便离不开这两人出面。



客观而言,这两个人在蜀国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未见有多少亮眼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刘备顺利晋升汉中王,他们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备把这两人放在前面,也是想借助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让蜀地百姓承认自己的统治。



另外,庞羲与射援二人担任益州高官多年,门生故吏也遍布巴蜀各地。可以预见,一旦他们出面,地方上的许多基层官吏,也更愿意加入到汉中王麾下。



有意思的是,马超与许靖二人,竟然还在庞、射二人之上,分别位于第一名与第二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马超与许靖



先来看许靖。自刘备入蜀以来,许靖的地位便非常之高;哪怕是掌权后的丞相诸葛亮,在见到太傅许靖后,也要主动下车行礼。



但许多蜀人都知道,许靖这个人没多少才干,也没骨气。故而刘备入蜀时,一度不太想搭理他。



可是,许靖也有个长处,他的名气非常大。东汉后期,许靖和许劭主持的月旦评,是中原地区最富盛名的人物品评大会,不知有多少青年才俊,因为许靖、许劭的一句点评,从此身价倍增。



就连曹操,也曾厚着脸皮向许劭求一句评价。同样的道理,许靖在天下士人心中,也拥有很高的地位。



于是,在刘备打算舍弃许靖时,谋士法正才劝说他:许靖这个人虽然没有多大本事,但声名隆重。



主公您不如效仿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把许靖当成一个“吉祥物”高高捧起来。这样,巴蜀地区的才子,自然会争相前来投效您了(见《三国志·法正传》)。



听了这话,刘备立即提拔许靖做了自己的长史。凭借这层关系,许靖这才在联名表中排在第二。



如果说,庞、射二人的知名度,只局限在益州当地;那么许靖的名声,便响彻天下。这么一位“大名士”,都承认刘备是汉中王的身份,天下士人哪里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再说说马超。这个有争议的武将,为何能排在第一位?



首先,这还是与名气有关。不过,许、庞等人是美名,马超却是恶名。关中地区距离蜀地不远,马超早年成名于关、凉地区,声名远播,就连蜀人都深知其勇武。



刘备在围攻成都时,数十日未有成果;但马超来到城下一晃,刘璋等人便直接投降了(见《三国志·马超传》)。仅此一例,便足见马超的名气有多响亮。他排在首位,也能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其次,马超是坚定的反曹军阀,这与刘备的宗旨是一样的。在进汉中王时,刘备便把曹操当成了头号大敌。



因为曹操当了魏王,所以刘备在打下汉中后,也可以称汉中王。在刘备麾下诸多臣子中,马超是唯一一个与曹操(独立)对抗过的军阀。



有他的加入,才能更好地证明一点:刘备进汉中王,就是要与曹操作对,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成主要目标的。


三国乱世里,他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