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拆零、售后返租模式下的“坑”与“骗”
“小小柜台,未来三代”、“钻石旺铺,富家三代”,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广告宣传,让人很难不心动。然而,很多人就是在这种销售模式下,一步步踏进泥“坑”,深受其“骗”。

分割拆零、售后返租是常见的商铺销售模式。分割拆零是指开发商将集中的商业产权分割后再销售。也就是说,业主在销售图纸上所看到的一间间小格子商铺,实际上全部都是打通的,在现场根本无法分辨哪一间是自己的。而紧随其后的是,开发商承诺将业主购买的商铺返租,并提供高租金、高利润,这就是售后返租。
乍一听,这样的销售模式对广大业主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实际上,购买这类商铺正是迈进了开发商的圈套之内。
其实,早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国家便禁止了分割拆零销售、售后返租。那么,为何在近几年的商铺销售中,这种模式屡禁不止呢?分割拆零、售后返租又存在哪些“坑”与“骗”呢?
其实,这种商业模式的兴起,是因为开发商在销售商铺时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在开发商铺时,如果按照传统模式销售资金回笼时间比较漫长。前期投入的资金很大,回报周期很长,开发商必然面临资金压力。于是,他们想到用业主的钱来建房子。
开发商通过分割拆零销售的方式把商铺卖到各个业主手里,往往到最后都会出现很多违约情形,有些商铺根本就交付不了,也拿不到开发商承诺的高租金。
现实中,开发商将商铺卖出以后,以很低的出资成立一个公司,利用新成立的公司将业主的商铺租回。当没有办法履行高租金回报时,由于其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即开发商以出资额承担责任,债务无法履行,新公司申请破产,以此来合法甩掉债务。这样一来,受损的只有广大业主。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说,业主还有商铺产权。然而,当业主拿着商铺产权的合同到达现场,会发现整个现场根本没有图纸上的隔断,全部都是打通的,也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商铺。

等到业主明白了这层道理,为时已晚。如何将“坑”中的业主拉出来,是值得讨论和思考的。
在没有隔断,现场与图纸矛盾的情况之下,开发商却取得了层层的审批验收。那么,从法律层面来说,关于开发项目的规划验收以及审批一定存在问题。如果用传统的民事诉讼思维来解决退铺的需求,败诉的风险会很大。即便是胜诉,也很可能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那么,如果转换一种思维,也许就能突破现有的困境。业主可以先申请信息公开,调查开发商项目的合法,再根据调查结果,提起相关的行政诉讼,这样或许是挽回损失的一条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