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LSA学生类获奖项目分享!一起来逛“植物园”吧 | Needle竞赛分享


/ 工作室背景 /
这个项目来自宾大LARP 702课程中的一个工作室,是由可爱又和蔼的Karen M‘Closey带领的一个比较“景观”的项目——植物园,涉及到植物学的内容较多,不同于做城市设计或区域景观项目的经常提到的要去提出问题、制定优化策略、设计以人为本的空间,它更像是做一个展览品,可以是无中生有,可以是温室造景,但是目的是能通过展示,向观众传达生态或者环境方面的知识。
植物园课题有两个场地可以选择,都在华盛顿:一个是中轴线,另一个是国家树木园。除了场地之外,对于尺度、时间、空间和物种,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展示没有要求和限制。工作室前期是通过几个非常有宾大风格的练习作业带我们逐渐熟悉并建立自己的逻辑,这些练习包括大尺度区域分析、案例学习、材料研究等,在这个项目的前期图纸中都有体现。

#01 关于植物园
“植物园(树木园是其中一个分支)发挥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收集自然生长在一起的物种,构成某种环境的 “身份证”,通过展示特定的植物物种群体来描绘一个特定的生物群落,并鼓励游客观察各种植物群落。它通过展示互动、过渡、观察和教育,使植、物园及其区域环境的环境身份可视化。”

▲ (2021 Seeds+Weeds Studio Syllabus, Karen M’Closke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02 场地特点
国家树木园成立于1927年,位于美国国会大厦以东,占地446英亩,拥有16个主要的花园和大量的树木收藏,属于阿纳科斯蒂亚河滨公园(Anacostia River)空间的一部分。在前期研究中,我发现在阿纳科斯蒂亚流域内,森林和湿地覆盖了河边的大片区域,但由于城市地表径流和工业污染,近年来约有90%的湿地流失或被侵占。在这些可达性低且美观性不强的滨水沼泽湿地中,有一种既具有流域代表性又具有国家树木园场域特征的植物群落——树林湿地(Swamp)沿着树木园的边缘分布,并随着季节性水位波动有不一样的呈现。根据《东北生境指南》(美国),在华盛顿本土有5种森林湿地生境,其中有3种符合国家树木园范围内生态条件,三种树林湿地的形成受不同的水文环境和地形影响,它们由不同的树冠和底层物种组成,本项目通过研究这三种群落的特点,在国家树木园营建一个具有本土身份代表性的主题植物园——湿地树木园。

设计选址于斜穿国家树木园的一条阿纳科斯蒂亚河支流——希基河(Hickey Run)两边,它在园区东南端与主流交汇,联系着上游社区与沿河的湿地。该河流两岸地形形态丰富,局部小面积的漫滩区域和两侧的坡度变化较大,对创造不同的水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由于希基河一直受到上游城市带来的水体污染,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在这植入湿地生态也能起到净化河流的作用。


#03 设计概念
湿地花园(常见:雨水花园)在植物园里较为常见,一般是环形路径围绕浅水塘,引导游客围绕水体和湿地物种行走和游览。而在这个项目中我希望能够强化这个游览体验,打破湿地在人们眼中杂草丛生难以接近的印象,通过将树木园的游客引入湿地环境中,置身于树木的阴凉下、湿润的空气以及湿地群落营造出来的自然氛围中,来创造新的湿地植物园的体验。

为了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更好地体现每个类型的特征,这个项目从泥沙冲刷(水位波动给土壤带来的形态变化的意象)和树干纹路中(关系到树木对水分和营养的获取)中提取它们特有的肌理(textures)作为统一的设计形式,在现有地形和保留植物的基础上,划分湿地花园的场地、重塑地形。这种方式为场地创造了一个内部的水文系统,通过条纹状的水道或者说水渠,以收集雨季上游及涨潮时流入场地内的水,并延长它们在花园中停留的时间。整体兼顾排水和集水,在湿地树木园的选址场地上创造从漫摊到高地都具备的长期潮湿条件。


#04 策略
三个湿地群落花园组成的湿地树木园将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塑造本土树林湿地的名片:
1. 设计一条标高不变的主流线来划分潮湿和干燥环境
联系整个树木园的主干是一条标高不变的主流线。它位于希基河的最高水位海拔的高度。这条水平流线的意义在于定义空间环境,划分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使人们在沿它行走时,清晰地感知到环境的湿度。三个代表三种树林湿地群落的花园根据他们适宜生长的水环境被置于不同海拔高度上,通过这条主路径和现有的园内道路联系。

2.进行适度的地形干预,使内部的水文系统自发提供理想的湿度和生长环境
尊重原有的地形,在尽可能保护原有树木的基础上,以前期研究中提取的形态重新梳理和组织,形成总平面上看到的嵌入地形的内部水文系统。通过一个土壤的挖掘和填埋的方式,使水流和沉积物沿着设计的方向流动和沉积,提供水分和营养,使花园的树冠层和林下植物都能良好生长。


3. 因地制宜,营造互动式湿地体验和季节性变化的景观表现(节点设计)
项目主要考虑到水和场地的互动以及游客与景观的互动:一个是季节性的水位和雨水量变化会通过地形引导,参与到树木园地生长中,形成一种周期性的互动,结合不同季节的树冠和林下植物的生长形态和色彩呈现,使得树木园一直以动态的形式呈现。


另外,在游览体验上,几个植物园通过多条次要路径连接起来,这些路径上下流动,穿越或者包围这些树木园,同时与场地现状的构筑物、漫滩树林以及园内道路之间形成视线和空间联系。

4.凭借国家树木园的影响力扩大对当地环境的功能性和教育性影响
这一策略更多体现在项目的出发点而不是设计手法上。方案不仅在创造一个植物展览空间,它也是一个阿纳科斯蒂亚河流域的湿地或者滨水空间治理的一个试点。通过这些湿地生境的营造,恢复溪流两岸的生态系统,增加海岸线的生物多样性。借助国家树木园这个平台,扩大它的影响力和教育意义。


#05 总结
植物园好像不是一个竞赛热门主题,但是由于它的关注点和设计手法相对自由,其中是有很多乐趣和设计空间的,希望这个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设计灵感。如果对植物园设计感兴趣,可以到宾大(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官网的学生作品中发现有更多有意思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