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哪些造型或结构设计很前卫的枪?(二)(转自知乎)

2019-12-15 07:57 作者:战术人形-19式  | 我要投稿

(之前同意转载了)

苏联图拉兵工厂设计师German A. Korobov的TKB-022系列,是参加60年代初苏联新一代突击步枪选型的产物,项目始于1961年,终于1968年:

左排依次:TKB-022 1型、TKB-022 2型、TKB-022P 2型;右排上下:TKB-022PM 1型、TKB-022PM 2型

TKB-022系列的设计思想起于在不牺牲火力(乃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为摩托化步兵提供比现役AK步枪更紧凑和轻便的武器,计划目标在于取代AKM步枪。

最早的TKB-022采用类似于Uzi风格的弹匣握把,枪机也疑似为包络式,一体的机匣和枪托为左右两片工程塑料拼成,重量极轻且工艺简单。口径7.62x39mm,导气式自动结构,机头回转闭锁,枪管长度415mm(16.3寸,与AK接近),但全长只有755mm,空重更是仅仅只有2.6kg。

TKB-022经历了耐久性试验,其塑料机匣的寿命满足要求,且射击精度不错。但是由于以弹匣作为握把的握持性差,在经历了两次改进以后Korobov放弃了这个方案。

最初的TKB-022 1型,1961年

第二个方案TKB-022P则在TKB-022的基础上改变了布局,在弹匣前方设置了独立的握把,回归了无托结构,长度缩减至635mm。精度依然与TKB-022相当,不亚于AKM。但是为了取得比AKM明显更好的表现,Korobov之后重新设计了第三个方案TKB-022PM。

TKB-022P 2型,1963年


TKB-022PM实际上独立于之前的两个方案,而且概念极其创新: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托式布局,也不是传统的前后往复式自动机设计:TKB-022PM的枪机采用上下升降式的运动,因此弹匣的位置可以紧贴于枪托尾部,不需要为枪机推弹留出空间。而对枪弹的入膛、抽壳动作,则由另一个与枪机联动的推杆完成。弹壳从膛内抽出后,会被上抬推入枪管上方的抛壳管,在累积几发之后从前端抛出。

为了给前抛壳系统挤让空间,TKB-022PM又开创性使用了环形的气缸与导气活塞,包络在枪管外侧。同之前的型号一样,TKB-022PM也最大面积地使用工程塑料外部零件,仅内衬金属框架以加强强度。

TKB-022PM 2型,1965年

TKB-022PM的空枪重量仅有2.8kg,长度仅525mm,而枪管依然有415mm!枪管长度达到了全长的80%,可以说是惊人的紧凑。TKB-022PM的自动机循环速度是每分钟560发,在射击测试中其全自动射击精度达到同口径的AKM的3倍。并且得益于前抛壳设计,左右手都可以轻松使用。这样的技术性能完全超出了当时的同类水平,即使在今天依然是非常惊人的。

TKB-022PM在技术革命性上:

与同样采用全聚合物外壳的Steyr AUG相比,提早了十几年;

与相同环状包络式气缸和起落式枪机原理的Steyr ACR相比,提早了约三十年;

与前抛壳系统非常相似的FN F2000相比,提早了接近四十年。


Korobov甚至还参与了下一代小口径步枪的研究发展,开发了5.6x39mm的TKB-022PM5.

5.6x39mm口径的TKB-022PM5,1968年

然而由于TKB-022系列过于匪夷所思的超前设计,最终没有得到官方采用。选型最后也没有结果,直到数年后5.45mm口径的AK-74开始替换AKM,成为新一代的过渡步枪。


受到TKB-022系列概念影响的设计之一是Korobov的同事,图拉工程师Nikolay M. Afanasyev的TKB-011,是一种同样采用大量新材料部件和前抛壳系统的无托突击步枪。TKB-011的机匣后方向下弯折,被认为是引导枪机向下运动以改变后坐力矩的设计,早于利用相同原理的Jati-Matic和Kriss Vector冲锋枪。

由于风格和概念上过于近似,TBK-011常常被不明真相地误认为是Korobov的作品之一。

Afanasyev的TKB-011,1963年


实际上,在TKB-022之前,Korobov就设计了诸多与AK系列竞争的作品,都十分具有创造性:

TKB-408,1946年。参与苏联第一代突击步枪的选型,曾与卡拉什尼科夫的AK-46竞争。无托布局,导气式自动结构,机头偏移式闭锁,口径7.62x39mm,枪长790mm,枪管长达500mm(近20寸)冲压机匣,重量4.3kg。弹匣低端有特殊挂钩,在装上步枪以后可以与握把固定。

TKB-408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托布局轻武器之一。

TKB-408,1946年

TKB-517,1950年代中期。参与新突击步枪性能的改进提高方案实验。常规布局,杠杆式延迟开锁枪机,口径7.62x39mm,冲压机匣,空重3.5kg。其重量轻于AK-47,但射击精度和生产性都比AK-47有显著优势。在AK-47以及所有其他样枪参与的测试比较中,TKB-517在抵肩和腰际的全自动射击精度成绩都是最佳。但是由于换装与转换训练成本原因,TKB-517也没有取代AK-47。

TKB-517,50年代中期

TKB-059,1966年。实验性高射速步枪,可能受同时代美国“齐射(Salvo)”计划启发的验证型号。有三根横向并联的枪管,由一个90发的三排弹匣分别向三个枪膛供弹,估计射速在1400-1600发每分钟。弹壳从弹匣后方的抛壳口向下抛出,不影响相邻枪膛。口径7.62x39mm,导气式与枪管后坐混合式原理,重量据称只有4.3kg。

TKB-059,1966年
简单拆分后的TKB-059,可见复进簧包络于每一根枪管周围。

关于TKB-059的实际表现说法不一:有的描述其极高射速带来的后坐力难以控制;也有说法表示Korobov的设计克服了后坐问题,射击精度良好,进入了试验的最终阶段,只差一点就正式定型生产。


60年代之后Korobov也继续在自动武器原理上不断探索,寻找提供全自动射击精度的新方法:

TKB-072,1975年。是一种根据要求能够在“非常规”射击姿势下提高射击精度的步枪设计。TKB-072采用了一种平衡机构以缓冲后坐,据称与AEK-971和AK-107上的“平衡自动后坐系统”接近。TKB-072满足了设计要求,但是因为被要求进一步简化。Korbov后来提交了新的方案TKB-072-1,但是由于用于切换射击模式的机构过于复杂而被放弃。

TKB-072,1975年

TKB-0111,1984年。参与提高步枪命中效率的“Abakan”计划,目标是达到AK-74的两倍命中率。TKB-0111采用了和很多竞争者相同的极高速点射模式(1700发/分)。但是可惜TKB-0111由于在8个参选型号中表现最差在第一轮被淘汰。

TKB-0111,1984年

从1939年进入图拉兵工厂开始,German A. Korobov一直在岗位上坚持工作到2006年逝世,享年93岁。


German A. Korobov(1913-2006)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参与Abakan计划的另一个型号AO-63,由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的Pyotr Tkachev设计,采用了和TKB-059类似的并联枪管设计——由两个并联的枪管几乎同时发射以产生两发点射的效果。AO-63的基本结构原理极近似于AK步枪,在点射模式下两个枪管在极短的间隔下相继开火;在全自动模式下从第三发开始,只由右侧的枪管发射。

与Gilboa Snake这种单纯噱头式地将两支AR-15并联在一起的双管步枪不同,AO-63在点射时两个弹头先后相差0.01秒出膛,使得两者在飞行中的气体流场不会互相干扰,不影响射击精度。

不完全分解的AO-63,可以看到两根枪管、两个导气活塞、两个独立活动的枪机组以及两个复进簧导杆。
AO-63的45发三排弹匣,被左右分为两部分。其中单排的部分只为点射模式下的第二枪管供弹。

最终,Abakan计划的结果在1994年决定,获胜者是Gennadiy Nikonova的AN-94。


以上这些只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联武器设计/工程师进行不断技术尝试的冰山一角。即使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家族在苏联及解体后的成员国中一直以绝对性的地位服役至今,这其间为了获得轻武器性能革命性飞跃的努力从来未停歇。

作者:KurtXi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328636/answer/394468396
来源:知乎

当然少不了aug系列啊,你能想象这是60年代的枪吗,无托结构,流线型设计,大面积聚合物外壳,这些特点都让aug看起来像是来自未来的枪,想想看60年代我们国家在干嘛,老苏老美用的是什么样的制式步枪,就知道aug的设计有多神奇了。



同样骚的还有glock系列,无击锤(取而代之的是击针)和同样的大面积聚合物外壳,跟aug简直是绝配。(下图为枪模)


再补一个大疤痕,也是骚气满满。


--------------------------------------

再更新一个Vector,虽然结构没什么新奇的,但是人家外壳够科幻呀

作者:Heisenber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328636/answer/395531049
来源:知乎

维尔德MarkⅡ(Welrod Mk.2)
又译作威尔洛德微声手枪

不好意思贴错图了ớ ₃ờ

正反面大图

(上图这把收藏于英国军事博物馆)

她没有科技感的外观,但绝对够酷够前卫

在我看来,大道至简,将复杂的机构浓缩到一根圆管之中,这是超脱时代(二战)的设计,虽然没有科幻的外观,但绝对称得上前卫了。


(我倒是认为,这种间接大方又何尝不是一种充满艺术感的“前卫”呢?)


玩过狙击精英的玩家们一定对她不陌生,当年在同学家xbox上玩三代的时候因为她的消音最好,即使伤害不高也一直在用(怂,不敢肛枪,只敢阴人),从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还没觉得什么,但这简单大方的结构外观,超级无敌棒的消音(阴人真的好用),越用越喜欢,越看越惊艳。

贴一个结构视频




这款枪是英国与二战期间研发的,目的在于执行秘密任务。消音性能极佳,使用9MM鲁格弹,能装六发(一说八发),纯手动上膛(单发和半自动的手感是自动枪比不了的,“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而不是火力压制浪费子弹,枪枪都在自己的掌控下命中敌人可是男人(只有你这么想)的浪漫啊),弹仓固定于手柄握把之中,换弹时直接把整个握把拔下,插个新的上去(不过看她的用途来说,一个弹匣也就够了)

她没有科幻的外观,但这种枪管就是消声器,弹匣连同握把一起的设计真的是惊艳到我了,越看越喜欢,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误)

简单的外形设计带来了极高的实用性和隐蔽性。

手动拧+拔后面的T型螺栓上弹,稳定可靠,动作小。

这真的是一把专注于秘密任务的「艺术品」

英国军方在二战末期的一份相应报告中指出,这种手枪的消声能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几乎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而究竟达到了何种效果,至今没有公布相应的试验和战地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微声枪管在当时的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加工精度,甚至有着划时代的生产意义。

(果然只身潜入敌方军营,才是男人的浪漫啊!)
(因为怂+菜,不能/不敢无双)

看起来很简单的结构和外形,却融合了极其复杂的设计和工艺水平,她虽然没有科幻的外形,但是却有一种艺术的美感。间接大方,结实耐用,可靠性强,而且她打破了当时手枪结构的常规,当时手枪结构多为后击锤,主体连接枪管和握把,弹匣插在握把里或者握把前面(如贝雷塔,鲁格,m1911,毛瑟等),直接把枪管和消声器合二为一的大胆设计真的是让人惊艳。

一条圆柱体包含了枪管,击锤,消声器,扳机等多重机构,这个设计在我看来绝对是相当“前卫”了。



(经常有人吐槽她是一条警棍,笑)

作者:不必知道我是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328636/answer/431365524
来源:知乎

EPIC (THE Engine-Powered Induction Combat-rifle:EPIC)——感应动力作战步枪
EPIC A1感应动力作战步枪诸元
中文名
EPICA1步枪
重    量
空枪重6.54kg


外部接口
USB 2.0端口
瞄具固定接口
皮卡汀尼MIL-STD-1913导轨
基本参数
EPIC (THE Engine-Powered Induction Combat-rifle:EPIC)——感应动力作战步枪
EPIC A1感应动力作战步枪诸元
口径及弹药:60发.10/60CLX/NATO弹,8发M2000 .40/60榴弹[1]尺 寸:高283MM,宽195MM(无弹夹)或255MM(有弹夹),长747MM
重 量:空枪重6.54kg,载弹总量12.52kg
外部接口:USB 4.0端口
瞄具固定接口:皮卡汀尼MIL-STD-1913导轨
瞄具类型:VISYOtec K2 战术瞄具、备用金属瞄具
有效射程:190M
最大射程:700M
射 速:200~6000发/分(可调)
射击模式:半自动、全自动
初 速:枪弹900M/S、枪榴弹250M/S 感应动力作战步枪 此枪由德国帕斯卡*埃格设计,帕斯卡的设计初衷就是想造一支世界上最出色的突击步枪,当然或多或少有些不现实。但帕斯卡试图通过一支革新的武器来重新定义步兵的职责和概念。轻便、手持发射,外形经过大胆的改良,它是一种勇于探索并追求功效概念,具有着艺术品位的步枪。
枪支特点
无壳弹与感应动力装置
靠弹药壳装药发射子弹的历史已经超过180年,直到今天,提升弹药的效率,是只有更远的射程仍是各国武器研发机构追寻的目标。
本武器系统采用的弹药重量只有5.56mmNATO弹(.223雷明顿步枪弹)的50%,发射火药体积只有其40%。因为在现实中,有壳弹药想在保证其弹道性能的同时进一步轻量化的空间并不是很大,而无壳弹在此方面侧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他可以在保持相同威力和弹道性能的基础上做得更小更轻,或者具备更强的杀伤力。
现实中的无壳弹药存在一个较大的瓶颈,就是热敏性的问题:即使温度还不是很高,在大约170摄氏度左右就可能发生“走火”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在没有碰触扳机或是发生跌撞,它都会开火。而针对这一问题,帕斯卡解决的途径也与众不同——EPIC武器系统的感应动力装置。
感性动力装置在枪托内转化无壳弹药发射时的能量,通过类似火花塞的装置点火,有50%的爆发能量被直接的转化为电磁枪管用于完成射击加速及稳定弹头的能量。因此,EPIC A1步枪的后座会很低,从而获得较高的精度。最重要的是,每一颗子弹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那就意味着在相同质量下可以获得更高的穿透力,或是更多的弹药携带量,事实上这也为今后弹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电磁枪管技术



EPIC A1没有一寸传统意义的枪管,但它却具有与拥有12.7MM口径全长1447毫米的长枪管M82A1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步枪一样的精度和穿透力。它由四个被动式冷却电磁元件组成,只需用0.2毫秒 (millisecond),弹头就会平行飞过200毫米长的“稳定隧道”(stabilizing-tunnel)加速并旋转弹头。这一技术将成为可靠的,并提供空前精度的典范,同时也具备紧凑的整体构架且不存在枪管磨损。如果电磁枪管因为连续发射而温度升高,冷却系统将自动开启。电磁枪管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如同消焰器一般的枪管,在开火时会出现类似科幻电影一样特有的蓝色光环。
自有动能.10/60CLX/NATO弹药
无壳弹药.10/60CLX/NATO是一个弹药发展的新趋势。它不像传统的靠燃气推动弹头的武器那样发火射击,而是通过安置在枪托内的一个封闭紧凑的感应式电动机赖共同完成射击。.10/60CLX/NATO弹包括一个混合压缩空气的推进装置,通过火花塞来点火发射。最初的点火发射只有让子弹获得600m/s的初速,产生的后座能通过感应发电机被装化为电能,并直接传递到电磁枪管中,子弹在电磁枪管中被加速到900m/s,并产生旋转。
战术瞄具
EPIC A1的特征之一就是有两个瞄具:HUD视图窗区别于以往的瞄具,它能够提供关于武器状态以及剩余弹药等重要信息,,并且具有目标锁定环,当两个锁定环重合时,即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另外一个是三轴动态传感器(A 3-axis-motionsensor),他能计算出你当前是否已瞄准并据此缩小或是放大瞄准环,如果你第一枪没有打中,将会有一个小箭头直接指示出第一枪的弹道与目标位置的偏差方向,可据此调整瞄准点
双弹匣输送
.10/60CLX/NATO弹药可能消耗量会很大,所以使用这需要获得足够的弹药供应。狠心云,EPIC A1拥有两个单下输入口,两者构造相同,每次弹匣装填会提供60发子弹。靠机械力交替传送两个弹匣内的弹药,以保证步枪整体的平衡。
人机工效设计
可以说该武器非常容易操控,几乎就没有后座力。EPIC A1的握把握持舒适,并提供容易使用的射击辅助控件,如射击选择器、弹匣释放扣、扳机等。可调整的贴腮垫和伸缩式枪托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结构图


“一键分解”后的EPIC,设计理念非常超前


EPIC A1的钛金属立体框架

作者:向小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328636/answer/450616623
来源:知乎





FNX-45魔改


各种魔改格洛克,M1911

沙漠科技公司的狙击步枪

塔沃尔X-95

右:捷克CZ公司 cz evo3A1冲锋枪

DSR狙击步枪

有哪些造型或结构设计很前卫的枪?(二)(转自知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