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06-25 14:00 作者:泷铭  | 我要投稿

浓度,分度,角度。

忽然发现,“度”是一个很奇妙的词。它贯彻始终,成为世界的一条最基本法则。

 

(一)

我的小学是一所“书法特色校”,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一支钢笔。墨水则统一用蓝色墨水,因为那时流行一种名叫“魔笔”的黑科技,蓝色的墨水写在纸上,魔笔一擦便消失,只留下一道淡黄色的浅印。

 

母亲大人领着我去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买钢笔,白雪牌的钢笔,送三个黑色一次性笔胆,直接怼在钢笔上就能用。

我说:“老师告诉我们要蓝色的墨水。”

店员姐姐点点头,去货架上拿来一瓶墨水,晶蓝色,鸵鸟牌。

母亲大人付钱,店员找零,我好奇地打开墨水的包装盒,看到深蓝色的玻璃瓶中装着深邃的黑色液体。

我立刻喊道:“姐,你拿错了,这瓶是黑墨水。”

店员走过来,疑惑地拿走我手中的包装盒,仔细地检查一下,疑惑地说:“没拿错啊?是蓝色。”

我不满地嘟起嘴,举起墨水瓶给她看,“你看!明明就是黑色的嘛!”

店员咯咯地笑起来,母亲也咯咯地笑起来。

店员告诉我:“你回家之后,把墨水装进钢笔里,然后用钢笔写字,就能看到他原本的颜色了。”

我回家一试,果不其然,晶莹且沉静的蓝,流畅的线条于纸笔间显现。

我十分惊奇,“为什么墨水只有写在纸上才能看出它原本的颜色,装在一起却只看得见黑色呢?”

母亲大人说:“墨水是有浓度的。浓度太高的话,就看不见本来的颜色,只能看到黑色了。”

原来如此。

 

我的一个朋友,他喜欢的女生跟他表白了。双向奔赴,可喜可贺,我们都祝福他。

但不到半个月,他们就分手了。

为什么分手呢?他拿着罐装大白梨,醉醺醺地跟我哭诉:

“她每天一有时间就给我发消息,一天至少见我一面,见到就不肯走,到哪儿都跟着我。”

我说:“这不挺好的嘛?证明她多爱你。”

“她看得太严了,黏得太紧了,什么都不让我做,我没有私人空间。”他闷闷地说:“她确实很爱我,爱得我喘不过气来。都说爱是粉红色,我只看见她的爱是黑色。”

我理解了。

爱是有浓度的。浓度太高的话,就看不见本来的颜色,只能看到黑色了。

 

(二)

小时候的我怯生生的,胆子很小。

我要上初中了。父亲担心我在学校受欺负,于是很凝重地告诉我:“咱不能惹事,但也不能怕事。谁要是欺负你,你就打回去,出事爸给你担着。”

我不善交际,不常活动,喜欢一个人呆着。我以为我初中这三年应该会很平静地度过,没想到还真让我摊上事了。

初二那年秋天,我上大课间回来撞到一个女生,我道歉,她冷哼一声,没说什么,走了。下节课一下课,我出去上厕所,走到一半发现鞋带没系好,便蹲下来系鞋带。鞋带刚系好,我一起身,后面一下子有人撞到我,“呀”了一声。我回头一看,还是那个女生。她见又是我,皱了皱眉,开口便骂:“你特么瞎啊?”

我心里也来气,我一大活人在这儿你不绕着走,明明是你撞我。但我毕竟性格温和,又不会骂人,心中不爽也不想跟她计较,很敷衍地说:“对对对,我瞎,我红烧大龙虾。”说完,扭头就走。

这本来只是一个令人不快的小插曲,谁知那女生还跟我较上劲了。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她找我们班同学把我叫到楼前小树林,上来不由分说给我一巴掌。

怎么着?给我立下马威?这我不能服气,我回手给她一巴掌。

但我没打过人。我不敢用力,指尖碰到她的脸颊便泄了力气。

我解释:“你先打我的。”

她瞪着双眼,一脸不可思议,似乎没想到我敢做出反击的举动。

她转头就走。我感觉这事没完,我感觉我感觉对了。

她把我告到政教处,说我扇她,还找来我家长。

我那叫扇?一点儿力气没用。她扇我我都没说什么,这叫恶人先告状。

我妈和她爸争辩许久,觉得再吵没意义,于是讲和。我俩一人写份检讨,一人扣五分。

回去的路上,母亲大人责怪我:“你咋这胆小?你有理你怕啥?”

我说:“我是不是应该特别用力地扇她?我都没使劲,她就告我,我感觉我好亏。”

母亲沉思一下,“你要是真扇的话,咱就不占理了。”

“为什么?”我不解,“明明是她不对。”

母亲说:“她对你造成的伤害大,你就是弱势方,你就占理;要是反过来,她是弱势方,那么就是她占理了。你得能掌握好其中的分度。”

这么复杂。

 

高中有一同学,食堂打饭让人插了队,插队那人还反过来把他一顿骂,后扬长而去。

他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后悔莫及。他说:“妈的,这辈子没遇到过这么不讲理的事儿。”于是他纠集一帮兄弟,打算晚上把那家伙堵到宿舍楼。

我来得及时,连忙阻止他:“千万别!他这么干是他的不对,我建议你直接告政教;但你要打了他,可就成你不对了;万一他要是告政教,你学籍不保。”

他不解:“不是,他插我队又骂我,怎么还成我不对了。”

我告诉他:“现在是他对你造成的伤害大,你就是弱势方,你就占理;要是反过来,他成了弱势方,那就是他占理了。你得能掌握好其中的分度。”

 

(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初中学的诗,直到后来有一次去爬山,才真正体会到个中含义。身处翠峰之间,山路蜿蜒曲折,每一步风景不同。若不是脚下的石板路提醒我前进的方向,我几乎迷失在这万花筒之中了。

于是不由得叹服古诗的精妙,真的是角度不同,见到的风景便不同。

 

有幸亲眼见证过两个有点知名度的视频制作人对骂。

甲说乙写剧本(指编造故事),乙说甲素质低。二人用自己账号发视频互相嘲讽。

我去甲的视频里看看,评论区全都是甲的粉丝齐声讨伐乙;我去乙的视频里看看,评论区全都是乙的粉丝齐声讨伐甲。

我不做盲目的吃瓜群众,于是我去看两人的历史视频,发现甲确实素质低,乙确实写剧本。

可在他们的视频中,我却只能看到他们对对方的缺点加以抨击,对自己的缺点只字未提。

关键是我觉得他们说得慷慨激昂,好有道理,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另一人的印象如何,只取决于你站在谁的身旁去观察。

于是我感叹,原来角度不同,对错也会不同。

 

(四)

万物有度。

“度”是一个很奇妙的词。它贯彻始终,成为世界的一条最基本法则。

浓度,分度,角度。还有更多更多关于“度”的词汇,我没写,你可以去字典上找。我想说的是,这一切一切的“度”,其实是统一的、是类似的。

让我们追溯本源。

墨水的浓度过高,看不见它本来的颜色;若是浓度过低,也只会在纸上留下一道湿漉漉的水迹,同样看不见它本来的颜色。

受了欺负,便是弱势方,弱势方是有理可讲的;若是过于弱势,连讲理的权利都失去了,有没有里似乎也不重要了。

看一件事的角度决定了这件事在你眼中的样子;若是被情绪影响,看什么都是心中所想,看不见事情的本来面目,那么似乎也就无所谓角度了。

发现了么?它们之中都暗藏着最本源的“度”。

度是一条标准线,看不着,摸不见。少了,毫无意义;多了,过犹不及。勇气少了叫怯懦,多了叫莽撞,所以我们说要勇于生活,却不能无所畏惧;冷静少了叫冲动,多了叫无情,所以我们说应理性处事,却不能淡漠生命。

钱少了叫一贫如洗,多了还得财不露白;菜少了叫吝啬小气,多了叫铺张浪费。

这样说来,好像做什么都不对?

并不是,只是得掌握好度。

 

只有适度,生活才能顺利,往左偏或者往右偏都会撞到墙壁。

所以我说,“度”是一个很奇妙的词。它无处不在,又捉摸不定;它难于把握,却易于改变。万物有度,而万物之度法不同。它贯彻始终,成为世界的一条最基本法则。


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