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巨头也无奈!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正逐步被蚕食!

2023-08-11 17:39 作者:汉聪电商服务  | 我要投稿

  说到网约车,滴滴无疑是网约车领域的无冕之王,市场份额占了80%以上。更别提去年还在美国上市,为此还掀起一场网约车大战。为了抢占市场分一杯羹,高德、美团等电商巨头纷纷入局,用高额补贴策略争抢用户。

  在滴滴事件结束后,以为网约车市场要沉寂了,不曾想在今年,原本就不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再度烽烟四起,两大互联网巨头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场,让整个市场又开始火热起来了。

图片

  打破沉寂,华为腾讯初涉网约车说是“不造车”的华为,如今也正加快在与车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布局。据7月27日消息,在鸿蒙3.0的发布会中,华为将进军网约车市场。

  Petal出行已经将首汽约车、神州专车、T3出行等服务商聚合在一起,华为并不直接提供运力,具体服务是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来完成。据了解, Petal出行已经在很多城市开通了打车服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但是,在华为的手机上,不管是在华为的应用商店,还是在其它的渠道,都还未发现 Petal出行。

  不仅华为一家,在7月底,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同样上线了打车服务,其业务模式与华为相似,腾讯不参与车辆与司机的运营,只负责给有车队和司机的网约车平台提供订单。腾讯出行服务与petal出行一样,没有专用APP,这项服务目前置顶在微信相关功能的最前列,用户可以在微信的“交通服务”中找到打车的功能。

图片

  据了解,目前腾讯出行服务全国的覆盖范围已经超过100多座城市。现在的网约车平台很少,各个城市的合作平台也各不相同,主要是T3出行、曹操出行、阳光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哈罗出行、如祺出行等。

  如今,市场上主流的聚合模式为高德打车、美团打车。前者是利用地图流量引入网约车产业,后者则是利用当地的生活流量进入网约车行业。随着腾讯和华为等新玩家的入局,网约车赛道的“老手们”也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美团打车。在司机方面,美团打车在高峰期间推出了“全免佣”服务,在早晚高峰及夜高峰时段,都可以无门槛领取免佣卡,据说,司机的收入将平均提高三成以上。

  用户方面,美团打车 APP和打车界面都有“极速接单卡”、“88元打车优惠券”、“3分钟内接单,未接单就送免单券”等出行福利包。

  高德打车。针对新竞争对手,似乎已经做好了迎击的准备。8月2号,高德全资公司正在为“火箭出行”的图形标识进行注册,现在正在进行实质性的审核。据报道,高德旗下新成立的北京利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将会推出“火箭出行”,它的运营模式将主要聚合打车模式,并提供自己的打车服务和代驾服务等。

  百度打车。8月5日,百度萝卜快跑,获批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驾驶示范应用资质,将在武汉市经开区开启远程商业化试点运营。到现在为止,“萝卜快跑”已经在10个城市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且订单量超过100万。

  两位新玩家的的入场,重新点燃了互联网巨头们的大战,一场腥风血雨,已经拉开了序幕。

  混战聚合打车,完善生态网约车平台数量过多,消费者却不可能在手机里同时安装上百个打车APP。聚合打车模式应运而生。

  阿里于2017年7月推出高德易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多家出行服务商相继入驻,正式拉开了聚合打车平台的大幕。

  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德凭借自身的流量实力,为各大出行服务商带来更多业务增量。

  根据阿里财报显示,高德地图今年6月日活用户创下了1.2亿的记录。根据QuestMobile的一份报告,截止到2021年3月其手机端月活跃用户达到了5.99亿,成为了地图导航领域中的佼佼者。

  对消费者而言,只需要一个 APP,就能找到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车,而且还能得到平台上的打折优惠,让他们体验的服务更加极致。

  对服务商和司机来说,更多的用户流量代表更多的订单量,相较于自己单打独斗,蹭大平台的“热汤”喝,体验更佳。

  对于运营商和司机而言,用户流量越大,就意味着越多的订单量,何乐而不为。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聚合打车更多是可以用打车服务,来丰富自有业务生态布局。

  比如阿里,以高德地图为核心,设计出“到目的地”的策略。在地图导航的基础上,加入打车、机票、火车票等相关的服务,并与饿了么和飞猪进行联动,丰富本地生活服务矩阵。

  对于腾讯而言,微信的月活跃度接近13亿,其自带的生态巨大流量促使它必须寻找多种变现手段;对华为而言,网约车产生海量的道路数据,可以用于生成高精度的地图,从而为其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

  综上,看起来都是共赢的局面。但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各巨头都在这拥挤赛道争相前进时,也要看清楚前进的“障碍物”带来的隐患。

  小聪有话说:

  美团,高德、腾讯、华为要搞打车平台,一方面无疑是为了赚钱外,另一方面自然是为完善自己的生态的尝试。

  各有各的打算和计划。美团通过打车为自己团购等引流;阿里通过高德打车来适配出行的各种场景,从地图到O2O服务,再到打车;腾讯是"大出行"收集数据,进军大出行业务打基础;华为是为自己的自动驾驶、智能汽车业务、petal地图等做基础。

  当然,这对消费者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越大,消费者越得利,大家喜闻乐见。

巨头也无奈!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正逐步被蚕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