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三文鱼”是真的吗?小心感染寄生虫!

三文鱼是由(salmon)音译而来,在市场的标识上,并没有“三文鱼”这种表示方式。只有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帝王鲑(King Salmon)、鳟鱼(Trout)、粉鲑(Pink)、银鲑(Coho)等等。

在我国,通常所说“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统称,并非某一种鱼的科学名称。大西洋鲑就是我国最早被称为“三文鱼”的典型代表。大西洋鲑全世界产量最大、市场知名度最高。大西洋鲑拥有跨盐度洄游行为,产卵、孵化和幼鱼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则在海水中完成,等到性成熟后再回游淡水产卵。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大西洋鲑为代表的“三文鱼”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往往价格不菲。有些不法商家发现,只要带上“三文鱼”的帽子,价格都能往上升好几个档次。虹鳟就是顶着“三文鱼”帽子的众多鱼类之一。
虹鳟鱼肉纹路与大西洋鲑非常相似,但是生活习性却相差很大。虹鳟全部在淡水中完成,并无跨盐度洄游行为,并且生吃虹鳟的确存在含有寄生虫风险。建议对于虹鳟,还是加热做熟后食用更安全。
下面@一个科普 简单介绍下大西洋鲑(三文鱼)与虹鳟鱼的区别:

先区别外表(未杀、未切片):
三文鱼有种粼粼的光泽,光照下隐约会反光,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银灰色、细小,产卵期有橙色条纹;虹鳟鱼表面发暗,性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条呈紫红色和桃红色、宽而鲜红的彩虹带,鱼体呈纺锤状,略侧扁,口较大,斜裂。

图:左三文鱼,右虹鳟鱼
看切片脂肪层的纹理:
三文鱼刺身比较肥腻,白色,脂肪纹理粗、散漫、明显,肉色橙红鲜亮;而虹鳟鱼的白色纹理较硬、细,鱼肉颜色是浅淡的橙色,脂肪线不明显。
看鱼片的厚度:
三文鱼一般都是切成厚块;而虹鳟因为肉质较硬,是不能切这么厚的,不然咬着费劲,一般都很薄。
咀嚼感觉肉质区别:
三文鱼咬在嘴里很饱满、柔软,肉质肥美,口感怡人;虹鳟鱼咬着很硬柴,没有肥美的舒服感。

看价格:
最贵的是挪威三文鱼,市价大概是100元/斤左右,而国内养殖的虹鳟大概是30元/斤左右。所以如果想购买三文鱼,价格低于50元/斤,可能是虹鳟,或者是不新鲜的。
那种几十元的自助餐厅里的三文鱼基本上都是假的!真的三文鱼很贵,吃几块就过百元了,商家不亏死?另外,许多寿司店也用假的三文鱼,特别是价格便宜的。如果吃刺身,却吃到养殖的虹鳟鱼,感染寄生虫就麻烦了。
总之,价格便宜、肉色偏红、刺身厚度薄、脂肪纹理窄而清晰、肉表面无光泽的三文鱼刺身很可能就是虹鳟鱼。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很容易感染寄生虫,生吃要谨慎。
一个有趣好玩的科普知识都在这里,感谢关注@一个科普,欢迎转发、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