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形似中国馆的建筑说起:苏联的科教建筑之花

2021-05-25 14:35 作者:没有伏特加的Gopnik  | 我要投稿

今天介绍几个来自苏联时期,作为科学教育用途的建筑,作为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遗产,他们是那个时代充满前瞻性和先锋性的建筑杰作之一。对于苏联而言,教育是其国家进步发展中的关键,在理想的苏联社会建设中,教育被视为传递国家利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目标的工具。据估计,苏联时期预算的大约10%至15%用于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建筑物的建造和维护。苏联解体后,这些建筑散落在各个独联体国家内,状态不一,但欣慰的是,逐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们作为现代遗产的重要性。




-01-

倒金字塔 | 斯洛伐克广播大楼

苏联时期的建筑在很多东欧国家是无处不在的,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已经过去30年,如今众多的建筑已经变得破败。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和探索,也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和2003年以来对于“近/现代遗产(Modern Heritage)”概念的提出和关注,这就意味着我们更有必要认识到20世纪下半叶的哪些建筑真正值得关注,以及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其继续存在并且有意义。曾经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广播电视大楼就是这样一座卓越的现代遗产建筑,并于2017年被纳入斯洛伐克(苏联解体后,捷克斯洛伐克也解体为两个不同的国家)的“国家文化遗产”。

▼ 斯洛伐克广播大楼 ▼

@Fred Romero / Flickr

该建筑项目开始前,分别于1962年和1963年进行了两轮比赛,然而,项目投资方以高成本拒绝了获奖的第一和第二名的方案,转而支持Svetko,Ďurkovič和Kissling的第三名的设计方案。该建筑始建于1967年,但直到1983年才完成建设。建筑是由倒金字塔形的钢结构建造而成,高80米。室内空间以宽敞的音乐厅和设备完善的录音室为主。从外形上看,它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造型颇为类似,是在当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胆尝试创造,非常具有前瞻性。

▼ 斯洛伐克广播大楼 ▼

@Lubos Houska / Shutterstock.com

该广播大楼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更大规模的市政规划的组成部分,该规划概念还包括一条90米宽的林荫大道,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公共空间和建筑。它使用钢制框架代替了当时无处不在的预制混凝土板和砖块材料,并且,设计师有意识地寻求避免复制当时的高层建筑的主要风格。

▼ 建设中的斯洛伐克广播大楼,可以看到其钢架结构 ▼

@TASR

由于自苏联解体以来的舆论话语权的坍塌和缺失,在建筑领域,这些苏联时期的精彩杰作往往遭受着舆论偏见和分歧,有部分观点就认为该建筑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建筑之一“,并认为它象征着压迫,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正改变着曾经的看法,并且2017年斯洛伐克将其纳为国家遗产也肯定了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近\现代遗产文件5(Identific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Modern Heritage,paper 5)的定义解读,近现代遗产的最重要的意义不同于那些古典遗产,不在于其美学和建筑艺术价值本身,而是更在于其对于社会和时代的影响力与映射,在于如何传递和表达出相对应的社会思想和理念。可以说,苏联时代的诸多建筑正是纯粹、充分的进行思想传递和探索的最典型代表。


▼ 今天的斯洛伐克广播大楼,这个视角的建筑和台阶颇似缩小版的世博会中国馆 ▼

@OljaTriaškaStefanovič

▼ 今天的斯洛伐克广播大楼,这个视角的建筑和台阶颇似缩小版的世博会中国馆 ▼

@OljaTriaškaStefanovič

如今这座建筑依然在使用,其录音室和音乐厅都被描述为依旧能非常棒的工作,其室内空间设计的也十分出色。但是整体仍旧面临缩水和设施的陈旧老化。作为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如今斯洛伐克的建筑师们正考虑赋予其新功能,比如用作大型媒体图书馆。

▼ 今天的斯洛伐克广播大楼,室内视角 ▼

@OljaTriaškaStefanovič
▼ 广播大楼模型,用于改造的论证 ▼

@OljaTriaškaStefanovič

对于这些现代遗产而言,对其进行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斯洛伐克建筑师VítoHalada和BenjamínBrádňanský说,如果除了保护和除尘等保养之外,还没有进行建筑物的使用和开发计划,它们将仍然是城市废墟。

▼ 夜间的广播大楼 ▼

@TASR




-02-

其他的苏联科教建筑 | 斯洛伐克广播大楼

基辅信息学院

该建筑的设计者是基辅的艺术家,建筑师,发明家,作曲家,音乐家,科学家,小提琴家,诗人和公众人物弗洛里安·尤里耶夫(Florian Yuryev)设计,希望通过融合色彩,光线和音乐来展示“艺术的综合性”。他甚至围绕“色彩音乐”发展了一种理论,探讨了色彩如何被感知并可以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建筑建造于1971年,类似UFO的形状灵感来自于当时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太空竞赛。

▼ 如今的基辅信息学院,在不断衰落的乌克兰其前景堪忧 ▼

@Atlas Obscura


明斯克理工学院大楼

▼ 曾经的明斯克理工学院大楼,该校在2002年后升级为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

@The CALVERT JOURNA




“白色郁金香”机器人技术与控制论科学中心

机器人与技术控制论研究所(RTC)最初成立于1968年,是以前的列宁格勒理工学院的特殊设计局,后来更名为圣彼得堡国立工业大学。RTC被认为是俄罗斯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其活动涉及物体的控制系统,激光技术以及使用电信系统的智能实时控制技术等,以确保俄罗斯在太空旅行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该建筑以其标志性的“白色郁金香”而闻名,即位于建筑群中心的带有尖锐边缘的圆形混凝土结构。这一建筑极具视角效果和代表性。

▼ “白色郁金香”及其内部,科学技术之花▼

@The CALVERT JOURNAL


罗马尼亚电话大楼

它位于罗马尼亚历史名城克卢日-纳波卡(Cluj-Napoca),有着令人惊叹的建筑表面处理手法,即用层叠、垂直的混凝土预制板进行覆盖,素面、简洁又具备层次感。该建筑于1969年完成,这一创作手法无疑是前瞻性的。

▼如今该建筑是卢日-纳波卡城重要的历史建筑,但不论内部外部都待须翻修▼

在今天如何看待这些先锋性又不羁的社会主义建筑?如何看待他们区别于如今流行的”西方“的规划和建设思想?其实斯洛伐克的建筑师BenjamínBrádňanský对此归纳的很好:“一种现代主义想要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它不能站在老朽的基础上;例如,这可能意味着要建立硬质/ 石质广场,建立林荫大道,这对交通和人员而言比浪漫的小巷要实用和好得多(这一优劣对比分析可参考  资本和私有化:后共产主义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何发生变化)。现代主义者认为浪漫主义在美好的未来没有立足之地,从当今的普通大众的角度来看,这一倾向或于过于倾斜和激进,因此人们正试图通过重新定位被现代主义抹去的东西来恢复平衡。但是,在如今这些建筑(和规划)已经成为遗产的时候,整个事情都转移到了怀旧的角度,它们成为了一种“纪念碑”。”


如今,对于纯粹的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变得较为罕见,真正优秀的建筑师并没有创造“标志”,他们不会说我现在要建造一个壮观的东西,它会呈现视觉上的轰动;相反,它的创造者会认为,这是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最好地抓住他们时代的精华。在实用性这一点上,苏联时期的建筑和规划中也颇具值得学习的内涵。



由形似中国馆的建筑说起:苏联的科教建筑之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