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耐的学习日记,8月11日,延期硕士暑假倒数7天
一、文献整理-学习笔记
知乎经验-
我会将我看的文献分为两类,已读和在读/想读,对于后者我会在桌面上建一个文件夹,没有太精细的划分,但会大概安排一个看的顺序和时间,搞定一篇挪走一篇。而对于看过的,由于翻阅频率较高,需要好好整理一下。
1. 不要经常移动文献所在文件夹或者存储目录,再次复习或者翻阅的时候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会存在本能的排斥,尤其是在状态不佳的时候;
2. 文献的命名习惯保持一致,
文献命名年份开头;按主题区分文件夹,一篇文献可以放入多个文件夹,便于查阅。
好文章要反复读,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体会,加深理解,收获可能比读新的文献还多,而且阻力小。
还有就是,坚持阅读,尤其对于那些多次打开,但不愿意读的文献;有排斥心理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掌握该方面的背景信息不足,坚持读完增益会大很多。共勉!
我个人的文献命名习惯
3. 要有配套笔记,一个是文献中的划线、高亮和批注,使得主次分明,再读的时候可以很快看到重点,回忆起文献中的逻辑思路,一个是额外的摘要性质的笔记,没有必要翻译原文,内容比较灵活,可以写简单的内容概要,记下自己读文献时一闪而过的想法,这部分可以是你可以借鉴的地方、文献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文献中比较出色的点、有哪些你觉察的不足、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等等。不过文献原文的内容最好还是回归至原文,可以有一些摘句和词汇积累,为自己后续的写作积累素材,太具体的东西就因人而异了,先形成自己的套路,然后在此基础上完善;
4. 分类,还是为了便于记忆,需要的时候可以尽快找到自己想看的那篇文献。比如基因组的,花形状的,胁迫应答的等等,每个文件夹中一批文献,不好细分的放到外层文件中就好了,不要一个文件夹中百十篇文献就行;
5. 最终目的,便于翻阅和反复阅读,文献不要读过一遍就丢进去不管了,翻的次数多了,也就顺手了,还是要养成属于自己的习惯。
6. 身边有些朋友在用Mendenly软件管理文献,免费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在上面直接阅读文献并做笔记。在不同电脑上可以登录同步文件内容,绑定的邮箱会根据你导入的文献自动给你定期推送相关文献,实测发现这个功能很好用。有兴趣地可以试试,因为我习惯了旧的办法,不愿再改,所以只是导入文献使用云存储和文献推荐的功能。
二、分享短句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
每天微小的进步都会构成最终的结果。
这就是答案。
三、分享感慨
《天才基本法》小说中奥数学习的过程,
让我对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更深刻的反思。
有些人,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懂得如何学习。
——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记忆,如何用学科语言,如何逻辑严谨地思考问题
……
世界上总有些人,非常早就懂得了那些道理。
有些人,知道那些道理,却需要走很长的路,错过很多,才最终懂得。
有人会质疑:晚那么多,还来得及么?放弃吧,这么努力了还是没赢,以后也不会有结果……
但也总有人会坚持下去,为了什么呢?
为了热爱,为了生活,为了朋友,为了荣誉,为了赢,也为了更加接近世界的真相……
四、今日学习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