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薛宝钗家到底有多穷?母子三人寄居荣国府却抠搜省俭,赔钱做皇商,家业凋零

2023-01-25 22:25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试图论证一下《红楼梦》薛家到底有多穷。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薛家到底有多富。


很多读者认为“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有“百万之富”,就等于特别有钱,其实在古代百万家资只是乡绅财主的标配而已。“百万之富”也不是指现金银票有一百万两,而是指田产、房屋、店铺、金银细软、奴仆等所有家产的总和。


其实书中的薛家早就穷了,能顶事儿的男主人薛姨父已经去世多年,薛蟠是个呆霸王,各处生意被人坑蒙拐骗,薛家进贾府时家产已大幅缩水,并仍在急速衰败;后来因为薛蟠的人命案子,更是大伤元气;薛姨妈为常年赖在贾府求庇护,也少不了给王夫人输送大笔钱财。


只要仔细算一算就会发现,薛家在贾府多年所有请客、打点人情花的钱,可能都不如贾府用在他们身上的零头;薛姨妈母女亲自做针线活到三更半夜;薛宝钗亲口对邢岫烟承认大不如前;香菱弄坏一条裙子就吓哭,还不如宝玉的丫鬟袭人大方,就连薛蟠在外面玩乐也算不上挥金如土……


一、薛家母子三人,在贾府七八年,一共花了多少钱?其实不及贾府对他们付出的九牛一毛。


《红楼梦》里的薛家是贾府的奇葩亲戚,薛姨妈一个守寡的小姨子,带着一对成年儿女,跑到姐姐姐夫家里走亲戚,说好的是:“却要厮守几日”,结果人家客气的留她住两天,她立刻表示:“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


很多读者爱宝钗爱得深沉,认为薛家在贾府七八年间,花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钱,没有占到贾府半毛钱便宜。


这怎么可能呢!人家薛家又不缺房子住,人家在京城有几处宅子呢,不想占便宜何必要在贾府寄人篱下,求片瓦遮荫呢?


事实就是:薛家母子三人在贾府多年,除了她们娘仨、以及带来的五房奴仆的生活开支自理之外,真正公开花费在贾府的财物总数应该不超过1500两。


其中还有1000多两是秦可卿的那副棺材板,其它请客吃饭,年节送礼,打点人际关系可能都没花了超过五百两。


可是贾府花费在薛家母子三人身上的财物绝不止数倍之多,更别提还要陪上人脉关系打点薛蟠的人命案子,冒着风险收留薛蟠这个大祸害。


不信的话咱们可以算个帐,先看看薛家给贾府提供了什么。


1、秦可卿的樯木棺材,据说价值1000两银子,贾珍当时还很有钱,应该不会白拿,很可能已经给了薛蟠1000两。


2、薛宝钗给林黛玉送的一大包燕窝和一包雪花洋糖,清朝一斤(约为596.8克),当时上好燕窝也不过三四十两银子,燕窝很轻的,就算一两加上那包糖也就是四十两银子吧,不能再多了。


3、薛宝钗给史湘云办螃蟹宴:螃蟹没花钱,是问伙计要的,价值25两;酒菜和点心就算10两银子。


4、新样堆纱花十二支,这个花是纱堆的其实不值钱,因为没有金银珠翠,只是样子新巧,就算5两银子。


5、薛宝钗替邢岫烟赎一件冬衣,薛宝钗从自家当铺拿东西不花钱只能算,少赚了几吊钱,就算2两,也不能再多了。


6、薛宝钗帮王夫人买人参,王夫人是出钱的,薛宝钗只是帮她找真货好货代购,这个不能算。


7、薛姨妈给凤姐凑份子过生日20两,薛宝钗做诗社1两。


8、薛宝钗给宝玉和贾琏的棒疮药两颗,就算一颗2两银子,也够贵了。


9、薛蟠请宝玉吃的大莲藕、香猪等,也都送了一份给贾母和王夫人,总算100两好了,其实用不到,而且这个还不是薛蟠花钱买的,而是程日兴送的。


10、薛宝钗给金钏的两身新衣服,是夏天穿的,上等丝绸也就是顶多一共20两。


11、薛宝钗以前打点金钏的衣服是二手的、送袭人的石榴裙、绛纹戒指,都是借花献佛,一分钱也不花。后来薛宝琴也拿了赖大家送的腊梅水仙打点黛玉和探春,结合上面薛蟠送礼,可知这就是薛家做人情的常用手段。


12、薛姨妈每年打点给贾府众人、王家众人的年节、生日礼物。这是个花钱大项也可以忽略不计,大约就是把你给我的送给他,把他给我的送给你,是这个意思就可以。


实在不好意思直接转送,还可以把贾王两家给的礼物拿到铺子里变现(薛家在京城没有别的亲戚),再拿铺子里的其他货物去送礼,反正按照门第高低、主客关系或者序齿大小,贾王两家都不会让薛姨妈吃亏的,再说了薛姨妈是一个连女儿的求偶标准是“有玉的男人”都敢公开吆喝的人,她还有什么事不好意思做?


13、薛姨妈每年请贾母王夫人等吃年酒,这个要算,就按照螃蟹宴标准,一年满破30两银子就够了,七八年就是200多两。


所以满打满算加起来,薛家这些年花在贾府的银子,抛开秦可卿的棺材板不算,也就才400两出头。可能有读者觉得这样算太少了,那就超级加倍乘以3,1200两可以吗?


可是1200两对于一个古代号称百万之富的大户人家来说,就这点钱就算薛家母子三人不是住在贾府,每年只用作人情往来也是不够用的。所以说薛家真的是抠门到家了。


再看看贾府对薛家付出了多少呢?


1、梨香院、东北独立小院,随便住着,不收房租,还配佣人伺候。有读者说古代大户人家喜欢人多热闹,亲戚们住着才好呢。


呵呵,没错。但说的是李婶娘那种知道礼数的亲戚,偶尔来住几个月,大家热闹欢喜。薛家这种带着避难性质,一住好几年,暗中撵了好几次都不走,从这个院子搬到哪个院子,还把自己的侄子侄女都喊来住着,还把儿媳妇娶进了贾府。不论古代现代都是奇葩亲戚。就算寡妇投靠,也该去娘家,而不是姐姐家,而且薛姨妈又不是孤女寡母,还有个成年儿子,真是太不像话了。


2、薛宝钗的蘅芜苑,是大观园数一数二的好房子,配备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就算一共10个人,每人月钱500钱,这些人一年就要花费60两银子的月例。


就算薛宝钗在大观园住了5年,这是十个人的月例就是300两银子,请问这个钱薛家出吗?如果不出还享受了人家的服务,那么还怎么好意思说没占过贾府的便宜?


3、薛宝钗在蘅芜苑的一概供应,除了不领月钱之外,饮食日常都是和黛玉、三春一样。所以莺儿才说:“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顽意儿云云……”


她们只是不要花草而已,因为宝钗公开表示不爱花儿粉儿,但是别的可都没少要啊,包括宝钗和莺儿、文杏每天也是在大观园小厨房里吃饭。要不然莺儿不会觉得:“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因为她别的份例都拿顺手了,才会觉得理所应当地享受贾府的供应。


贾府是不缺这点儿钱,也不缺这点东西。但是也可见薛家当初立下的“一概费用自理”的flag根本就没做到。薛宝钗主仆三人,后来还有香菱、宝琴,在大观园里这些年的吃喝日用,总算100两银子应该是打不住的。


4、贾母给薛宝钗做及笄生日,出资二十两。王熙凤打趣过,这点儿钱根本是不够酒戏的,按照凤姐做生日的标准,两天的戏酒要一百多两银子,薛宝钗的戏酒就算摆了一天,也至少要五十两银子,这个钱是贾府官中出的。薛宝钗在贾府多少年,人家贾府就给她花钱做了多少个生日。


5、贾母给宝琴的凫靥裘,这件衣服是一件轻薄的羽衣,虽然比不上黛玉的白狐鹤氅和宝玉的雀金裘,但也是达官显贵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6、贾府给薛家母子提供的最珍贵的就是人脉关系和贵族特权庇护,按照古代“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标准衡量,这实在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


薛家母子三人如果不是在贾府躲着,王家不收留他们,自己在外面住着,如果冯家人发现薛蟠还活着,去告状翻案,官府随时可以去薛家捉拿薛蟠问罪。或者薛蟠再惹出什么麻烦,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就算薛家倾家荡产也买不出一条命;


薛家母女还参加了元春的省亲大典,得以和王夫人、王熙凤一起去王家走动,参加贾母的寿诞等,认识不少达官显贵的夫人。


如果没有王夫人和王熙凤陪着,薛家母女就算拿着厚礼去王府拜寿,王子腾的夫人也不可能让她们接触那些官太太。至于南安太妃、北静王妃这种级别的,薛宝钗一辈子也难见上一面。


贾府的人脉和权势资源,才是薛家欠缺的,薛家母女想要借的“东风”。但是薛家真的衰败得太快了,背地里可能也给王夫人输送了不少的银子,才能继续赖在贾府不走,继续借东风。


只是表面上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财来打点贾府上下了,因为薛家作为商贾也很精明,万一这东风借不成了,还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书中薛姨妈和宝钗拼命抠搜省俭,连薛蟠花钱也算不上大手大脚。那么薛家的百万钱财都去哪里?薛家到底是怎么穷的?


真相就是:薛家本来也没有多少钱!


二、薛家的买卖都不是暴利行业,失去和王家合作洋货贸易的机会,可能要赔钱做皇商。


薛家作为根基浅薄的商贾,当年就是王家当年做海上贸易赚钱的工具人。当王家赚到钱,家业中兴,王子腾重新做武官发达之后,根本就不搭理薛家了。


薛家虽然还是皇商,但失去了和王家的势力合作外贸的机会,商业资源大幅缩水。只能继续领内务府帑银行商,做些采办杂料的行当,维持一个虚名,延续家业。


但是“皇商”是清朝的特有产物,“领帑银”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皇商虽然可以跟内府借款行商,而且在买卖上享受官府保护和特权,但每年要上缴帑银的本钱和高额的利息,如过经营不善,很可能还要倒赔钱。清朝因为还不上高额帑银利息而破产的盐商、皇商比比皆是。


薛家本来也没什么很赚钱的大生意。薛家的买卖范围看上去比较广,从书中来看,除了给皇宫采办杂料,还有杂货铺、寿材店、香料铺子、当铺、参行。


薛家给皇宫采办的杂料就包括很多东西,比如:宫花、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文房四宝、地方特产等各种小玩意儿。


在第七回中,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的宫花,很明显就是薛家之前帮皇宫采办的;第六十七回中薛蟠从南方带回来送给薛宝钗的东西,也都是属于杂料系列。


至于寿材店,主要体现在秦可卿葬礼上,薛蟠拿出来的那一块樯木棺材板,他说:“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


棺材板能封在什么店里呢?当然是卖白事用品的店里,薛姨父如果不干这一行,义忠亲王老千岁根本也不会委托他帮忙寻一副好寿材。


后面第四十八回带薛蟠外出买卖的老伙计张德辉还提到要南下采办纸扎香扇,纸扎就是给寿材店扎花圈用的,这个纸扎在古代,一般是指丧俗纸扎,用于古代丧事中制作纸人纸马、门楼、牌坊等焚烧纸品用的。


香扇一般指香木做的扇子,和香料等杂货都是京城里权贵官宦家族的常用物品。


薛家的当铺写得很明确,邢岫烟典当棉衣,典进了薛家的当铺,叫恒舒典,在京城鼓楼西大街。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俩都很熟悉当票子。


薛家还有人参买卖,因为薛宝钗在第七十七回中对人参造假术十分精通,她说:“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清代人参售卖是官府垄断的,一般除了派给海关、盐政代销,就是给内务府商人帮忙变卖。薛家虽然在薛蟠“社死”之后做不成皇商,但依然和参行维持买卖关系。


首先,利润最大的应该是人参。《红楼梦》中的人参很贵,王太医说上好的要“三十换”。


当铺的利润虽然应该是很高的,但《红楼梦》里年景不好,典当的多,赎回的少,薛家的当铺买卖应该也没有多少利润,估计还要压仓赔钱。所以当铺的总揽大掌柜张德辉才开始想办法搞外快。


明年先打发大小儿上来当铺内照管,赶端阳前我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


这里可能也是薛家早已经失去皇商资格的证据,因为张德辉贩卖杂料,首先考虑的居然是关税花销,如果还有薛家还有皇商资格,关税不过是意思意思,根本不在话下。


也就是说薛家所剩下的这些产业,其实都不怎么能赚大钱,古代商业中真正能赚大钱的盐、铁、铜、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行当,薛家基本上是半点不占。因为没有资格,只有古代那些顶级的大皇商、官商、盐商才有资格经营这些行业。


薛家当年能染指洋货行业,也是托王家的关系。薛宝琴的父亲才能去西海沿子上买洋货,后来失去王家海关上的照顾,立马也就不行了。


大家好,今天继续试图论证薛家到底有多穷?薛家的钱财都去哪儿了呢?


三、薛姨父死后,薛家没有主事的男人,迅速被掌柜伙计拐骗破产。


薛家男主人薛姨父死后,薛家的生意基本上就处于亏损状态了。“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因为薛蟠作为薛家的第四代当家人是干啥啥不行,剩下薛姨妈和宝钗两个女流之辈,连大门都出不去,那些唯利是图的管事和伙计们不趁机捞钱才怪呢。


有读者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家就算赔钱,这么大的家业也不至于赔得那么快,可是对于古代这些商贾来说不赚钱就等于亏损啊,连年亏损可怎么扛得住呢?就算薛家家底够厚,能赔上一百年,但别忘了还有内府年年剥皮,变本加利啊。


又因为古代的商人处于“四民格局”的底层,生意其实很难做。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富可敌国,身家几千万两,秒杀多少个薛家不用说了,人家还有朝廷赏赐的官衔顶戴,是何等风光。可是他居然短短几个月就破产了,而且还是在他本人还在世的情况下。


《红楼梦》里薛家各省中的生意迅速消耗,大部分门店就算没有关门倒闭,也已经负债累累。就连京城中的比较大的生意铺面,也是“渐亦消耗”。


这种情况下,薛家的生意底盘越大,店铺越多就等于赔钱越多。亏损、破产、倒闭,尤其是那些外省的店铺,根本血本无归,还要倒赔钱给供货商的恐怕不在少数。


书中虽然没有明写薛家如何亏损破败,但只要看看隔壁西门庆死后,他家的伙计如何坑蒙拐骗就够了。


几乎可以推测薛姨父去世后,薛家在各省的产业基本就七零八落了,还能维持营业的也是在亏损居多,因为掌柜伙计还没捞够本,等他们捞够本了也就关门大吉了。


千万别对《红楼梦》中的奴才下人们抱有任何忠心的幻想,作者尤其明写了薛家的掌柜伙计们:“便趁时拐骗”,所以薛家才会迅速的一败涂地。


《红楼梦》中薛家在第四回出场,在护官符上和贾、史、王、薛捆绑在一起,被称为“珍珠如土金如铁”,看上去很唬人的样子,其实“护官符”就是一张金陵当地土豪恶霸的排行榜。


薛家能上榜,全靠和王家的亲戚关系,可见薛家在当地是一霸,贾、史、王三家在金陵原籍的族人也都不是什么好惹的。


别以为贾府号称“仁厚”就真的是什么好人家,贾赦逼死石呆子抢扇子,贾珍威胁张华退婚撤诉,连天子脚下都做这些欺男霸女的勾当,何况山高皇帝远的金陵呢?


只是薛家和贾、史、王三家比起来,就只有钱,没啥官府势力,家里也没人做官。所以只能是倚财仗势,薛蟠打死冯渊,薛家也没办法搞定官司,只能求助贾府和王子腾,还举家躲在贾府七八年不敢出来。


这七八年,就是薛家彻底败落的过程。


薛姨妈和宝钗母女都要自己打点针线,干活到三更半夜;薛宝钗自己也收起了富丽闲妆,住在蘅芜苑也收拾的“雪洞”一样;她在贾府打点下人,从不给赏钱,就连金钏、袭人这种重要角色,送的衣服首饰也都是二手货。


再看看贾府的王夫人、邢夫人,谁闲着没事的时候在做针线活呢?人家不是抄经念佛,就是在找旧衣服赏人,只有贾芸的母亲那种破落的庶支旁系家的女人,才会亲自做针线活。


可能会有人来杠,拿史家说事儿,唉人家史家一门双侯,世袭罔替,女眷做女红,不是穷酸是美德,而且史家的夫人平时也忙着和南安太妃等社交应酬,其实并不会经常做针线,不信就看王夫人,邢夫人甚至尤氏、凤姐,她们哪个没事做针线来着?


薛家的急速败落,也导致了梅翰林悔婚薛宝琴,贾母才不得不出手帮忙,认了宝琴做贾府的义女,抬高她的身份,也算是给了王夫人和薛姨妈一个天大的人情。


四、薛家百万之富,只是古代中等乡绅土豪水平,离古代的富商巨贾差远了。


在古代小说里很多乡绅财主,都号称百万大户,并不是说他能立刻就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来。


古代的商铺估值就很高,参照金瓶梅中西门庆的算法:缎子铺五万银子本钱,绒线铺本银六千五百两,绸绒铺五千两,生药铺五千两。


薛家可能没有很值钱的绸缎铺子,所以就算平均一间铺子五千两银子,全国各种店铺加起来有二十家铺子的话,就需要十万两银子的本钱,再加上掌柜和伙计们的工资,以及日常运转的资金,少说也得再加十万两。


也就是说薛家“百万之富”,只压在生意上的就至少有二三十万两,再按照薛家自称在京城还有几处房产的说法,就算也值十万银子,金陵老家的祖产也至少要价值个十万、八万的规模,才能号称是富商大户,比如土地至少也要有几千亩,才能养得起八房人口,称的起“金陵一霸”。


这么算起来,刨除薛家的不动产和商业流转资金,其实也就剩下四五十万两的可动产就不错了,比如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古董、字画、器皿等物。


薛家这种“百万家资”的富商,在古代也就是中等水平。古代真正的大富商,都是千万起步,至少也要大几百万才行,否则他们连应付官府朝廷的钱都不够。


举个例子,《清史稿》记载清朝八大皇商之首范家,仅仅是赔垫路上军粮的损失,一次“白金百四十四万”,一次“白金二百六十二万”,就这两笔钱加起来是406万两白银。


比如清朝雍正五年,两淮大盐商黄光德一次性捐银24万两给内务府公用,后来每年常贡六万五千两,办理玉器银四万两。也就是每年他需要捐十万两给皇帝。


所以说《红楼梦》里的薛家是被真正的古代大皇商秒成渣,相提并论就是玩笑话。


当然了,薛家这些资产在金陵当地来看也是真的不少,算的上是大户富豪人家。怪不得薛姨妈觉得薛蟠尽可以废物下去,百万的家业供他一个人挥霍一辈子也的确不成问题。


可为啥到了第五十七回,薛宝钗却承认自己家:“一时比不得一时了”,连那些富丽闲妆都不好意思用了,这么高傲的姑娘自认为已经不是大富之家的小姐?


因为这七八年间,薛家母子三人手里的银子急剧缩水。就算原来真的有四五十万两的现银,可能如今剩下的也不多了。


首先就是薛蟠的葫芦案,因为打死了乡绅之子,薛家搞不定,求助贾府和王家。末了贾雨村判了薛蟠“暴毙”,还赔了冯家上千两银子,其实这只是 


因为人命案子,非同小可,死者又是乡绅之子。贾府和王家出了人脉关系,这些人脉都是靠权力和金钱维持笼络的,薛家只能出钱,那些贪婪的“禄蠹们”可不是那么好收买的。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不过是帮忙退婚就收3000两银子,薛蟠的人命案子,少了大几万两根本不可能摆平。


薛姨妈因为想让宝钗嫁给宝玉,永远的抱住贾府这根大腿给薛蟠保命,私下里必然也要悄悄给王夫人输送银子。


薛宝钗可是看过大观园的建筑图纸的,王夫人为啥要把图纸给薛家母女看呢?很明显就是要赞助的,薛家又举家投靠在贾府,拼命的想要借势巴结,这可是是天赐的送钱良机,不多送点怎么行呢?


很多人都说大观园的钱是林黛玉家的,其实未必没有薛宝钗家的,否则,王夫人也不敢堂而皇之把薛宝钗安排进蘅芜苑那么好的院子里住,薛宝钗那么要低调的人,她也不好意思住。别忘了元春安排大家入住大观园的谕旨上写的是:“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


那么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这件事,薛姨妈到底输送给了贾府多少钱呢?薛姨妈后来在张罗邢岫烟和薛蝌婚事的时候说过:“纵抬了十万银子来,只怕不稀罕”,很可能就是作者在暗示她曾给贾府送过至少十万银子,但不是明着送的贾府官中的,而是偷偷私下里给王夫人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薛家在上京城之前就没准备回去,家里的一些能变卖的东西已经都尽数变卖折现了。就算当时搞不定这些事,后来这七八年间也都折变完了,否则根本也不放心把产业留在老家被人算计。


薛姨妈眼看着宝钗年龄大了,薛蟠也要娶媳妇,手里钱不够用怎么能行呢?外省的买卖都不行了,京城里的当铺大掌柜都要亲自跑南北货赚钱了,薛家真的是衰败不堪了。


难怪薛姨妈很痛快给薛蟠娶了夏金桂,只为了吃绝户捞钱,将来好有钱给宝钗做嫁妆高攀,也可以让薛蟠继续去挥霍夏家的财产。


正是因为薛姨妈太需要夏家的财产,吃进去了,就不愿再吐出来,所以任凭夏金桂折腾,闹的是天翻地覆,鸡犬不宁,薛家也是万万不敢休妻的。


因为后台有读者让我推荐几本关于《红楼梦》的书,我虽然有挺多的,但大部分都装箱子里了,等我明年搬家以后集中找一找,再好好出一期吧。


先推荐我个人最爱的几本,排名不分先后:俞平伯《红楼梦辨》、张爱玲《红楼梦魇》、沈治钧《红楼梦成书研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强烈推荐朱一玄的《红楼梦人物谱》,真的是超详尽。


不是带货哈,就是单纯的推荐,你们从哪个渠道获取书籍就随缘吧。


红楼梦:薛宝钗家到底有多穷?母子三人寄居荣国府却抠搜省俭,赔钱做皇商,家业凋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