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实行聘用制后,聘用合同到期后,单位有可能不续签吗?
编是编,聘是聘。
编制就像一个铁饭碗,什么时候都不会坏。
聘用相当于一个瓷碗,只要没事就好好的,有事或者有更好的碗出现了,那它就被淘汰了。
所以说聘用合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地区和单位的做法也不尽相同,说白了就是看单位!
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制的看法,可以先看一看。

一、关于聘用制的一些看法
这里先明确一点,聘用制和人事代理以及劳务派遣不一样。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是直接个人与单位签订的,管理权在单位手中。劳务派遣是单位与劳务单位签订合同,劳务单位再与个人签订合同,人事管理权在劳务公司,单位只有使用权,相当于是一个临时工!
如果将编制、聘用合同和劳务派遣进行比较,排序应为编制>聘用>派遣。
聘用制在一定程度上,单位只要有岗,并且自己的工作做的好,没出什么差错,没得罪什么领导,一般情况下单位是会续签的,不续的可能性很小。
但实际上还有一点就是在参加考试前,公告上说的是“符合岗位需求”的人给予聘请。
“符合岗位需求”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若以后单位结构进行改G或调整,所在的岗位被撤销了,那你就成了无业者,单位会不会把你安排到其他岗位?很明显不会!其他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哪给你再找一个位子,没啥用还得多发钱!

且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必须坚持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两个“自主”就代表了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解除合同。
聘用制当然比临时工好,但相较于编制而言,真不行。尤其是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关口,有编之后再怎么改都不会失业,没编的一改工作就没了。
所以说,能考编制就考编制,别费一样的力气换来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二、信息和资料哪里找?
1. 信息来源
√全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很多事业单位单的招聘信息都会被汇总到全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各个省份各个单位都有,查找起来很方便。

√当地政府网或者是人事考试网、人社局
大多数事业单位都会在当地政府网或者是人事考试网、人社局上发布招聘信息,不过这种情况下,招聘信息是比较集中的,大家需要筛选出自己想要报考的单位。
√ 事业单位相关的信息汇总公众号
这类公众号挺多的,而且手机可以直接刷新看到,也很方便,大家直接在微信平台搜索本地的招聘信息公众号即可。不过相对来说,一般都没有官网发布的及时。
2. 资料来源
√报班赠送
现在事业单位的辅导机构很多,总是忽悠着报地基班,只要报了班资料什么的全送,是挺方便的,不过花几万块钱就为了免费的资料实在不值得。
√自行购买
自己买资料虽然要花点心思,但自己选的用着是最舒服的,相比第一种要省钱很多。
教材和题库常见的有粉笔、华图、中公等,可以在淘宝上进行购买;视频课除了主流机构,还有很多小众的,不过自己要多看知乎和小红薯上面的经验贴,认真比较。
√网上白嫖
网络上资源很丰富,在百度云或者哔站上都能白嫖,不过都是一点老旧的资源,还是电子版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三、备考三过程
基础了解阶段(进度条:30%)
公基的内容真的很多,如果想全部掌握,不眠不休也得一两年,在这杂乱纷纷的知识中,想快速拿捏它就要先花费一点时间理清各个板块之间的关系及内部框架。
我用的是粉笔的教材,备考初期先是用一周的时间把教材大致浏览一遍,圈画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像经济中的GPI/GDP等,看一眼也不明白,那就直接做上标记,留着后面听苏子锦事考通的讲解。

接着就是教材和视频课共同使用,慢慢解决知识难点,深入了解公基的考点。
2. 巩固提升阶段(进度条:50%)
巩固提升阶段主要是在基础巩固之后进行刷题,通过刷题将完成知识点的转化。
刷题不要只看数量,要看质量。按照题库上的顺序,分模块进行刷题,刷完一个章节对一次答案,不要一边刷一边看,这样是没效果的。
在备考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能二刷就二刷,能三刷就三刷,每刷一次就有一次收获,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就更牢固。

3. 冲刺涨分阶段(进度条:20%)
冲刺时间不需要太长,考前两星期就够了。冲刺阶段用到的工具主要是历年真题卷,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进行刷题,提高做题速度,模拟考试场景。
上午四个小时,我刷真题用两个小时,后面两个小时几乎都在分析试卷,每张试卷各个板块的分值变化,每道错题背后的知识点都会被我挖出来。不要觉得这一步费时间,到了最后拼的就是细节,把握好细节才能拉开差距,才能突破瓶颈!
四、学习六要素
要素1:眼疾手快
眼疾手快是每个考试人必备的技能,这个技能主要是运用在听课阶段。
前面已经明确基础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教材找疑点难点,然后通过看课解决这些疑点难点。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几乎不敢走神,一是我不理解的知识点比较多,二是苏子锦事考课讲的都是重点和难点,稍一走神就会错过知识点。
我有一次因为边听课边聊天 ,最后错过了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的讲解,笔记也没跟上,最后又把进度条重新拉了回来,又听了一遍,把漏掉的笔记补上。这个考点要是错过了,那考试就会少得三五分。

要素2:掌握重点
公基有哲学、经济、法律、公文、管理、常识等板块,这些板块看似内容很多,但不需要全部掌握,重点掌握前三个板块就行。
全部掌握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时间,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但掌握前三个板块,试卷70%的分值就能拿到手,这笔买卖怎么做一目了然。
要素3:拿捏技巧
公基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其中客观题的分值占到了55%,只要拿捏了客观题的做题技巧,75分不是问题。
√技巧一:抓关键词和中心句
抓好题干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就能很快的理解题意,就像下面这道题:

读完题目之后我们能确定两个关键点,一是地区“长江三角洲”,二是“根本原因”,带着这两个关键词再看选项,回想听网课时老师讲到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或“z治”,c、d明显排除,B选项是每个地区都有的特点,算不上“根本”原因,相反A选项中的“时长机制”可以想到讲到的改革开放最先在这一地区展开,所以答案就是A。
√技巧二:判断选项
看下面这道题:

这道题的题干说得云里雾里的,猛看不知如何下手,其实只看选项就能选出来答案。看完选项后就大致明白考察哲学内容,那就只要记得老师强调过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主观反映”这句话,就能排除BCD三个错误说法,答案跃然纸上。
要素4:勤能补拙
公基备考一定要勤快,这个勤主要是针对背诵来说,毕竟那么多文字知识,不背怎能记得住,不背怎么写到试卷上。
别嫌麻烦,我备考的时候至少背了三四遍。早上背一个小时,晚上背一个小时,刚好和基础听课阶段同步,算是一轮背诵。
二轮背诵是在刷题阶段,背书时间还是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不过这次背诵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之前教材和网课中的本土知识,二是刷题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新知识点和错题知识点。尤其是错题,理解只能解决一部分,背诵可以加强在大脑中的记忆。
三轮背诵是在冲刺阶段,这一次的背诵我没有像之前那样仔细的背,只挑出来高频考点和主观题考点背诵,最后阶段也没那么多时间全过一遍。
要素5:总结反思
有刷题必定有错题,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刷题过程最重要的内容。
对于错题,我的整理方法有两个:
一是分模块整理。就是经济、公文、常识等模块分开,这样我在后期查找错题的时候就很方便,很节省时间。那种所有错题混在一块的,也就当时一个新鲜劲儿,过后绝对看不了二遍。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说白了就是把错题以问题或者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短一点的客观题我就挖空,长一点的题就截取最关键的部分,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观题就不管材料啥的,那太长了,就扣着问题自己加工一下,如:你怎么看待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在实际中如何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把错题知识点变成考点就是掌握知识点的精髓,背诵的时候还能直接背,既是错题本也是背诵本。

备考的压力很大,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很重要。学生时代老师为啥不让谈恋爱,不就是谈恋爱吵吵闹闹的很影响心态,然后分散学习注意力嘛!
现在备考也是这样啊,远离烦心事,不要被乱七八糟的事情影响,心态好,学习效果才好。
五、最后
事业单位考试本身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博弈,只要每天都在进步,慢慢在往前就好了,步子小点也没关系。
只要不泄气,不自我怀疑,考试就不会拉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