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8.46 实在论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6、实在论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通常是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而言的。实在论者认为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实在。由于实在论者主张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所以,有些唯心主义者往往把唯物主义叫做“超越实在论”、“绝对实在论”或“实在论的独断主义”;他们还把那些不彻底的唯心主义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也说成是实在论。例如,费希特就把康德哲学中关于不依赖于自我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的观点说成是实在论。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在论并没有明确地肯定实在就是物质,并没有完全清楚明白地揭示出实在的确定内涵。因此,往往被唯心主义者所歪曲。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实在论这个用语不过成为那些打着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旗号,而实质上是唯物主义骗子的招牌而已。外此,在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的“唯实论”也被称为“实在论”,甚至连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等为了掩盖其赤裸裸的唯心论,也把自己的哲学披上了“实在论”或“自然实在论”的外衣。总之,在“实在”这个哲学术语下面掩盖着种种不同的哲学倾向。因此,对于“实在论”必须进行具体地分析。列宁曾经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唯物主义就叫做“实在论”。他说:“实在论这个术语是在唯心主义的对立物的意义上使用的。我照恩格斯那样,在这个意义上只使用唯物主义这个名词,并且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术语,这特别是因为‘实在论’这个词已经被实证论者和其他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糊涂虫们玷污了。”[i]
注:
[i] 《列宁选集》第2卷,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