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贺后骂殿】一则逸闻
经常看到一些写戏曲名家逸闻的文章,有的非常严谨,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的则讹误百出,甚至闹出不少笑话。比如有的逸闻文章里把余叔岩说成是谭鑫培的女婿,有的逸闻更离谱,说程砚秋本是某剧场里的小伙计,因仰慕梅先生的艺术偷偷的在暗中学戏。有一次梅兰芳演出前生病,程砚秋自告奋勇代替梅演唱,结果非常轰动,梅先生也非常感动收他为徒,从此一举成名。还有人把名字里带一个“荣”字的赵荣琛先生,说成是荣春社出来的高材生。这些“逸闻”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不懂戏曲的外行,还真容易相信呢。

今就关于【贺后骂殿】的一则“传闻”,聊一聊这个戏。以前在一个论坛里面有人曾说,【贺后骂殿】这个戏是陈德霖先生的代表作,以前常在宫中演出,后来程砚秋拿到这个本子学演,一下子唱红了,成为他的代表剧目之一。其实【骂殿】原本是一出梆子剧目,后经陈德霖先生翻为皮黄,成为他的常演剧目。陈老先生的【骂殿】二黄慢板到底,高亢爽脆,响遏行云,显示其深厚的演唱功力。后来王瑶卿先生拿到这个本子,重新加工后传授给程砚秋先生,一经推出便风靡菊坛,以其紧凑的情节和精彩的唱做,成为程派传统剧目中的精品。
的确,程先生的【骂殿】演唱刚健凄厉,那种内在的悲愤之情,特别能感染观众。难怪王瑶卿先生说过,这个戏的本子压在陈德霖先生的柜子底下都快长毛了,是程砚秋给唱红的,程砚秋唱的才是刚刚的。
那么这里我要说的是,【骂殿】这个戏其实根本不能在宫中演唱的。刘迎秋老师听程先生说过一件事。二三十年代,故宫博物院里聘有一位叫陈子田的研究员,本是一位太监,给慈禧太后掌过事,熟悉清宫事物。故宫博物院聘请他做研究员,也是看中他对晚清故宫事物熟悉的缘故。这位陈研究员,因为常随慈禧太后看戏的缘故,对京剧有很深研究,因此一些京剧内行对他也是十分敬服。
有一次一位王姓记者,和陈公聊起了【贺后骂殿】,并请教唱法。陈公很坦然的说这个戏他不会。王记者以为此戏是骂皇上的,所以宫中不能演,故而陈公不会。陈公说不是因为这个原故,而是因为宫里唱戏有很多的忌讳。比如戏里不能出现“死”等不吉利的字眼。至于【贺后骂殿】这个戏,是皇太后骂皇上的,演来本倒也无妨,但是,慈禧太后的乳名叫“贺格”,所以唱戏和说话,都不许带“贺”字,否则就犯了慈禧太后的名讳,后果很严重。因此宫中祝寿的贺礼,也不能叫贺礼,都改叫“寿礼”了呀。你说,【骂殿】这个戏能在宫里唱吗?
这位王姓记者采访程先生时聊过此事,还写入文章中,后来程先生对刘老师也讲过这则典故。今记录于此,也算订正一则程派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