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ADHD为什么会出现“超心流”状态?
什么是心流?
很多人都听说过心流状态这个词,但你有听说过“超心流”吗?相信ADHD小伙伴们一定不会陌生。
我们一般所指的“心流状态”也就是:人们感到完全投入和专注,时间似乎变得不重要,自我意识减弱,并对任务本身的体验和活动的流畅性感到愉悦和满足。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会完全专注于创作,感到时间仿佛停滞,忘记了周围的干扰,只专注于创作过程本身。同时自己的技能和挑战之间也达到了平衡,虽然可以感到充满动力和挑战,但却不是那种不可逾越的压力。
在这种深度废寝忘食的感觉下,我们会有强烈的参与感,也正是因为全神贯注的参与,自己创作起来也会很有创意,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超心流”就是超级高度专注或沉浸在某种活动中的心理状态,通常是在自己面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出现。出现这种状态的小伙伴在长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天),整个人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任务中,完全顾不上身体的疲惫与不适。
但不少小伙伴可能会奇怪,不是说ADHD是容易分心吗?怎么又可以如此地专注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超心流”,并且探讨一下如何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ADHD的心流状态
传统观点认为,ADHD是缺乏注意力并且很难维持对任务的专注的。
虽然ADHD完成枯燥单调以及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很艰难,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可以达到十分专注。
正常群体即使面对不感兴趣的任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专注力和执行功能的维持,但对于ADHD来说就极端困难,并且极易在细节上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ADHD群体无法在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原因,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把自己的事业和兴趣做好一个精准匹配。
ADHD群体的专注力是两极分化的,有利有弊,好处就是似乎有了超心流状态。
有研究者发现ADHD对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体育运动甚至电子游戏会出现“超专注”。


研究者在论文指出的“超专注”和我们说谈的“超心流”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对某件事的异乎寻常的高度专注,这种ADHD的超焦点正在被学术界广泛关注,自从研究者Hupfeld 在2018年编制并发布了“超焦点”问卷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注意ADHD的这种特殊效应。
实际上这种“超心流”并不神秘,它本质上是ADHD的一体两面。研究ADHD的权威专家罗素.巴克利(Russell A. Barkley)就曾指出:“过度专注”实际上是无法进行任务转换,这是前额叶受损的典型特征。
ADHD如何利用好”超心流“状态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超心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它也在过度消耗我们的身体资源。所以学会控制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ADHD利用"超心流"状态更好地服务我们:
运动:即使短时间的运动也足以激活大脑开始投入于某些事情,因为运动可以促进前额皮质中的多巴胺分泌。有小伙伴反映,他常常在工作之前跳动五分钟,轻微地出汗之后再进行工作学习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超心流”状态。
正念:有的小伙伴曾反映,自己即使运动之后,大脑也总是会出现各种噪音,不断干扰自己,让自己无法静下心来工作,更别说进入“超心流”状态。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正在处于过度激活状态。要想降低这种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激活程度,我们可以尝试正念训练。
一说到正念,大家都可能会认为这个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起作用,但其实“临时抱佛脚”在工作学习前正念五分钟也是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激活程度的。
创造有挑战性的环境:要想进入“超心流”状态设定一个合适难度的目标很重要,难度微微超过你的能力即可。一般来说超过你的能力10%即可,大家一定要谨防高预期,设定了自己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这可能会使得自己自信心受挫。
及时频繁的反馈:及时频繁的反馈可以使得我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我们更专注。在工作学习任务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脚手架”帮助我们分解任务,一旦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我们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礼物也可以是积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庆祝一下,让自己好好地分泌一下多巴胺。
利用时间管理工具:一旦ADHD进入“超心流”状态,便难以自拔。长时间的专注会过度消耗我们的身体资源,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时候休息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可以在工作前就设定好闹钟,规定工作多久时间就休息一下,一旦闹钟响起无论在处理怎样的事情都必须在5分钟内停下。
有小伙伴可能会担心无法再次进入“超心流”状态。在我们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按照上面的步骤:运动——正念——创造有挑战性的环境——及时频繁地反馈——利用时间管理工具,通过这五步其实我们还是能够比较好地进入这种状态的,而且也避免了对我们的过度消耗。
总结
我们上面也说了“超心流”状态(过度专注)实际上是我们ADHD的无法进行任务转换的体现,是前额叶功能失调的典型特征。
它一把双刃剑,能否用好完全取决于我们。
虽说它有种种的不足之处,但是对于平时都无法专注学习和工作的小伙伴,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工作简直就是太幸福了,谁还管它的那些缺点?
其实不仅我们对“超心流”状态的认知是非此即彼的,我们ADHD常常对于我们的一些问题都是这样的,要么只看到缺点看不见优点,要不一看到它的优点把它的缺点忘得一干二净,但这都是不可取的。
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头脑中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
对于ADHD我们要保持客观地态度,平衡地去看待它,对于它的缺点我们不必太过悲观,因为一般都会有方法来帮助我们应对它。对于它的优点,它的发挥可能也有一些限制,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很好地驾驭它。保持平衡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全文完!
参考文献
Bush, G. (2009).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Attention Network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5(1), 278–300. doi:10.1038/npp.2009.120
Hupfeld, K. E., Abagis, T. R., & Shah, P. (2018).Living “in the zone”: hyperfocus in adult ADHD. ADHD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doi:10.1007/s12402-018-0272-y
注: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