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空城建设方案1.0

2023-04-11 21:41 作者:Esperanto世界宇  | 我要投稿

       今天大家跟我一起来造一座太空城。

       首先解释一个定义,什么是太空城?

       答:太空城是漂浮于宇宙空间中的城市,通常设计成滚轮或滚筒的形状,用滚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模拟重力,太空城中的人就生活在滚筒的内壁上。现在已经有一些电影和科幻小说中构想出了太空城,比如《极乐空间》《千星之城》《星际穿越》《星际迷航》以及小说《三体》。中国科幻已经在《流浪地球2》中展示了太空电梯,而且是迄今所有版本中最出色的一款,想必中国人将太空城搬上大荧幕也是迟早的事了。

       第二个问题,太空城与空间站有什么区别?

       答:太空城不同于空间站,首先在体量和规模上,太空城要远远大于空间站,太空城建成后将不再依赖地球补给,而是要在其内部形成独立的生态圈,要有海洋、山川、河流,以及各种活的动植物,还要有独立的能源系统。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造太空城?

       答:为了安全,或者说为了人类文明更好地延续。因为太空城的存在可以规避掉相当多的危险,比如说地球上出现过的各种灾变,以及未来可能遭遇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雪球地球事件、太阳风暴或氦闪事件,甚至是外星文明的光粒攻击把太阳炸了,只要发来的不是二向箔,人类都可以依靠太空城躲避在木星后面安全地延续下去。

       第四个问题,什么时候建太空城?

       答:在技术水平可以实现的前提下,越早越好,因为你不知道那些不安分的柯伊伯带天体什么时候会向地球撞过来,一旦撞过来了,实话说人类目前并没有什么卵招儿。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推演和挽救能力也很有限,甚至可以说,人类一直都在破坏生态平衡,一直都在试探大自然的底线,说不定哪一天《后天》和《2012》的灾难就会上演。而来自地外文明的威胁就更是难以估计,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是,早在1974年,科学家就已经向宇宙发出了介绍人类文明的“阿雷西博”信息,所以也请叶文洁同志不要懊悔,你不发也有人发,结果都一样。所以说,早一天造出太空城,人类就能早一天规避风险,就像买保险一样。不过,就算你再着急,也很难在300年之内造出来,因为人类目前并没有明摆在眼前的危机,既然没有危机,那大可以该赚钱赚钱,该躺平躺平,造太空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是不会有人琢磨的,所以我对建成太空城的估计是800-1000年。看到这儿你会发现,造不造太空城跟你、跟你的孩子、跟你孩子的孩子都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大家都是看不到的,单纯是我们这一小部分人的执念,或者说是瞎操心。

       第五个问题,建造太空城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太空电梯肯定是少不了的,太空城绝对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规模最大的建筑,而这些建筑所需的原料则全部要从地球往上运,不用太空电梯,这活儿是干不起的。第二个必备的条件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有反物质技术则更好),因为靠化石能源或者单纯依靠太阳能是难以支撑太空城的能量消耗的。第三个必备的条件是全世界人民的通力合作,如果人类到那时依然不能实现互相理解、共谋大业,依然处于军备竞赛或彼此敌对的环境下,太空城就永远建不成,唉,一下子又悲观上了,说到底文明的命运终究还要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同志们任重道远啊!

       好了,前提条件介绍完毕,下面开始建造太空城了。

       第一步,我们沿着《流浪地球2》的设定,在加蓬建起第一座太空电梯。

       第二步,在加蓬的东边一个时区的距离,也就是赤道东侧1665千米的刚果,建第二做太空电梯,同款的,上面的空间站可以叫方舟二号空间站。

       第三步,在两个方舟空间站之间连起一座桥,经过我的计算,这座桥的长度为:2×3.1416×(40000+6371)÷24,约等于12140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30%。建议宽度500-1000米。要求是这座桥要有足够的韧性,因为这么长的桥是无法保证绝对刚体的,一定要有足够的韧性才不会断,同时也为下一步做准备,它要能够被弯成一个巨大的半圆,估计是要用到大量的金属的。

       第四步,将这座桥弯成一个半径为1932公里的半圆,在中间造一个圆心轴,用多条长为1932公里的钢筋(或碳纤维材料)做固定支撑,所有钢筋都与轴心相连。

       第五步,在两座空间站的外侧再建一座桥,并在另一边也围成一个半径为1932公里的半圆,与上一步的半圆组合成一个两座空间站遥相对应的正圆,这样,一座滚轮状的太空城骨架就搭成了,整个滚轮周长24280公里,中间整整可以装下一个火星!

       第六步,在滚轮骨架的外围搭建一圈至少一公里高的外体,这个外体要具备密闭性、保温性和防宇宙辐射性。

       第七步,在两个空间站外侧装上发动机,同时启动,向滚筒的切线方向推进,让滚筒转起来,以使远端形成模拟重力,并在空间内注入生物所需的地球大气,启动照明系统,模拟光照。

       第八步,在具备重力和大气的基础上建设太空城的地表,山川、河流、海洋等,并将动植物移入太空城。这样,只要控制好大气循环和温度、湿度,一个可以居住的太空城就算建成了,这个太空城可以叫做方舟太空城。

       第九步,为太空城安装推进装置,可以在“滚轮”的侧壁上安装一圈推进器,这样就同时具备了推进和转向功能,可由计算机进行精密控制,将太空城推到太阳系的任何地方。有朝一日人类不得不离开太阳系的时候,也可以乘坐太空城奔向新家园,万一地球行星发动机出了故障,地球折在了木星那儿,至少可以用太空城留住文明的火种。

       第十步,太空城归根结底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小生态通常都是脆弱的,只有像地球这么大的生态系统才能抵挡亿万年的风霜雨雪,无论经历多少次浩劫都能够重获新生,这也是刘慈欣撰写《流浪地球》的理论基础,但地球同样有自己的问题,正所谓“船大难调头”,流浪地球的机动性是硬伤。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人类应该建造多个太空城,用数量来对冲风险,比如每一个时区都建一座太空电梯,这样就可以造12座太空城,不同的太空城可以模拟不同的生态系统,比如模拟极地环境的、模拟深海环境的、模拟高原环境的、模拟沙漠环境的、模拟雨林环境的,不同的动植物可以送到适合它们居住的太空城,太空城可以以各自的特点命名为极地太空城、深海太空城、高原太空城、沙漠太空城、雨林太空城,甚至只住动物不住人的“疯狂动物城”。太空城之间也可以相互补给、相互救援、相互移民,共同应对风险。

       追问:第一批去太空城居住的会是什么人?

       答:这就涉及到意识形态层面了,在资本主义的科幻作品里,太空城通常是有钱人才能去的,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建造太空城的钱很可能也是这些富豪出的,当然是他们优先,《极乐空间》里就是这种设定。但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太空城再好,它也只是模拟地球环境,就像用奶粉模拟母乳一样,模拟的再像,它也是假的,它跟母乳的营养是无法比拟的。第一批去太空城的人一定是极不适应的,甚至要时刻面临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上文说了,小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碳氢氧循环一旦卡bug,搞不好就憋死了。所以我断言,第一批去的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敢冒险、最有担当,愿意为人类文明付出的志愿者,以及太空城的维护保养人员,费用也是由地球联合政府承担的,那里一定是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共产主义社会。

 

后  记

       好了,以上就是我初步设计的太空城,希望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愉快交流,继续改进这个方案,只要是心系人类文明的人,都是我的朋友。另外说一个声明,跟我上一篇《太空社畜的一天——球粉原创番外篇》一样,本文不留版权,重复,本文不留版权,所有人都可以对本文进行转载、改编,制作音频、视频等,只要你爱科学、爱科幻、爱人类文明,我们就是同志,同志之间是不分你我的,记得来沈阳的时候找我喝一杯就OK了。


太空城建设方案1.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