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考,随笔

2023-08-10 19:14 作者:态度好点哦  | 我要投稿

    要生产出用于交换的物品,需要生产设备,和人的劳动力。

    人们需要的物品是多样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所以生产设备也是多样的。个人无法生产所有物品。因此需要社会分工。

    如果这样看,物品之间的交换才是有价值的。我能生产笔,你能生产纸,交换后才可以用来写作。

    引入一般等价物——金钱,也是作为交换的润滑剂,让人们更方便的换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引入商人,也就是东边的物品买到西边,低价的物品买成高价的人,其实也是可以归到上面这种经济的。只要商人赚的是从东运到西的劳动所获取的那部分利益。

    上面这种交换为主的经济模式,好处是稳定,坏处也是太稳定了,人们都是想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增长休息时间的。如果户户男耕女织,有衣服穿,有饭吃。在当下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当然想休息。毕竟生存就已经很辛苦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其实剩余的时间精力也不多。

    因此长远的考虑不是他们能做的,不是不够聪明,而是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其他的东西,也就没有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机会。

    但是,养一批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他们就会去做长远打算吗?我国古代长久的封建社会,和欧洲中世纪贵族社会告诉我们,——一般不会。

    生产者才真正有让生产活动变得更轻松的需求。空闲的生活,是去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条件,然而拥有了这些的人也就不是生产者,没了这些需求,如勇者屠龙,自己却又变成龙。

     他人利益的占有权,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建立。如古代科举,外国的贵族。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说是十年苦读换的,祖先辛苦打拼出来的。是很合理的。确实很合理,但怎么算账,是他的事。

     综上所述,要让生产者获得空闲,而又不剥离生产者这个属性,才能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益分配最公平。

    人们总有一种,要精确计算劳动者的每一秒,如果他一直都努力,那所有人加到一起,就会利益最大化的错觉。

    显然是不对的。n隶社会是最压迫的时代,然而没有科技迸发火花,效率也没有得到提升。因为那是对于n隶主利益的最大话。n隶主需求有限,而在相对宽松的“z本”时代,科技,生产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私以为,整个西方“z本主义”叙事,全是错的,根本就没有什么“z本主义”,凡事用了z本这个概念的,都要反复深究。“z本主义”,更像刚刚说的既得利益者的粉饰。

    有空闲而不事生产者,可不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肯定是可以的,很多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其实都属于这一类。这属于兴趣,爱好,理想什么之类的。

    总之,如果把“z本”时代的公司或集体,看成 “一个人”,那小公司无暇创新,大公司垄断没有创新需求。会不会有新科技,会。因为毕竟人都是聪明的,部分有余钱的公司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但发展模式和之前的社会一样,只是思想可能更先进一点,都知道科技好。但也是存疑的。

    要想富先修路,是很重要的经验,基础建设是最关乎每个人的。要做dd司机,首先要有路,而这个路,你可以走,其他人也可以走。如果把路看成生产工具,那他其实归属于使用他的人。

    生产工具的共有,是让生产者获得社会权力的唯一途径。因为对于不事生产者,这毫无意义。不会因此获利,而生产者,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好处。

    而平台化则是生产工具共有的最佳实践,比如某宝,某宝也算生产工具吧,对于不开店的人他不会有利益。而对应开店的他至少省下了服务器,管理,运维。

    我发现一个生产工具的成功共有,就是一次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规律。

    

思考,随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