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扼要写写自己本科这五年
在白云机场坐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因为自己的医学院生活已经结束了上半场,短暂休息过后,就要回去开始三个月的研究生+规培生活。
五年前,伴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我在家看里约奥运会,一边见证着中国女排一步步奔向世界冠军,一边憧憬着自己的大学生活,甚至为了2020东奥还特地忽悠我妈花3千块钱报了个线上日语班。
五年后,为了省邮费,录取通知书学校竟让我们回去自己取,而我依旧坐在电视机前看东京奥运会,一边见证着中国女排从卫冕冠军到连小组都出不了线,一边反思自己的过去。
用一句话就想给自己过去五年定个调,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回家快两个月了才开始尝试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这句话 既要反映出五年来的成果,也要反映出自己的不足。既要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又不能显得格局太小。想来想去,都很难下笔。我先把能想到的一种表达写在下面↓:
我的本科生活,总是在怀疑自我与突破自我之间循环,在集体中挣扎,在孤独中前行,如此这般,我重新评估了一切的价值,也慢慢摸到了自己的上限。
经过了五年的高等教育后,可以用以下几个对比来描述自己当下的特点↓:
重思索,轻实践;重规划,轻执行;重探索,轻回顾;重广度,轻深度;重承受,轻享受;重意义,轻功利。

这五年,确实有很多殊为不易的时刻,以至于如果问我本科最开心的是哪一天,我可能都说不清楚;但问我哪一天最痛苦,我绝对能第一之间说是2017年5月31号。这五年不是没有过酣畅淋漓的回忆,但能瞬间涌进脑海的,永远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时刻,这就好像提起大连的时候,总是想到山东,而不是想到辽宁,真是太糟糕了。
苦闷,孤独,迷茫……为什么一个正常毕业的大学生,竟然会被这么多负面情绪困扰多年?难道这世间就真有什么了不得的难题,竟需要一个平庸又贫穷的本科学生为之殚精竭虑?
这些负面情绪,是来自多方面的,比如:未来的不确定/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主动/被动与群体保持距离带来的无助与嗔怒;求而不得带来的失望与不甘;面对难以跨域的鸿沟带来的绝望……许多让人不愉快的小事——可能是被珍重之人的忽视,可能是没有结果的努力,可能是个体之间的摩擦,可能是在诸多变量干预之下导致的错过,可能是因没有绝对标准而起的争执等等,堆积过多后,就会造成令人遗憾的后果。这后果就是:我对我过去五年抱有非常复杂的心情——就好像我对广州的感觉一样。
我喜欢广州的二沙岛,但代价却是3个小时的通勤;我喜欢广州隔靴搔痒的冬天,但代价却是热到矫情的酷暑;我喜欢广州的文化/经济发达,但代价却是离家千里的苦楚。我对广州的感情是如此矛盾,像极了我对本科学校的态度。
水平相当的两个人可以做朋友,但很难交心。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可以在认知中共存,但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自我成全与自我毁灭,有可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规则与自由总得选一个,但有些人更想保留做选择的权利。我深知intj的痛苦与缺陷,但我不想就这样改变。好在生活终究待我不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里,我体验到了顿悟的感觉;在深夜五道口的酒吧里,我终于敢下决心肯定了自己。生命既是从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也是从不确定性中追求确定性。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未来是什么样?自由?探索?稳定?虽然我已经接受了普通高等教育,但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彻底固定下来。很遗憾也很高兴,我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