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篇小说《较量》 五十七 写作于2011.05

2023-04-23 05:33 作者:荷冬青一杯蜂蜜  | 我要投稿

五十七




上文书小陈借给部门买备件,约小林一起去,期间小陈和小林吐露了许多心里话,既消除了他们之间的误会,又使小林对小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来小林真诚的提醒小陈工作上要多加小心,生活中尽可能改变一下生活习性,少喝酒别贪杯,虽然这可能是一种缓解压力的习惯,但如若不然,有可能在四十五左右,有一场大病会等待他。虽然当时小陈有些紧张,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就逐渐淡忘了。 

小陈的这件事情,是在胡晓一彻底击败丁亮而发迹以后的事情。曾经那些追随胡晓一的一些人,因其主子得意而得以高升,有些围在丁亮身边的人,一时间弃暗投明,哪怕是不在胡晓一的项目组里,也要表示对胡晓一的忠心,虽然也会得到一些实惠,但是胡晓一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用,但不能重用。还有一些落脚丁亮门下,或死不改悔或无可奈何的人,基本在单位里生存空间很小。小陈就属于那无可奈何的人。 

曾经Z项目是单位重点项目时,为了扩大规模,买国产的设备,而且还被胡晓一坑苦了。胡晓一发迹后,他的Q项目自然成为单位重点项目,整个单位都在为Q项目尽心尽力服务着,胡晓一可不像丁亮那样,买设备就买进口先进设备。 

关于Q项目,有一个笑话在公司流传至今:胡晓一对外宣称,他的Q项目,在世界上都有一席之地,目前排名世界第三。后来一打听,世界上只有三家干这个项目。 

又过了若干年,胡晓一对外发布消息:我们已经世界第二啦!。再一打听,世界第二不玩儿了,所以他上升到第二了。 

至今他的Q项目地位稳定坚挺,仍然还是第二,因为什么,第一始终在干。 

其实这个第一,是丹麦一家制药企业,老板做Q项目因为个人喜好,丹麦这个项目,不像胡晓一的规模那么庞大,只有12个人,居然长期位居世界第一。老板的理念是,我生产的产品,在别人眼中是纯粹的行业商品,但我是把它当做艺术品来追求的。 

等这个老板的艺术梦不再做了,胡晓一就有可能实现世界第一的梦想了。 

那为什么世界上干Z项目的趋之若鹜多如牛毛,而干Q项目的寥若晨星甚至无人问津呢,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能明白,无论是Q项目还是Z项目产品,都同属一类行业产品,只不过是工艺及制造流程上的区别,在产品性能上,刚开始确实有很大差别,所以产品用途上也会有所区分,但是随着工艺改进技术不断突破,两者之间性能差别越来越小,有的几乎为零,但是成本一直是差别上百倍,大干大赔、小干小陪、不干不赔,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搞Q项目的原因,除了丹麦是个人爱好,胡晓一是沽名钓誉以外,一般就是仅供研究之用。 

说了这么多,书归正传回归正文,全单位都在为胡晓一的项目服务着,在他进口设备稳装的时候,全单位要统一思想:全公司一盘棋。 

无论是动力部门机加工人员,还是生产一线的维修人员,都要出来帮忙,小陈自然也不例外,虽然还有本部门的工作。 

其实在这台设备进场前夕,小陈时常感到身体不适,有时还会不明原因的浑身出虚汗,甚至湿透衣衫,上班时,总是随身带着药,因为身体原因,曾向丁亮请过假,丁亮也批准了。真是时机不凑巧,就在进口设备进来稳装的当口,小陈又请假歇班了, 

小陈因为总在丁亮的鞍前马后辛劳,胡晓一看在眼里心里总觉得不舒服,见稳装现场没有小陈,胡晓一有些怒气的问丁亮:小陈现在哪里,他怎么没来和大伙一起干活呢。 

见胡晓一一脸的不高兴,丁亮此时嘴里吱吱唔唔的,胡晓一见丁亮说话吞吞吐吐,气就不打一处来,胡晓一对丁亮说道:这个小陈干活是不是有点耍乎(不好好干或不认真或偷懒耍滑)。 

其实小陈真冤枉,他请假丁亮是批准的,可丁亮此时还是没有替小陈辩解,胡晓一此刻有点恼怒了,他扭身对气站的大驴说:吕师傅,通知李松时刻准备,随时替换小陈。 

然后他又对丁亮却说:实在不行我看就让他在家呆着吧,别让小陈来了。 

在一旁的付景一看情形不妙,他悄悄地来到车棚,赶紧骑车到小陈家里,告知小陈,胡晓一对其有点误会,通知小陈赶紧上班,如若不然,胡晓一就会让他下岗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小陈,心中非常无奈,有口难辩,自己虽然请了假,可谁让丁亮不给自己做主呢,没办法,强打精神上班去了。 

见到小陈来了,胡晓一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仍然不高兴。小陈换上工作服,走向设备扶梯,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着,到了顶端不消一会儿,心中一阵恶心,赶紧又扶着栏杆,一点一点的往下走,当到了地面上,他扶着墙,努力地向休息室艰难的挪着,终于来到了休息室的桌前,他刚刚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药瓶,刚刚拧开瓶盖,人不由自主的扑倒在地,药粒儿不规则的撒了一地,有一粒药慢慢 慢慢的转动着滑向了桌下,..........................



长篇小说《较量》 五十七 写作于2011.0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