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凭子贵的苏老泉

2023-04-23 18:37 作者:柒块三毛六  | 我要投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虽然有《六国论》这样的名篇传世,但人们一提起他,往往会说,他是苏轼的父亲。

 

三字经里说: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我们经常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种人生态度的重大转折?答案是,这一年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苏轼。以前人们为了拴住浪子的心,家里就会让他娶妻生子。有了需要自己养育的孩子以后,这个人就很难再成为巨婴了。苏洵就是一个因孩子而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典型。“课子课孙先课己“。苏洵的这一发奋,不但成就了孩子苏轼,也成就了他自己。苏家本来在四川眉州是地方豪门,而且一直诗书传家,有着深厚的家学传承。他们在写信时,一般都会落款为眉山苏某。在积淀几代之后,终于在苏洵手里,出现了一门三苏。甚至今天眉州还有古迹三苏祠,任人凭吊。

 

为了孩子的未来,苏洵要以身作则。作为成年人,苏洵拥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严以律己,可对于正处于贪玩年纪的孩子来说,要想让他们坚持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苏洵却有他的“算计”。每当孩子玩闹的时,他就故意躲进角落,拿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他们上前探寻父亲的“秘密”,苏洵又连忙把书合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久而久之,两个孩子便对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便父亲不在身边,也会如饥似渴地阅读父亲的藏书。


 苏洵甚至经常带着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这种我们感觉比较现代的教育理念,甚至在北宋就有人在这么做了。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做父亲的,一定是红楼梦里贾政那样的刻板严厉,不苟言笑。很少与孩子们亲密接触。当然了,这或许是因为苏洵当时宅家带娃,属于灵活就业有关,否则的话,假如他每天九九六,也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来陪孩子。而他如果是豪门巨贾,他又可能会花钱请人来陪孩子,那种牵狗架鹰,带三五小厮的游玩,则是另外一种趣味了。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从这里我们再结合苏轼的山水游记,不难想象当年苏洵和孩子们的自驾游是多么兴致盎然了。我想这些童年的经历,一定是形成东坡豁达乐观性格的重要原因。


菜根谭里说: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我们在赞叹苏轼人品才学的时候,却往往不会想到苏洵的教子之道。

 


父凭子贵的苏老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