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失意的《终结者6》,败走的好莱坞科幻,是时候发挥中式科幻的威力了!

2019-11-17 22:22 作者:幻夜殿下  | 我要投稿

《终结者6》没能挽回好莱坞科幻的尊严,卡梅隆引以为傲的灵丹妙药,终于在中国市场也失效了。习惯失忆的观众早已忘了《阿凡达》。毕竟,在好看又好评的流量电影裹挟下,观众的记忆只有七秒。

《终结者6》不过是末日的自嗨,影评人越卖情怀就越显苍白,是时候发挥中式科幻的特殊威力了。施瓦辛格老矣,吴京才是中国科幻的未来。中国科幻,迟早要吊打好莱坞!

A、终结者,向前看

回顾漫长的终结者系列,绝对是一部英雄落幕的壮丽篇章。迄今为止,“终结者”系列足足拍摄了六部作品。只有1984年的《终结者》、19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由卡梅隆执导。

第一部《终结者》神作,以650万美元的投资博得了78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不仅为这位30岁的加拿大导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就了当时还未转型成功的“健美先生”施瓦辛格。

《终结者2:审判日》是所有终结者系列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也是卡梅隆的巅峰之作。后续三部,虽然讲述的依旧是约翰·康纳与天网对抗的故事,却评分一路走低,亏得一部比一部惨烈。2015年,投资1.55亿的《终结者:创世纪》承担着“重启系列”的重任,却票房口碑双双失利。多亏反响良好的中国市场,才险险回了本。

所以,单从票房影响上来看,《终结者》系列根本支撑不起卡梅隆的好莱坞名导光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才是卡梅隆卡神大放异彩的法宝。而《终结者6》仅仅是《终结者2》衍生的续集罢了。

《终结者6》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型商业大片,它依旧是非常典型的“追杀”性质电影,主角和机器杀手的斗智斗勇是故事主线,而在紧张的逃亡之中,人物性格的凸显和人物情感的转变是影片的重心,

作为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这种小格局的追杀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电影拍得缺乏亮点,既缺乏幽默感又缺乏惊艳眼球的视觉特效,在这个娱乐年代,这样平庸的质量对于一部2亿美元投资的大制作来说,显然是不合格的。3.5亿美元票房终局,更为不值一哂。

卡梅隆监制失败了吗?

不,是观众的审美业已疲劳,《终结者6》没有跳出原有的窠臼,新新人类所要的超体验感,没有得到满足。情怀拯救不了虚空的市场,剧情和人设才是王道。

然而,这恰恰是《终结者6》最难弥补的硬伤。

B、失意的终结者,无奈的卡梅隆

卡梅隆直接在《终结者6》开头部分,一枪结果了约翰的童年时代,让前三集里围绕约翰的情节统统开挂,然后重新确立一个未来的反抗军新领袖,由此展开他的这部电影继续探讨的人类命运与个人宿命的问题。

来自未来的全新液态金属终结者REV-9(加布里埃尔·鲁纳饰

)被派来追杀未来的人类抵抗新领袖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娅·雷耶斯饰),为了保护丹妮,来自未来的强化人格蕾丝(麦肯兹·戴维斯)与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以及 T-800(阿诺德·施瓦辛格饰)一起携手对抗REV-9,并与REV-9展开了生死较量。相比于前几部《终结者》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里更加突出女性英雄的形象,阿诺德·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T-800直到影片下半场才出场,这样的设定也有点出乎观众的意料。

终结者系列,机器人向来是最大的看点之一。《终结者6》的分身机器人REV-9比《终结者3,4,5》中的新型号终结者都要有特色,刻画得也更加鲜明,但是远达不到《终结者1,2》的惊艳。

而在角色性格上,《终结者6》给REV-9增加了更多的人性化特征,懂得跟人类交谈套话,更加具有伪装能力。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分身的概念以及更加具有伪装能力的展现都是点到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分身合体为REV-9带来更强悍的战斗力,也没有看到增强的伪装能力使其显得个性十足,我们看到的只是面目有点和善的《终结者2》液态机器人的升级版而已。

电影中明明已经设定出了看起来狂暴如猛兽的REV-9,不明白为什么不为REV-9在最后增加一个暴走模式之类的绝招设定。

另外,被过度消费的施瓦辛格,也成为了最失意的角色。

由于多次被“重启”,大家对于施瓦辛格的T-800的情怀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虽然这部主打了回归的琳达·汉密尔顿,但是最能勾起大家情怀的显然还是施瓦辛格,然而在上一部《终结者5:创世纪》中,施瓦辛格的情怀作用可以说已经被放大了太多,不了解这部《终结者6》的设定的人会觉得疑惑,即使了解设定的人,应该对于老年T-800也没有太多感慨了,也就只有在施瓦辛格说出那句“我不会回来了”之后会触动一下。

虽然不舍,其实大家也真的希望,这次他真的不会回来了,因为,真诚的告别,只需要一次就够了。72岁的施瓦辛格又有几多眷恋呢!

抛开施瓦辛格,再度回归的琳达汉密尔顿,也为此片平添了许多末日黄花的味道。

年老的琳达·汉密尔顿,也是初代莎拉康纳。岁月流转,63岁的汉密尔顿,远远不及麦肯兹·戴维斯饰演的格蕾丝。即便她在《终结者1、2》有过近乎完美的表现,“拯救人类的英雄母亲”,也是一个屈居二位的模糊角色。她的回归,很大部分是卡梅隆的执念。

詹姆斯卡麦隆坦言:「现今影坛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把这个角色的细微情感与每个动作都能精准呈现。放眼望去没有任何年过60的女性动作明星能够参考,但她却做到了!」在该片同时登场的另外两位女演员表现更是亮眼,为影史创造出前所未见的女性动作英雄典范。

话虽如此,汉密尔顿的出现并没有为《终结者6》带来爆棚的口碑,反倒是一句不合时宜的台词,引燃了大众的牢骚。

一位影评人评价道:“《终结者6》重复使用了前几部电影中的图像,视觉效果,甚至对话,包括电影总被重复使用了很多次的台词,现在这些台词在《终结者6》中,引起了观众们的抱怨。当然,很高兴看到琳达·汉密尔顿回归,因为她扮演的萨拉·康纳深受大家的喜欢。但是那句‘我会回来的’居然由她说出口,这真的是太搞笑了,琳达·汉密尔顿理应得到更好地对待。”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观众们更喜欢能够看到一些经典的时刻,就比如那句台词“我会回来的。”很可惜的是,导演提姆·米勒自己本人非常不喜欢这句台词,这也是为何他让琳达·汉密尔顿说出这句台词,而不是迎合观众的口味,让施瓦辛格说出这句台词。

无可饶恕的败笔,本就无可饶恕。这是导演无心还是汉密尔顿之过,谁也说不准。唯一的结局就是,《终结者6》变味儿了。

它不像是终结者最好的结局,更像是续貂的尾巴!

什么新生代肌肉猛女戴维斯,以及女主娜塔利娅·雷耶斯,都是好莱坞玩惯的超级英雄拯救使命少女套路。导演米勒大概也没想清楚为什么有些观众不买账。或许米勒低估了观众的智商。要么就是施瓦辛格和汉密尔顿根本不是90后、95后的菜。

《终结者》最终又终结了谁呢?

回首刚刚崛起的中国科幻,《三体》刚刚拉开序幕,《流浪地球》震惊了好莱坞,而下一个中国科幻新锐导演,也不止一个郭帆。50亿票房轻描淡写,是时候发挥中式科幻的威力了!好莱坞,该不该颤抖呢?



失意的《终结者6》,败走的好莱坞科幻,是时候发挥中式科幻的威力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