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铳

三眼铳约长一尺,口径跟鸟铳一样,可以放入三颗铅弹。铁要炼熟,两筒相包务使合缝密实,眼内大小得宜;亦以钢钻稍车之,使眼内光直,出弹方准。三管攒而为一,用箍三道或只用口箍一道。眼要挨底钻使不后坐。铳后共打一库箍装木柄,柄后用一铁钻或以铁箍。
虽然三眼铳的铳管短,还不能像鸟枪那样瞄准,但它在二三十步距离里还是有不错的威力的,三眼铳的最佳射程为三十步,这个距离内可以击破重铠,如是在百步之外开火就没杀伤力了。当时在与日军在朝作战时,日本人觉得三眼铳的近距离威力惊人,虽然没他们鸟铳打的远。但是近距离威力不错火力也不错,能连发三下。
用法
步兵的三眼铳每个铳管中只放上一个铅弹,在八十步内平放发射;明朝骑兵所配的三眼铳由于在马上发射时命中率没步兵高,为了提高命中率,他们就多放几个,步兵在管内只放一个,他们就在管内放两三个铅弹,在四十步内发射,三眼铳在单独使用时是连发,在与其它火器配合时,为了弥补其火力弱的缺点,是齐发的,有时为了加大杀伤效果,每个铳管内装二三个铅弹。三眼铳也可用于近战,近距离时就当锤子来抡。如果前面那三个管可以拔掉,那就拔掉,当棍子耍!
直到万历末年,三眼铳在明军中的使用并不普及,只是作为鸟枪等单管铳的辅助用器。后来到了女真崛起再加上鸟铳的质量因工匠原因开始变差,才慢慢成为辽东地区主战火器。明末时,辽东各镇几乎都以三眼铳作为装备,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普遍装备着三眼铳。根据辽东镇于1630年的编制,正兵火器营的基本战术单位”队”,即是全装备三眼铳部队。《开原图说》的三眼铳资料:
正兵枪手四百名分为四方,每方一百名,百总统之,共百总四人。每总分为四队,队二十五人,队长统之,共队长十六人。每方大炮十位,四方四十位,一炮二人,共炮手八十名。每方三眼枪八十杆,四方三眼枪三百二十杆,共枪手三百二十名。每枪十杆间大炮一位,共大炮八位,余二位设于营门。车营既苦无军,若前无障拒又不得施火器之用,每方且安拒马枪八十架,四方共三百二十架,行则带于枪手,马上驻则以铁锁环之,此方营也。其中子营以协营门,下人役二百名,内丁一百名,中军内丁五十名,共三百五十名,分十四队,羽翼主将即兵法所谓握机也。
其射打号令掌,一声号各枪手上马,二声号各挨队伍站立,三声号各照队伍前行。遇敌掌喇叭即止,点鼓下营,枪炮手各按队伍摆列,先列拒马枪,次大炮及三眼枪,摆列齐备。摔响钹一声鼓止,如遇贼冲,一阵击金一声,枪手点放三眼枪一孔,击金第二声点放第二孔,击金第三声点放第三孔。如遇贼三连冲不止则连声击金枪炮更番装打不绝。则退起营,掌号一声收拒马枪及枪炮入队,二声号上马,三声号条队前行。若追袭之际,卒遇逹贼不及下营,枪炮各按队伍条为长营轮番更打且战且行,有进无退焉。若与贼持久,欲使炮声不绝,则以四炮为朋,每方二朋,四方八朋,共炮三十二位。每朋马兵十六名,骡四头,八朋共马军一百二十八名,骡三十二头。一朋十六人之中选能干有眼力者一人看苗头,选有胆气者一人点放,选手疾者一人安火线,选便利者一人装火药,一人装大小铅子,再选有力者专管捅炮二人,一炮共八人,余
三人捉马骡看苗头及点放,二人在营前不动,装完候放之炮,在见放炮后之左安火线装火药铅子,三人在装完候放炮之后,放过候装之炮,在装炮三人之后各专一事不许错乱,各按方位不许那动,轮流装替更番打放庶循环不绝。每朋布药袋一筒,木马二十筒,皮条串带装火药之人司之,大小铅子袋一筒,木手捶一柄,铁通杖一根,皮条串带装铅子之人司之,火线袋一筒,铁锥二把,小刀一把,皮条串带安火线之人司之,火绳点放之人司之,支炮木马厚薄不等三四十筒,皮条串带看苗头之人司之,平居‘稽’查庶临事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