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乌克兰出现的后勤灾难,同样解放军在台海是否能避免?
二战时美国著名军事将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将军的一句话指出,“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军队面临的挑战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勤问题造成的,而乌军在扎波罗热发动的打击,包括反炮兵作战,最终也是为了制造俄军的后勤灾难。
对于解放军来说,观察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表现,最重要一个领域也是后勤。因为解放军在很多精确打击武器领域早就非俄军可比了,而要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做好后勤,复杂程度交是空前的,毕竟解放军要完成的还是跨台海登陆作战。
近日,美国《外交家》杂志发文关注中国军队对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后勤思考。在中国看来,乌克兰战场上的后勤 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俄军在前期的集结和初始攻击。在“特别行动”之前,俄罗斯想使用欺骗手段来积累战争物资,但是最后还是被美国成功的预测了进攻行动。
二、俄罗斯军队放弃攻击基辅并转向顿巴斯和南线作战。战争开始后,俄罗斯试图“控制关键枢纽城市,建立前线后勤保障中心”,最后都失败了。为了解决后勤困难,俄罗斯还“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小规模受损车辆收集和维修点”,俄军还试图拼凑出长期战争所需的必要后勤支持。
三、2023年以后俄乌专变稳定的阵地战的情况。
在中国看来,俄军出现的后勤灾难主要是源于自大,而且缺少对乌克兰后勤的破坏能力。“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军队,未能制定足够的后勤支持计划”。这种自大在整个指挥系统中猖獗,导致缺乏准备。
也就是说,俄军高层领导普遍低估了敌人,认为行动会很快取得胜利,装备的装备和弹药供应严重不足。在另一方面,俄罗斯军队精确制导弹药供不应求。这导致地面部队使用越来越多的非制导炮弹、火箭和战术导弹。打击同样一个目标,非制导弹药对后勤 的依赖要更严重。再加上俄军缺少能破坏乌军后勤 节点的远程打击武器,反而是乌军有能力对俄军后方的桥梁、仓库等进行破坏,最终让俄乌在后勤支持上出现了一种平衡的态势。
俄军没有高效的后勤支持,还受限于缺少中国国内的高效铁路和公路网,而且克里米亚大桥也经常受到干扰。未来甚至连亚速海沿岸的公路都可能有被乌军干扰,这一切都预示着俄军难以取得后勤优势。
对于可能进行跨越台海作战的解放军来说,如何组织高效后勤也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军事准备工作最生要的一环。好在,我们不会再犯俄罗斯的错误。
第一,对台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后勤,我们可不能重复俄军轻敌的大错。准备更多精确制导武器,全面破坏台军的后勤支持网;最大限度的获得制空权,全面原则台军的反击力量,都是确保解放军行动顺利的基础。
第二、相比俄军在后勤上的粗放,解放军其实完全可以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益。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后勤的精准支持和高效管理。
第三,如何利和民用力量保障后勤,必须纳入军事行动的考量。俄罗斯现在主要是招聘民营公司负责运送弹药,而中国大陆对台作战所需要的后勤只会更复杂,使用民用车辆和船只提供补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四、尽可能夺取台湾岛的机场和港口,这是加速战争进程的关键。也就是说在台湾岛保持几个大型后勤补给中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更多的尝试使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无人装备只进行后勤补给,这也是中国大陆的优势所在。
总体而言,对解放军来说,如何快速完成统一大业,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组织起高效的后勤。在这方面我们不但要重视,而且要更多的使用新技术,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俄罗斯做不好的事,我们这边完全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