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千奇百怪的羁绊?继续聊一聊武将联动
写在前面的前面
注1:本文不讨论强度,只讨论设计思路。涉及强度问题简单带过,避免因强度产生争论。
注2: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均不绝对,有反对意见可自行遵循自己的体系。
注3:本文文字并不100%精确,有些言语可能存在歧义,大致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即可,不必因个别反例纠缠不清。
注4:本文所有讨论的设计均以十周年服务器为准,也会顺带提及OL或手杀的内容。

写在前面
本篇涉及的内容很容易联想到强度相关,但本次探讨仍然暂且忽略强度问题(尤其是相克部分),只看原理。
本篇的讨论建立在上一篇,一个武将自己的技能联动搞明白以后再去研究和其他武将的技能联动。当然在设计自己技能的时候去考虑其他武将是正确的选择,但不能拘泥于此。
还有在例子方面,尽量举一些“设计如此”的例子,而不是“意外收获”的例子(比如曹叡戏子,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也足够厉害,但不是设计师有意为之的,而是凑巧达成了这个组合)。也就是说,我们从设计角度去分析现有武将技能的相生相克,而不是游戏玩法,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一点。

相生相克
武将相关的联动方式,除了没关系的之外,大概可以分为这两类,相生和相克,互相成全或者相互制约。
我们就按照技能联动的方式,结合技能的基本要素做一定的分析,这样看起来可能也会顺畅一些。
相生:指武将之间的配合,一名武将的出现可能会使令一名武将超越平时的表现,达成1+1>2甚至更多的效果。相生的方式有很多,可能风格类似,可能互相成就,还有些肯能会弥补短板。
类型相生
这种比较少见,而且可以归类到后面的类型里,只是特意提及了技能类型,而在玩家的DIY中,针对其他角色的觉醒技的一些设计也不少见。
举例:国战的李傕郭汜

严格来说一上来就举国战的例子可能有点偏,但对于技能类型的相生,这个例子比较经典。李傕郭汜可以让限定技视为未发动,除了自己本身的技能以外,对应的是贾诩的乱武,能多开一次,也对应了他们和贾诩在历史中的关系,也是“文和乱武”时期的写照。
时机相生
A武将的出现给B武将增加技能发动时机。也就是用创造更多时机的方法增加B武将的发动频率
举例:刘禅和张星彩、冯方和冯妤

张星彩是刘禅的皇后,刘禅的“放权”自己需要弃牌,“享乐”更是需要杀他的人弃基本牌,这两个技能都增加了弃牌的可能性,而张星彩的“甚贤”可能会因此增加不少可发动的时机。

设定上冯妤是冯方的女儿,冯妤的技能需要其他角色摸牌阶段多摸或者少摸牌,而冯方的技能正好可以让别人多摸或者少摸,帮助自己的女儿增加了技能发动时机。
条件相生
A武将给B武将技能的使用条件提供便利。也就是用降低条件达成难度或提高条件达成概率的方法增加B武将的加技能发动频率。
举例:赵昂和王异(赵昂“杂谈举例”三杀!)

赵昂和王异是夫妻,只不过这对夫妻隔了十年时间才终于在三国杀中团聚。赵昂的“忠节”可以令濒死的人回血,但条件是“因失去体力濒死”,而王异的“贞烈”经常可能会令自己因失去体力而进入濒死状态,正好这时可以被老公捞起来。
消耗相生
A武将可以减少B武将的技能消耗,或是弥补技能消耗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举例: 曹仁和曹丕

曹丕和曹仁是叔侄关系,曹仁的“据守”需要翻面才能发动,而曹丕受伤可以发动“放逐”使别人翻面,本来这是一个控制类技能,但放在曹仁身上妥妥的把负面效果变成了正收益。
效果相生
A武将可以提高B武将技能的发动效果,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相生方式。
举例:曹叡和郝昭

曹叡和郝昭是君臣关系,郝昭于陈仓拒孔明北伐正是曹叡在位期间,也正因此,郝昭深得曹叡赏识。这一对也属于人气很高的强力组合了。郝昭的“镇骨”是双重属性,可控制可辅助,曹叡通过“明鉴”把牌给出去以后就空手牌了,很容易遭一轮毒打,但是有郝昭在,可以保证通过镇骨大量过牌。
代价相生
A武将可以防止或弥补B武将技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消耗相生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看目标武将的“生”部分是消耗还是代价,这部分的相生不太常见,毕竟帮别人“擦屁股”远不如让别人“拉的更痛快”(这是什么鬼比喻???)。
举例:刘辩和唐姬

代价相生的例子不是很好举,我们暂且把刘辩的负面技能看成代价好了,刘辩和唐姬是夫妻关系,刘辩濒死别人不能给桃救他,只能靠他自己,如果唐姬在场,可以多一个捞刘辩的机会,也算是一定程度弥补了刘辩的短板。当然这对组合的相生不止于此,他们的过牌量也是很惊人的级别,可以说唐姬完全是刘辩的伴生品(过于依赖或针对某一个武将,超过限度的话也不是一件好事)。
其他相生
还有一些相生,他们不是直接在技能发动时立即产生增益,而是有一定的延迟或是不直接表现出来,但他们达成的效果有时候却很惊人。
举例:
早期的卧龙和凤雏,技能虽然没有直接关联,但凤雏多铁索,卧龙多火攻,这对组合也算是把赤壁之战的情形做了一次经典还原了。
还有更加经典的刘备与荀彧的配合,这对组合也曾经横行了军八很多年,被玩家戏称“遛狗”。虽然这两个武将历史上关联度不大,但他们同样终于汉室,设计师也有意让他们有一点风格上的联动了(包括刘协也是)。
孙权和周泰同样如此,周泰曾在战场上多次保护孙权,满身伤痕,所以在技能设计上也做了一定的贴合,孙权的手牌数量很关键,所以比较怕拆迁队,周泰的技能可以很好的保护孙权的手牌,而代价也正是周泰的血量,周泰虽然很能抗,但终究还是有失血过多的时候。

相克:和相生相反,一名武将的出现可能会使另一个武将的发挥达不到理想效果。我们也按照相生的方式来列举可能的情况。
类型相克
针对某种技能类型而做的一定克制,会在技能里提及某种技能类型(也可能是非某一种类型)。
举例:界关羽、界马超对非锁定技能的克制

关羽和马超在做界限突破的时候就考虑了对魏国卖血将克制的问题,选取“非锁定技”不能发动的形式是最简单直接的,这是在技能里提及技能类型的直观的相克。
时机相克
针对某个时机的克制,可能会使某个时机发动技能的武将错过时机或是减少这种时机的出现。
举例:老朱然和卖血将

说一个以前的案例吧。初版朱然的技能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就是那个外号“朱终止”的那个:“胆守”当你造成伤害后,你可以摸一张牌,然后终止一切结算,结束当前回合。这个技能的设计本意也是克制卖血将,只是方式不同,采用了直接跳过时机的方式让卖血技能无法发动。当然也正是因为诸多结算问题,最后这个朱然的技能也被改掉了。
条件相克
针对某些条件的克制,可能会使某个武将发动技能的条件难以达成。
举例:于吉和孙策
于吉和孙策也算是老冤家了,众所周知孙策在觉醒前人称“江东小白板”,觉醒后的能力倒是提升很大不过经常悲剧的死在觉醒的路上。孙策的觉醒条件是在自己的回合开始时“体力值为1”,而于吉蛊惑后给别人的缠怨,刚好让人“1体力时所有技能失效”,也就是说一旦孙策被“缠怨”,就再也没法觉醒了。不得不说K神在早期设计“场景还原”的武将连动时是非常有水平的。
效果相克
针对技能效果的克制,使武将的技能收益达不到原有的效果。
举例: 刘备刘表和蔡夫人、夏侯惇和曹性

蔡夫人是一将成名的获奖作品,而其主要的获奖原因也和与刘备和刘表的一些联动有关系。刚好这两个武将都属于回合内不太用牌指别人的特性,这个设计选取的联动角度非常合适,很有窃听的感觉。如今这三个武将都有了界限突破版本,但最早三个武将的联动还是很经典的。

还有一组有意思的相克关系值得说一说,那就是夏侯惇和曹性。我们都知道曹性射瞎了夏侯惇一只眼睛,而夏侯惇“拔矢啖睛”后反手砍了曹性,在技能表现上,曹性扣红桃牌发出流失,标夏侯惇如果受伤刚烈,翻出来的必然是红桃,也就是没法刚烈成功。但界限突破的夏侯惇就不同了,受伤判定一定是红色反伤,曹性只能乖乖掉血。简单来说,就是曹性克标夏侯惇,但被界夏侯惇克,有一种“是曹性把夏侯惇打觉醒了”的感觉,属实是设计师津津乐道的“自嗨”了。
还有一些相克关系,不直接在对方技能发动时产生效果,而是比较间接的削弱其技能,这类克制通常可能会对被克制武将的使用造成整体的影响,或者也有可能对被克制武将本身没什么影响,但是让自己的技能收益提高,导致对方在发动技能时有所忌惮。
举例:、曹操和袁绍、张辽和孙权、李傕和段煨、夏侯渊和梁兴
曹操和袁绍的相生相克也是早期的经典联动之一。有曹操在场的时候,袁绍放箭都会有所收敛。
上面已经说过,孙权是比较怕别人消减自己手牌的,而张辽的主要特征就是消减别人手牌,设计上是有一定的相克关系的,尽管张辽单挑打不过十万…
再说两个比较近的技能联动的例子
一个是李傕和段煨,段煨的技能虽然改过一版,但基本还是针对李傕的技能模板去设计的。历史上李傕死于段煨之手,所以李傕是狼袭,段煨设计成了狼灭,两个技能也针对的李傕的技能效果。段煨这个武将虽然是针对李傕设计,但其存在感在对局中并不低,有没有李傕都能有很好的发挥,所以技能也比较受欢迎,但是这种从名字到描述充斥着“过度玩梗”的设计并不是十分优秀的。
还有一组相克的设计,夏侯渊和梁兴,历史上梁兴是被夏侯渊击败的。
夏侯渊可以翻面出杀,梁兴的锁定技,翻面状态不同受伤会有所增加,所以夏侯渊有打梁兴加伤的机会,反过来梁兴发动1技能应该也不会管已经翻面了的夏侯渊要牌的,这样会使他自己翻回来。这组相克也充分利用了翻面与被翻面的关系。
目前游戏中的相生相克关系还有很多,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的武将之间的关系其实不是“故意设计”出来的。毕竟游戏里有几百个武将,想只和有关系的武将产生联动是很难的事情。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和自己设计的武将有意外的相生相克关系”这件事,只要满足了自己本来想要的效果即可,除非过于影响了游戏体验或是与设计本意相悖。也正是如此,上述例举的所有相生相克关系都是“设计如此”的,没有例举“意外收获”。
一些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技能发动完全靠其他武将技能,相生相克均如此。
比如,武将技能触发时机是“当你的手牌被其他角色获得时”,这个时机如果不考虑其他武将技能的话,就只有顺手牵羊可以做到了,因此触发时机是很少的,所以通常是会和自己的另一个技能有一定联动,使自己的这个技能时机变多(蒋干正是如此)。这也就是上一篇杂谈里提到的“触发式”联动。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设计单一的武将技能是这个触发时机,也不是不行,毕竟虽然少但也还是有顺手牵羊可以触发的。
而如果你想设计的技能触发时机是“当你失去体力时”,那基本就要有另一个技能配合了,否则如果场上没有让别人失去体力的技能的话,这个武将就无论如何都发动不了技能了。
2.相关时机或触发效果的计划外武将简单考虑是否有结算问题。
拿出现过的武将技能举例,老刘备和界夏侯惇,老界曹仁和曹丕

标刘备的技能可以一直给别人发牌,正常情况一个人是没办法一直有牌的(陆逊:?),所以这个技能基本也没什么问题,反而还能形成很多的配合,除了前文提到的遛狗,经典3V3里的刘小华阵容也是T1级别的组合。但界夏侯惇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和谐的局面”,界夏侯惇拿到牌就可以分出去,所以理论上他和标刘备可以一直互相传牌直到,嗯,直到有人起来打他们吧…因此刘备在同期也进行了界限突破,不能无限制的给别人发牌了,也算是一劳永逸吧。

还有老版界曹仁和曹丕,曹仁在经历第一次界限突破的时候调整了一版技能是可以在翻面的时候使用一张牌的,这就导致,如果曹丕去翻曹仁,曹仁也可以立即用牌。曹丕的技能发动时机是伤害事件过程中,这是一个很敏感的时间段,如果插入用牌事件,那就有可能引起新的伤害事件。早期的双濒死就是这么引发的。如果曹仁放AOE,曹丕翻了曹仁,曹仁可以继续用AOE,曹丕再翻,曹仁再用…虽然AOE数量有限,但从第一个AOE开始曹丕之后还没结算的人可就说不清该什么时候结算了…
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上述两种问题都是很难想到的,除非玩到否则不容易发现,官方也因此出现过一些此类问题,能想到最好,想不到没关系,遇到了再改。
本期的武将相生相克就讲到这里,如果你还对哪些武将的相生相克关系感兴趣,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