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4.14 无产阶级
【本文转载自《哲学小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14、无产阶级
亦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指不占有生产资料,被迫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的劳动者阶级。它出现于十四和十五世纪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成长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和机器工业发展以后。无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斗争的第一阶段是自发的。这时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的片面现象及其外部联系。他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了广泛而有组织的斗争,斗争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自觉的斗争阶段。这时无产阶级就成为一个“自为的阶级”了。他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他大公无私,最有远见,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彻底性。他与其他劳动者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无产阶级是“革命社会主义的天然代表”,[i]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无产阶级除具有上述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外,还有以下几个独特的优点:(一)[-]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种压迫,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二)[-]无产阶级一走上革命舞台,就在本阶级的先锋队 [-]的领导下,成为最有觉悟的阶级;(三)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工人占多数,[-]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天然的联系。当然,也保留了农民的一定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掌握了生产资料,成为国家的主人翁,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但是无产阶级肩负着消灭一切剥削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改革一切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达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
[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