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の应试小技巧(Ⅱ版)

更新自2021.5.29
大家好啊,我是小小音(๑╹◡╹)ノ”
好久不见,不知道大家想我了嘛
高考临近,我们的学习余额已不足
刷题刷知识点当然是巩固硬实力,但考试毕竟是一种形式
我们老师曾曰:“考试得分,就要‘不择手段’!”
不妨了解一些“技巧”,争取“多快好省”地拿分
注意:以下所有内容均为UP自己实践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于每个地区或个人,仅作为参考,硬实力才是真道理

选择题
善用正推和排除法!充分利用材料信息,高考材料除了“硬核”传统文化,基本上没有“废话”!
一般来说,高考选择题遵循“均分”原则,即A/B/C/D数量基本一致。当我们面对一些不会的题目的时候,我们不妨参考这个原则去作答。但是有个缺陷,就是你必须保证除了不会的题目之外,其他题目一定正确,否则可能会引发连锁效应,得不偿失!
主观题
主观题就是考验模板熟练度了,带进去就完了,有多少想多少就写多少!(别超出答题范围,按点得分)因为现在考察的就是同学们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及发散思维。
学会“舍得”,不会的题目抓紧跳,留个思路在试题或草稿纸上回头整理,考试的时候看好时间,争取每道题都答一点,能得到的分就不要留白卷,提高效率!
字是与阅卷人最直接的接触,不要写得太飘。考前尝试在通用答题卡上写几遍字然后用相机拍下来答题区域自己感受一下,什么时候自己能满意了,能够在5~10s内了解你写的所有内容了,基本上也就OK了。
以上是总体分析,接下来我们分科考虑
语文
时间自己随缘分配,但最后至少保留50分钟写作文。
我个人推荐做题顺序是倒着做(名句→语言运用→古文古诗→大阅读→作文),因为对我而言这样是一种从易到难的顺序,在做题节奏上比较容易把握,做完后剩下作文一般能剩下1个小时,还是比较舒服的。大家也请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文科类客观题一般都具有价值导向性,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实际经验尝试排除几个能确定的选项,降低我们回归原文的信息搜寻量,提高效率。
主观题就需要背答题模板了。这个一般在二轮材料上都有所总结,这里不再陈述。
数学
选填40~50分钟,剩下时间写大题。
我们解题时肯定不能用一般方法,至少得用几个“二级结论”才行(尤其是圆锥曲线),一般上课会有所提及,部分教辅材料也会有所总结,这里不再陈述。
当然,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就选择题而言,我们就得硬猜。在求几何相关知识时什么量角器三角尺圆规等工具,能用的都要用上,大不了算出个预估值然后选择最靠近的那一项!对于大题,假如我们能够知道正确答案,我们不妨“编”一些步骤,再加上正确答案,“浑水摸鱼”,运气好的话有机会满分,不好的话也有个答案保底分,
还有对于一些恒成立问题就尝试部分选项直接“特值法”带入证明结论是否成立。(选择题)
英语
时间自己随缘分配,但最后至少保留40~50分钟写作文(15+25~20+30)。
选择题出现连选时请多三思,尤其是有连续3选或4选,更要谨慎!就个人经验而言,阅读选择有3个的比较自由,4个的基本保持ABCD各一个或者加起来均分每个选项数量相同。
语法填空考的语法点一般每个空考察知识点都是不同的,如果出现相同的话那可能证明二者之间有个空错了,请酌情考虑。
历史
选择题15~20分钟,剩下时间写大题。
选择题选项注意时空定位,对象定位;注意题末最后的要求;选择符合历史特征,唯物史观以及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
主观题重点突出历史信息,要点序号化,文字描写能少尽少,要是没时间直接写关键词也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当然如果要求有“表述成文”,那形式上也要写成文章形式,
物理
20~30分钟选择,15分钟实验,剩下时间能攻多少攻多少。
我物理很菜就不说了QAQ
总之大题不会就列公式,碰碰运气。
地理
15~20分钟选择,剩下时间写大题。
这更需要认真分析题头了,每个信息能用则用。
但逐渐考察过程分析题,难度逐渐加大,我在这一方面也没多少经验,总之多练练吧,要是以后有心得再更新。
客观心态因素
这几天题少刷,多睡觉,刷题回忆知识点,要是回忆不起来推荐还是巩固知识点为重!不要信所谓“押题”,押出来的题也要动脑子想思路的。
考前睡个好觉,安心吃顿饭,不要背负太大压力,不要担心任何事情,你要相信你写的一切都是正确答案,你的思路就是命题人的思路!
祝大家前程似锦,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