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门·蜂巢》中的蜂群思维和蜂群症
警告:本文涉及《银河帝国6:基地边缘》和《安德的游戏》的少许内容,有计划阅读这两本小说的读者可能会被剧透
以及,强烈推荐《基地》和《安德的游戏》系列书籍
在手机版中,我们能看到《黑门》的一些设定,其中蜂群思维和蜂群症引起了我的一些注意。
根据设定解释(以下一段为设定原文):
著名学者凯文·凯利曾经在其著作《失控》中提到蜂群思维是一种集体思维,没有强制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而“蜂群症”作为脱胎于“蜂群思维”的虚构词汇,出现在《黑门》中主要用于定义“目标还原调谐”过程出现相干后所产生的群体思维模式。浅显的来看,理论上蜂群思维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一群普通人拥有超级智慧或应变能力。
虽然曾经没读过《失控》,但是“蜂群症”的设定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在《基地边缘》一书中的盖娅(虽然过于夸张)和故事中阐述的群体思维模式非常之类似。
以下是百度百科中对盖娅的描述:
1:盖娅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都是生命共同体,可以同时分享自己体内的资料和记忆(甚至连石头都可以保存信息)。
2:盖娅行星上的所有生物都有联通的思想,可以同时共享记忆以及感情的喜怒哀乐,同时盖娅行星上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互相互换,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因为盖娅上的生物思想都是互联的,所以盖娅人都以我/我们/盖娅来自诩。
3:盖娅上的生物死亡后记忆仍然保存,哪怕尸体化为泥土,骨头变成磐石都不会改变。因为盖娅上的无机物也和有机物一样是生命共同体,所以生物死后只是转换了一种存在方式,“自我”仍未消亡。
4:盖娅上的生物(主要是人类)都有心灵控制能力,可以随意调整他人的情感,因为盖娅人都有很强的脑电波,可以在很长的距离内接受以及改变他人的大脑运作方式。
盖娅很明显是一种集体思维,没有强制的中心控制。
与盖娅相比,《安德的游戏》里的虫族(往前追溯则是《星船伞兵》/《星河战队》)匹配度则稍逊一筹:
(虽然小说中曾有提及过:“虫族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我姑且将这种描述当成虫族仍然有一定的本能。
整个来说,虫族女皇具有强制的中心控制,具体表现为:虫族女皇死亡后,其他虫族士兵会失去自主行动的能力。
《基地》中的“盖娅”是通过长时间的“进化”来达到思维大一统的(有点玄幻),而《安德的游戏》则是通过“安塞波”这一的概念(从目前来看属于超现实)。
描述完《基地》和《安德的游戏》中类似“蜂群思维”的内容后,我们回归到《黑门》本身。
《黑门》中的“蜂群症”仅仅从目前已经放出的内容来看,可能和第一集柳常青和两位“艾萨”成员的对话内容息息相关。
“多位乘客出现了脑电数据错位甚至对换的可能”
“这些乘客脑内功能性连接组共用了完全相同的小世界模型”
“相当于多个成年人思维体量的数据在车内发生了置换”
如果蜂群症才是主题一直强调的“进化的路口”,那么剧情前两集,甚至前三集都尚未引出主线内容,一季之内能否将故事讲完依然是一个问题。
那么就先这里提出一个问题,“蜂群症”那么会带给人类什么好处,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举出《基地》和《安德的游戏》的原因。
从“盖娅”来看,蜂群意识能大幅度的减少内耗,当遇到新的智慧种族时,也能杜绝反叛现象的发生。但是从“虫族”来看,失去了个体的个性,也可能会失去了突如其来的“创新”,人类的进步可能从此停滞不前,也不会再出现pv里的那只不知道为什么砸向镜头的猴了。
最后的最后,赞美黑门(太牛啦,整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