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不吃猪肉,满族不吃狗肉,汉族不吃什么肉?很多人估计不知道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灶火熊熊燃烧让锅内油亮的酱汁不断沸腾,氤氲着热气细细密密地渗透入肉的纤维当中,彻底激发了肉的香气,使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对于肉的渴求深深的印刻在人类的心中,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被视作最为理想的生活。但不是所有肉的种类,都能端上餐桌,成为食物。
受社会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有需要回避的肉类。
回族限制远离猪肉
分布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回族,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充满特色的服饰,带着异域的风情,诉说着回族的历史。

据记载,回族的身影正式在中原大陆上出现,需要追溯回遥远的13世纪。蒙古军的铁骑,毫无阻拦的在亚欧大陆上驰骋,攻破一座座城池,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在绝对武力的威胁下被迫离开了长久生活的地方,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定居、通婚,互相帮助,当地人民敞开怀抱,善良的接纳了这些外族人。让他们重新拥有了温暖的家,还拥有了新的名字“回回人”。

尽管生活习惯,外貌特征都开始发生细微而长久的改变,可回族人始终有一个难以撼动的坚持。在长达1400年的历史当中,他们一直拒绝吃猪肉。
相比于其他肉类,猪肉的做法更加多样,而且便宜实惠。为什么回族人不吃猪肉呢?原因有二。
首先,是宗教信仰的影响。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被无数教徒信奉崇拜,虔诚供养,一言一行都受到追随。在23年的传教过程当中,穆罕默德将思想的智慧凝结成为《古兰经》。

作为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古兰经》指导着千千万万教徒的行动,影响着广大教徒对事物的看法。
在《古兰经》第16章16节中明确写到“禁止吃自死物,流血,猪肉”。那么猪肉便成为了回族人敬而远之的东西。
其次,是回族人对猪的看法。在世界范围内猪的遭遇可以用凄惨来形容,一边被人类养殖,一边成为消极形象的代言人。

看着猪面对食物蜂拥而上,毫不谦让,然后用庞大肥硕的身躯在角落当中溅起斑斑泥渍样子。仿佛代表着贪婪,懒惰以及痴傻,每一个人都不愿与猪产生任何联系。
而一向对食物要求洁净与卫生的穆斯林来说,猪肉更成为了他们躲避的存在,担心猪肉会给身体带来疾病和不幸。
如今虽然卫生条件改善,养殖技术提升,可不吃猪肉已经成为了回族的习惯,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