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音乐“规范”的有意思的观点
最近在读Challenging Performances《挑战演奏》作者是Daniel Leech-Wilkinson。这本书是为了让演奏摆脱不必要的规则和约束以及古典训练和实践带来的焦虑;也鼓励表演者找到更多演奏古典乐谱的创新方式。尊重乐谱但不仅限于乐谱🎼
⭕️这本书具有极大争议所以需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
里面提到的有一些观点我倒是觉得蛮有趣想要来分享一下
☁️ 美国音乐学家Richard Taruskin认为演奏者对乐谱的理解和诠释只能由听众来判断
作曲家的离世把他的作品神圣化了,将作品变成必须复制和服从的圣物,Juniper Hill在《Insights from
Musicians in a Diverse World》把“完美的音乐是要被精准复刻的”作为演奏的“道德律令”从而引发了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到底欠已经离世的人什么?
而Kingsbury认为作曲家的作品就像遗嘱一样
🤔 古典音乐家们被训练“行为”和“思考”,古典音乐其实相当不宽容,学生被各种比赛,音乐会,大师班评估,这个模式则改变了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并为数百万人定义了音乐的标准和品味。仿佛被灌输了高分“规范的诠释”
🤔ANZCA音乐考试提供了一套特别有针对性的标准:
准确性、安全性、均匀、遵守、控制能力、流利度、自信、音乐表达、感情投入、乐句、强弱
通过这样的标准可以将标准实践模式化和制度化,增强一致性
🖤规范音乐表达仅能够作为遵守行为规范的标志,但让孩子认为音乐是官方的而不是交际性的,规范的古典音乐教学并没有鼓励合作,互惠互利,思想和表达方式的共享,而是宣扬正确的复刻模式
📎学生遵守规范从而得到老师和社会的认可,但规范也具有“压迫性”,学生逐渐感到恐惧;害怕犯错,害怕弹错风格,害怕不合规矩。恐惧带来压力和焦虑以及演出综合症,而这种意识形态对此要负重大责任
⭕️自尊心和勇气对于创造力至关重要,许多年轻的音乐家由于多年的批评和服从陷入困境,根本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去激发创造力
钢琴家Kristiina Junttu说不对自己苛刻是非常难的,因为这是她从小形成的态度,但这并不能让我的演奏变好
🖤King’s College London认为有说服力的沟通和富有想象力的音乐才是最终目的,学生要求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口头介绍,没有按照原谱演奏的地方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澄清自己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