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园食单中的“年夜饭须知”

2021-02-10 20:00 作者:进激的番茄酱  | 我要投稿

《随园食单》是古代中国烹饪著作,作者袁枚。他以文言随笔的形式,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记述了中国清代南北菜肴饭点,美酒名茶,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其思想,在现代也有借鉴意义。

随园食单

新年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又要来了,吃饭是一种艺术,年夜饭怎么吃,要注意什么,不妨就让名家吃货袁枚来告诉我们。

好吧,上面的引入有点长,下面我们直入主题,看看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哪些对于吃的见解?ԅ(¯﹃¯ԅ)


打开这本美食古籍,第一个大章并不是鸡鸭鱼肉,而是 须知单 。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随园食单》

这一个大章主要写了一些做饭通用常识,例如佐料,洗刷,调剂,火候等等。这些就不详细谈了,和我们负责吃的没啥关系,有需要的自己去搜书。(「・ω・)「


这一章里面对食客唯一有用的是:本分须知——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用所长之菜,转觉人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秀才下场,专作自己文字,务极其工,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主考而摹仿之,则掇皮元真,终身不中矣。

袁枚喜欢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太长了不翻译了,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只需要做自己最擅长,做得最好的菜就可以了。不要去迎合别人的口味。”乁( ˙ ω˙乁)

原文截图

年夜饭可能要下馆子,如果请外地的朋友吃饭,最好拿出当地的特色菜,不要迎合朋友的口味,做朋友老家的特色菜,不然朋友就会觉得不正宗,反而吃的很不开心。(这个也可以说是:请外地朋友吃饭须知)


那么须知单下面的章节是什么呢?是戒单。

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随园食单》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章节里面写了各种做菜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说不能额外加油,食材不能放久等等。(ง •̀_•́)ง


这一章节对于我们吃饭一方来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戒目食——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省略一节小故事)…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翻译概括过来就是说:点菜不要贪多,多了吃不了。而且菜做多了,质量就下降了。菜碟堆在一起,各种味道都有,闻着看着都不好。

原文截图

戒纵酒——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意思就是说:吃饭时最好不要喝酒,喝醉了就尝不出食物的美味了(大美食家果然是以为到当先的),如果非要喝酒,就要先吃菜,吃完饭菜再喝酒。(๑•̀ㅂ•́)و✧

这个嘛,毕竟我们也不是大美食家,对于很多人来说能不能吃出菜的美味,也不重要。所以年夜饭喝酒也不是不行。但是一定要提一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原文截图

戒强让——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直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小家子之见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后面接了一个小故事)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喜欢吃的菜和想夹的那块肉,大家又不是小孩够不着,所以自作主张不要给别人夹菜。

原文截图

哇塞,虽然给别人夹菜是中国的人情味的体现,但是我本人是非常不喜欢别人给我夹菜的,毕竟有的时候都吃饱了,或者不喜欢吃那个,但别人给你夹了,你不吃又显得很尴尬。

所以我在此仅代表个人观点,呼吁大家不要给年龄稍大的孩子(十岁以上吧)夹菜,除非孩子叫你夹。另外也不要让孩子给比他年龄小的孩子夹菜。谢谢配合。.._:(´_`」 ∠):_ …


这就是主要的吃货须知了,还有一些是针对请客方的,如:戒穿凿(不要因为创新失去了食材的本味),戒暴殄(不要吃珍稀动物和反人道的菜),戒落套(字面意思,不要去那些都吃腻了的大餐馆请客)等等。

原文截图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在这里就不过多陈述了。戒单后面就是鸡鸭鹅鱼……的菜谱了,所以我也就写到这里了。

目录截图

最后安利一下《随园食单》,真的写的非常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承千年的美食底蕴,虽说是文言文,但其实非常好懂,穿插的各种小故事也是妙趣横生。要是实在不想看字的话,你也可以买漫画来看。(。・ω・。)ノ♡

随园食单中的“年夜饭须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