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九丨无意识操纵了我们的行为?
读了一本书《隐藏的大脑》,分享给你。
作者尚卡尔·韦丹塔姆,出版于2023年5月
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兼职讲师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王牌播客主持人
今天的主题:
「哪些无意识操纵了我们的行为?」
想是一回事,做出来却是另一回事儿
我们认为是受自己控制的,行为也是深思熟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吵完架,对自己心爱的人说了一些狠话的时候,
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做出这样的事情?
事后都是懊悔不已。
这其实不完全是你的错,因为这是隐藏脑的作用的效果,
作者提出的一个词语「隐藏脑」,我们的大脑分为意识脑和隐藏脑。
意识脑就是字面意思,让我们大脑产生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
隐藏脑的是指我们大脑当中意识控制范围之外,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为的所有的因素。
说人话就是有意识的,还有潜意识。
隐藏脑也就是潜意识,它执行的功能,
比如说
你的呼吸,你熟睡时候可以帮你翻一下身。
或者,你开车的时候,条件反射躲避危险刹车,这些都是潜意识在帮你。
在亲密关系中
一个陌生人取得某个成就,我们一般会欣赏和祝福。
但是一个和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获得成就,我们也会为他高兴
可能多了一个前提,不感兴趣的领域获得的成就。
如果说
你的这个朋友在你所在的领域表现很好的话,我们的欣赏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可能你没有意识到,里面会夹杂一些嫉妒的情感。
而且关系越亲密,这种嫉妒就会越强烈,所以说,可能会出现一种为对方骄傲。但是同时也觉得自己很受挫。
心理学家就研究了
伴侣当中,在另一方的专业领域获得成功的时候,对方会感到怨恨。
在实验当中,有一些人甚至会刻意妨碍他们的伴侣,尽管他们在接受的时候都说高兴,可能甚至他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关键可能是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想,也无法解释自己的这个行为。
不单单是伴侣。
甚至在父子关系当中,也有同样的状况。
如果父子俩都是同一个领域的科学家。
儿子越成功,关系越来越差
如果父子俩不是一个领域,儿子越成功,父子感情越深。
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如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超越了自己,那可能也会威胁到我们的自尊。
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的隐藏脑就会启动一种亲密关系的保护措施。
作者的两个朋友,这一对夫妻。
著名的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定的成就。
按照上面的规律,他们的关系应该是逐渐的嫉妒竞争疏远的,
但是他们却一直很和谐。
而他们的相处秘诀就是互补,他们会划分彼此的日常任务,通过一种互补而非竞争的方式工作。
比如说
他们一致认为妻子更擅长实验科学,他喜欢和人做学术交流,而丈夫呢是临床问题的专家,擅长与人社交。
为了避免排挤季度,他们就采取了这样的一种策略,就是做不同的事情,这样就不会侵犯到对方擅长的领域。
他们两个强强联合,完美互补。彼此成为对方在事业上面的助力。
自动无意识的划划分出互补的领域,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隐藏脑的保护措施。
遵纪守法,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研究员在一间办公室茶水间里面,里面放了茶,咖啡,牛奶,柜子上的贴了一个告示,高度和自己的视线是平行的。
上面都标了价格。
购买的全靠自己员工自己选择饮品,然后把钱投进收钱的盒子里面。
这个饮料处于视线的死角,也就是说员工可以直接选择把饮料拿走,
不付钱也没有啥问题
饮料柜运行了很多年,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花了10周的时间追踪牛奶,每周的销售情况,统计了盒子里的钱。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1,3,5,7,9奇数周,盒子里的钱是偶数周的三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其实答案就是研究人员自己偷偷更换了告示,顶端的那张小小的装饰画,把原本那个价格表,添加了一双盯着人看的眼睛图片。
后来他问这些员工有没有意识到那张图片的每周都会变,
员工都很困惑的摇了摇头,没有注意到上面图片的变化,但是这个细小的变化却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诚信水平。
尽管那双眼睛是从网上下载的模糊的图片,
大脑隐藏了感觉到是在被监视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的诚信。
我们的意识,专注面前的事物的时候,隐藏了就会对边缘视觉保持坚决,
在不需要意识干预的情况下,
隐藏脑会对他看到的东西作出反应,这个是不经过意识脑汇报的。
可能只是在接咖啡买牛奶,但是你的意识脑边缘视觉会注意到有一双眼睛在观察你,会让你变得更加诚信,
仿佛被人监视一样。
隐藏脑的消极作用
隐藏脑,带来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偏见。
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三观正,不会有偏见和歧视。
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犯一些我们自己看起来都非常愚蠢的错误?
事实上,无论是6岁还是30岁,都会有无意识偏见。
而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无意识偏见也不会减少,
我们之所以变得更加包容,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呢,抑制了偏见的能力。
成年人肯定会有意识的拒绝刻板印象,抑制自己隐藏脑中的一些联想,因为他们知道把一个群体一概而论是愚蠢的行为。
比如说
如果意识到是飞行员,那隐藏脑就是飞机上的自动驾驶功能。
我们在有压力的时候,一时脑扛不住的时候,
他掩盖隐藏脑的能力就会减弱。
你通常会觉得年龄大一点的老年人,比年轻人偏见更深。
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一方面他们控制自己,大脑能力减弱了,更可能的是表现出的偏见,固执。
另一方面,
老年人在成长年代,人们可以随便表达自己的偏见,甚至说偏见才是常态,所以说他们的意识脑抑制偏见的能力就比较一般。
比如说
在书里面作者就讲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一个怪事。
世贸中心有一家KBw的公司,是一家投资银行。
他的工作区是南塔88和89楼,在这场袭击当中几乎所有的88楼的员工都成功逃走了,而89楼的员工全部遇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当第1架被劫持的飞机撞上的时候,88楼和89楼经历了同样的慌乱。
爆炸声浓浓的烟,但是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是大厦的广播告诉员工们,原地不动,不要冒险撤离大厦,以免被北塔掉落出来的碎片砸中。
但是谁也不知道,16分钟后第2架将会撞在南塔上面。
只有88楼的员工在听到第1次爆炸的时候,立马冲下来了。
89楼员工都留在座位上。
从现在来看的话,立马冲下楼是绝对正确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层楼的员工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另一层员工作出了错误的决定,问题是每层楼每个人几乎做成了同样的决定。
员工不能自己判断吗?
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的把决策权交给群体。
我们会无意识的想要和周围人达成共识,
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做?
因为面临严重危险的时候,我们的隐藏脑会产出一股强大的驱动力。
希望对正在发生的事获得一个共同的解释,
因为群体的共识可以带来安慰。
群体可以带来安慰,自寻出路让人焦虑,在灾难当中焦虑才是正常的反应,虚假的安慰就会导致致命的危害。
88楼和89楼唯一的区别就是第1声爆炸传来的时候,88楼有一个叫阿吉亚尔的人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跑遍整层,呼吁大家快点跑。
他甚至不知道还有第2架飞机的到来,他也是在赌。
但是在这种紧张的情景下,只有他一个人坚定的呼吁大家撤离,大家就会纷纷的随大流逃下去,
但是89楼就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选择了默默的等待。
通常认为当危险警报响起的时候,人们就会立马起身离开,
但事实是警报响起的时候,
第一反应,看别人是什么反应
你所在的楼层是几楼并没有那么重要,你在10楼不一定比30楼跑得更快。
因为真正重要的是人们所属的群体规模,而群体越大达成共识的时间,或者是被浪费掉的,逃生时间就越长。
灾难发生,我们总是追问有多少可以用的逃生通道,是否张贴了清晰的标识,是否做过防灾演练,这些很重要。
但是它解决不了隐藏脑灾难当中发挥的作用,就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进行更好的防灾教育。
把决策权交给群体的倾向,并不是明智的。
如果说一个办公室的员工数量比较多,那就应该比数量少的那种办公室做更多的防灾演练。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的,只要我们对其有了清晰的认识冲动就不再是从容。
你会发现,无论你多么的努力确保自己三观正确,也只能在意识范围内做主观的努力。
你的隐藏脑才懒得管那么多,
它更倾向于直接得出一个不费力包含偏见的观点。
结论听起来有点悲观,
作者说了,
善良的人不是没有缺点,勇敢的人不是无所畏惧,慷慨的人也不是毫无私心的。
那些非凡的人之所以非凡,不是因为他们不受无意识偏见的影响,而是他们决心改变。
察觉到我们无意识的行为是困难的,因为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本身。
在生活中理性是我们抵挡无意识偏见,浪潮的唯一磐石是我们的灯塔,也是我们的救生衣。
·······END·······
-作者介绍-
💪🏻我是出九
💪🏻专注→自媒体写作运营、个人成长干货的知识博主。
💪🏻爱折腾、爱学习、有一颗文艺细胞,知上进,懂感恩的自媒体创作人。
💪🏻愿望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