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来自高中生的《铃芽之旅》观后感(仅代表个人意见)

三年之约已然结束,我们等来了新海诚继《天气之子》的最新作——《铃芽之旅》

配乐
新海诚+RADWIMPS的组合确实是一如既往地发挥稳定,配乐方面简直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无论是主题曲《すずめ》,还是配乐《東京上空》等,都可以说给人一种惊艳感。尤其是东京上空那段,配乐衬托着蚓厄的宏伟,同时反衬出主角二人的渺小与无力感(IMAX的环绕音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美术
整体的美术风格上,色彩十分鲜艳,整体看着很有新海诚一贯的风格,光与影的交错的美妙使得每一帧都能当做壁纸来使用。就比如女主家门前的大海,常世中的星空,笼罩整个东京上空的蚓厄,常世中蚓厄与左大臣的决斗,女主回忆中的颜色从黑白到彩色,无一例外都体现了美工的技艺之高超,那种震撼是新海诚想要带给我们的,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所形容的,是只有亲身看过,感受过,才能懂得那种震撼的。


个人观点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且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这部作品是一部好作品吗?我告诉你它是,但绝对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美术与配乐确实无可挑剔。但你说这些能掩盖住剧情本身的平庸吗?我认为绝对不能。
男女主的相识是因为一场偶遇,而就因为这么一场相遇以及后续发生的一场意外,岩户铃芽(女主)为什么就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陪宗像草太(男主)来完成“闭门师”的使命?这一点可以说是十分的令人不解。
同时,这部作品的爱情线可以说是最具诟病的一点——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更像是同生共死的战友情(别告诉我就帮人包扎一下就喜欢上了,那可真的有够离谱的)。二人的感情线甚至不知从何而起,对我而言,我觉得把感情线删了可能都比原作这样好。或者更极端一点,铃芽这个角色的存在很可能是不必要的,单讲男主自身作为“闭门师”去各地完成使命都比强插这么一段爱情线更合适。铃芽作为女主唯一的作用,就是讲述她那段悲惨的过去并怎样直面了过去,但这和草太的使命有关吗?本质上无关(只有误入常世那段还算能扯上关系)
于此同时,各个配角并没有过多运用过多的笔墨和言语去构造,这点本来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优点,以防止配角戏份过多。但事实是,每个角色的个性都并不突出。这一点在宗像羊朗(男主爷爷)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明明是应该是重要角色,负责连接上下半剧情的发展,但实际上就说了几句话,然后戏份就没了。所有的配角都好似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一样,露个脸,体现他们多么多么善良,对铃芽多么多么关照,然后就没了
对,就没了

这部作品甚至无法做到完全回收伏笔——蚓厄从何而起?男主家族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大臣与左大臣的身世又是什么?这些重要问题的答案我们一概不知,更不用去问为什么女主的凳子是怎么缺了一条腿,女主的母亲生前发生过什么这些次要的事了。
如果这部作品只讲述女主如何面对过去的伤痛,或者只讲述了男主自身的使命,都能作为一部相对不错的作品。但它两个都想讲,还要强行融合出爱情的火花,这就导致了这部作品真正的问题:主旨不明——你说讲爱情,没看出怎么发展出来的爱情;你说讲闭门师,背景、身世一概不知;你说讲女主直面过去,她母亲生前的事甚至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提及。总结一下就是——什么都写了,但好像什么都没写。

对比
如果说这部作品体现了新海诚的个人风格的话,那我们不妨拿出上映于2016年的《你的名字。》进行对比——同样的主题(爱情与灾难),在这部电影中,男女主的交集取决于“意识交换”,二人身份基本相同(学生),两人之间的情感是随着“意识交换”次数的增加慢慢累积起来的。同时,糸守镇发生的灾难促使了男主渴望再次进行意识的交换,希望帮助女主避免这场灾难,在这样的情感调动之下,Happy Ending的存在是每个人都想看到的,并且是合理的。但反观《铃芽之旅》,男女主的交集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爱情不知从何而来,就因为相遇的那么几天,女主就要为了男主去冒不必要的生命危险?Happy Ending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HE而HE(这和“大家一起包饺子”有什么区别?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铃芽之旅》与其说是作为新海诚个人风格的体现,倒不如说是完完全全的商业化作品,整体的情感完全通过画面和配乐去调动,而非是剧情有多么出色。如果说是为了音乐和美术去观看,那么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级棒的,但如果是为了剧情或者是“新海诚”这个名字去看,那我会说这部作品很可能会为你带来失望。
——by xzz小渣渣